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悦读
——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2-11-27沈永瑞
沈永瑞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第六小学 宁夏中卫 75529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逐渐退出了语文课堂。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策略,加大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具有主动性,而且有效提高语文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属于重要的能力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打好阅读基础,使学生拥有自主阅读的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比较薄弱,对阅读的学习方法和阅读的几点要素的掌握还有很多不足,在进行课文理解,句子解析等方面上还有很多的困难,所以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小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从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入手,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阅读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量,包括汉字的认识、词语的应用以及多种阅读学习方式,学生更需要敏捷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自主学习的保障,大量的阅读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巩固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进行阅读题训练时熟练掌握语文阅读方法的运用,为培养其写作能力奠定了基础,促进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小学时期学生比较贪玩,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频率很低,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迟迟无法得到提高。并且,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一般情况下,学生们都是全班一起阅读,然后由教师点名某位同学,进行单人阅读,这样就导致了有效教学的覆盖范围过低,学生在集体阅读的过程中很难全身心投入,其中就有一部分学生在集体阅读时学习态度不认真,教师很难发现。并且,这种阅读形式衍生的教学方式,即首先会让学生们阅读文章,教师为学生进行内容讲解,最后学生整理阅读题的答案,有一些教师还为学生整理阅读答题模板,阅读答题技巧,进行思考的时间偏少,就导致学习进度缓慢,基于这种课堂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所降低,并且学生也无法获得足够丰富的阅读体验。由此可见,多种阅读形式对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其核心原理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教师对教学进行优化,才能够使课堂趋于高校教学方向发展。
(二)教师对阅读训练缺乏明确的规划
明确的教学规划是开展阅读教学的首要前提,学生在计划性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才能够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方案,也能够为学生自主性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对教学缺乏明确的规划,有时候甚至直接为学生整理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1]。完整的学习计划对学习任何东西都是必要的,教师要在开展阅读教学致使明确教学的计划,教学的目标,想要学生达到怎样的学习成效、以及怎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整理自己的学习思绪。这样才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从而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核心思想。通过环环相扣,逐步完成教学活动,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够获得阶梯型的进步。由于部分文章内容复杂,所以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层次、由浅入深的阅读文章,对阅读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最后教师要在每个阶段增加课堂讨论这一活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每一阶段学习得更加透彻。这样逐步推进的学习方式,学生的阅读经验也会增加,学生学习到的东西就会更加具有系统性。
(三)课堂活跃度低
在教学方法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新高考背景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在整体的语文学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没有发生改变,导致了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极低,参与度较少。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自主性教学的培养时,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而不是一味地讲究教学方法,只有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提高,教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渗透,才能够保证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2]。从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一般围绕教——学的模式,这样就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模式变成了单项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有关于知识的沟通,这样不但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来。针对自主性阅读教学,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的进步,使学生逐渐朝着积极的方向靠拢。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为主,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感受的积累,多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使课堂氛围活跃的同时,学生有好的学习体验。所以,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就是将学生的课堂的活跃度提上去,一步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然后在进行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的探究
(一)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把握教学的主干内容,一为对“自主性”,二为“培养阅读”。即教师要将教学的范围充分的覆盖这两个方面,包括的语文阅读的核心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并从中涵盖自主性阅读的训练。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弊端已经通过各种情况显现出来,教师抓不住课堂教学的要点、学生找不到阅读的状态,这些问题都导致了课堂学习质量的下降。所以,笔者基于课堂教学状态对问题展开了分析,发现当前教学将阅读的内容划分过于清晰明了,学生不能够从整体看待阅读,只是对于某篇文章进行学习,不做内容的延伸,也没有分析文章与文章、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教师应该及时的发现从而知识的整体出发的优势所在,通过为阅读建立知识体系,以文章内容划分结构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加迅速进入状态。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之处,将注重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经验的观点延伸下去,才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同时,这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例如,有的时候,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章中会表现出不一样的语境,例如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教学专题,专门开设一节课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比较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首先引用例句进行课前导入,要求学生用“温和”这个词造句,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同学们组合的句子中“温和”一词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如果不同的话,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在学生进入状态后,然后进入课程的主要讲解。也是同样给学生提供两个例句,要求是比较简单的句子,这样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句子。例如“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与句子“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两句话中的“开辟”的意思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理解能力会逐渐增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章中,能够衍生出多种解释,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文章语境、语气对词语的影响,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实战演练中获得经验,并且学会思考文章,分析文章。这也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和形成阅读知识体系。语文阅读的涉及范围十分广阔,且内容繁多且复杂,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因此,阅读要从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多从学生本身的阅读体验入手,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这样基于基础层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领域。
(二)使学生能够享受阅读,喜欢阅读
阅读是一门学问,阅读运用文字获取信息,使学生认识世界、发散思维、获得不同的感受的窗口。它是通过视觉的内容和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通过阅读,人们能够获得丰富的体验,品味文章中所塑造的人物、欣赏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一篇好的文章,对读者俩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或使人心情愉悦、或使人悲伤感慨、或使人唏嘘感叹。文章总能以一种轻松的姿态,进入读者的内心世界。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首先需要使学生领悟到阅读的魅力之处,从学生的阅读感受、情感体验出发,才能够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进而主动学习和欣赏文章。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推荐好书,能够加快学生自主性阅读培养的脚步。基于此,教师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独立阅读的书籍。主要以全面且具有思维和逻辑性的故事为主,使学生对内容产生思考,进一步扩大主动学习的优势。基于小学生语文的特点,教师要为学生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读书接触到更多、更新奇的世界,为学生增长见识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写作素材。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文章以后,就能够形成自己的阅读经验,由此阅读能力逐步增长。对于一些难以消化的知识点,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勇于发问,然后大家一起解决问题[3],这样学生据不会因为堆积问题造成的学习进度停滞。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将文章亮点扩大,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魅力,这样就能够适当的激发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欲望。例如,在学习一些涉及名著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文章,使学生对阅读整个名著感兴趣。在学习《凡卡》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在书中找到小凡卡的悲惨生活,看见沙皇等级制度的残暴与冷酷;在学习《小抄写员》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读《爱的教育》这本书,让学生看见更多这世界上的真善美;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能够从中学到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些,温暖的、平淡的幸福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课堂内容生动富有活力、学习内容充分展现人生百态,这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教师善于将文章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引导性教学,学生学习并逐渐善于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逐年累月下来,学生才能够具有好的学习习惯,由此达到自主性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学思结合,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能够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培养语文阅读习惯,使学生养成自主性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怎样深度理解文章,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所提高。所以,接下来的异步就是为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使学生学会主动的接触阅读、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够达到学思结合,学有所思[4],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划分,对故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认知,这样才能够通透的阅读全文。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核心素养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深度剖析和对人物的解读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的意识,强化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深度学习,这样语文学习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例如,在学习课本中的古诗《游山西村》时,教师首先要以作者的写作背景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学习古诗后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内容产生思考。这里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古诗主要内容的思考,学生在这一层次需要理解结合注释,将古诗翻译下看来,这是熟悉内容的过程;第二层次是分析古诗中的一些景和物的具体用意,构造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某些字词,反映了怎样的生活状态,例如“足鸡豚”中的“足”字,表达出了俗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反映出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美;第三个层次是结合诗人当下的境遇,分析古诗的主要思想感情,即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引出全诗主旨。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进阶式的思考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核心素养。
结语
语文阅读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作为重要一环,对语文的整体学习起到关键作用。在进行自主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将“悦读”作为“阅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愉悦与满足。为了使学生保持灵敏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巩固语文阅读的几大要素,保持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与学校相互配合,保证学生阅读时的学习体验与学习质量,才能够使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