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2022-11-27刘沄畅
文/刘沄畅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事业单位具有不同于其他工作单位的特殊性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规范的明确性非常重要,它是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的基础前提。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局势的稳定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越来越需要标准化,财务管理也需要更加系统化,而内部控制管理的融入如虎添翼,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越加清晰便捷。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较为浅薄,不能明白其内在机制以及实施的重要性,导致内部控制过程中问题不断,对此应不断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策略,以规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的出现。
一、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财务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在单位内部开展的风险管理活动。就事业单位而言,其实施财务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以极大程度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转,避免财政资金的流失。而且还可以对单位资金活动的全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与调节,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财政资金利用率,减少各项成本的输出,从而使单位利用最小的成本,为社会公众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财务信息准确性与完整性,是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手段,也是国家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1]。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在国内落实的时间并不长,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实施理念与控制方法还未发展成熟。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没有更多更好的案例可以借鉴,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进行探索,因此,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现就以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事前控制有很好的效用,而且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多数工作人员往往对于财务管理的最终业绩指标更为关心,内部控制所发挥的效用显现出更多的潜在性,不为人关注。因此,许多事业单位不了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不明白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是单位良性管理的基本保障,且对内部控制认识缺乏,使得单位工作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导致许多措施无法落实到位。此外,许多部门单方面地认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的管理范畴,不需要过多负责,这就加大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难度。
(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有许多的疏漏与不足,例如财务管理中某些财务审核的不严格、关于采购的程序没有条理、对于资产的清算依赖人力经验、财务合同的审批有失规范,这些问题的最终原因还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流程的特殊性质,使其对于实际的管理过程无法深入了解,单位不能从中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更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杜绝已有问题的发生。某些行政岗位责任分工不明确,职权没有分配到个人,问题出现之时,相关人员会进行推脱,逃避责任。没有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无严格标准可依,人员不可控。
(三)风险评估不到位
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由于各项财务制度与国家法律要求息息相关,必须根据规定的业务流程来执行,因此当中很大程度上忽略掉了风险的可能。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建立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在进行业务流程主要风险点的评估时,主要倾向于借鉴其他事业单位,对自身的薄弱点不能完全确定,风险控制的类型、方式、流程如出一辙。此类情况说明,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对自身风险点的探寻,只是面对内控任务敷衍塞责,这样淡薄的风险评估意识只会造成风险评估的不到位。事业单位特殊的性质,使得对于风险结果只能做消极的承受或者被动地降低风险,所以重视风险评估具有更深重的意义。
(四)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效率
对于事业单位,预算是其财务管理的基础,它关系到财务收支的平衡,对于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因而预算的控制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体现方式。预算工作的编制、执行、评价,各个环节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约束不够,造成预算的编报不合理、脱离实际,预算的执行不彻底、更改频繁,评价体系较为缺乏、无法反馈,凡此种种,都是预算控制效果的负面障碍,使得预算管理工作效率水平低下。内部控制管理的不到位,各个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系不紧密,预算编制缺乏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单位没有采取措施让其他各部门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来,缺乏信息的沟通,导致预算的不合理。
(五)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监督体系缺乏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完善及其标准的执行只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过后的监督反馈、总结评价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评价监督体系的存在依然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缺乏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事宜中,单位无法发现财务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无法就所具有的问题进行对策商议,也无法在以后的管理中做到防范。而建立健全的评价监督体系,就能及时提出内部控制体系所具有的缺陷,便于内控体系的优化推进。事业单位对于评价监督机制的设立虽态度认可,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仍然属于形式主义,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这种流于形式的反馈体系使得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得到有利的建议。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加强策略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财政资金利用率,确保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得以更好地落实[3]。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策略:
(一)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内控意识是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先决条件,而且较强的内控意识有利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此,整个事业单位都应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首先,从高级领导层抓起,让各部门领导了解掌握内部控制知识和其运行机制,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财务管理可以起到的帮助,明确财务内控的最终效用与部门业绩指标的达标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用内控自身的优势特点去改变部门领导的观念和管理方式。其次,单位基层人员的学习意识至关重要,基层人员的内控知识素养决定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最终落实情况。应该组织安排专业的以内部控制管理为主题的专项讲座或者讨论会,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和讲解,并进行相互沟通交流,使得单位各部门之间增进接触,加强合作,提高所有单位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将内部控制管理渗透到每一项工作流程中,提升工作效率。
(二)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基础为根本,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的内容为参考,结合单位特征和实际情况,根据单位长久发展的需要,做出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需要明确各部门岗位责任以及将职权合理分配到个人,当业务工作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查找原因所在,确定相应解决策略,顺畅地完成业务工作,降低时间成本。并且,职责的明确可以在问题出现之时,判定责任的承受者,以免推诿现象的发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关键在于内部控制设计的缺陷较为严重,各职层各部门对管理职能的了解、社会职能的履行情况、各类业务流程的分析梳理,都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要步骤,缺一不可。事业单位应对内部各类业务问题体察入微,做到防微杜渐。
(三)提升风险评估意识及体系
在单位的运营管理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而风险管理的存在与否是普通财务管理模式与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对各类风险的评估与控制。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梳理,找出关键风险点并总结制定出风险防控措施来做到风险防范[4]。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风险程度较高的业务领域以及工作事项,会被重点关注,在实施过程中会更加小心谨慎,做到重点防范。事业单位应从单位实际考虑,不能因图求简单省事而造成避重就轻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态度,根据本单位总体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降低风险内部控制系统,对财务管理流程做到可控调节。另外,专项的风险评估小组应当建立实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风险潜在点以及管理方式的弱势环节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在具体的业务管理中,要能够预测风险对于本单位所具有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畴,对于最强的风险点需要予以重点关注,早做准备。风险评估意识与评估体系的加强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效率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中,预算的有效控制是其重要的控制达成手段,预算的编制执行是将财务的收支以量化可见的形式呈现和控制,预算是财务支出的前提依据,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财务支出的控制程度,进而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得以提高[5]。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必须全面地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结果评价分析这三阶重要步骤来进行。第一,预算的编制应响应全面预算管理的政策,单位领导管理层应认识到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应积极动员全体单位人员普遍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去,配合财务部门提供财务信息、项目明细,部门之间做到有效的良性接触,以便做到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第二,为了预算执行的彻底性,应严格进行审批制度,并且执行过程严格按照预算申请流程。对执行情况实时监督和通报,及时预防问题的发生。第三,通过将最终结算和预算的综合分析,明确预算和决算之间的差异程度,发现预算实施中具有的问题,加以规整,完善和改进预算管理体系。
(五)健全财务内控评价监督机制
控制闭环的形成是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要想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财务管理内控闭环,监督检查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监督检查是财务内控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为此,事业单位应建立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反馈和改善。有效的评价监督体系可以实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的缺陷,做到及时改进,让财务内部控制以最快的速度达到预期。评价机制的建立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对内部控制管理即时反馈、即时交流,继而即时解决问题的发生,对于内控管理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便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另外,应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做全面细致的监管,以防风险的发生、错误的出现。尤其对于审计工作的监督必须深入到位,具有高度的公正性,确保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贯彻执行。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通过内部控制管理的融入,可以使得单位财务管理健康有序地进行,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过程的加强,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是事业单位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存在意识淡薄、内部控制体系制度不健全、风险评估不到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管理的成效。为此,针对这些问题应做全面分析,并采取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提升风险评估意识及体系;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健全财务内控评价监督机制等相应的措施,从而对内部控制体系做到完善和加强,进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由于对相关文献与理论研究得不是特别透彻,文章中提出的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接下来会继续学习,力求为事业单位落实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