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食堂外包模式及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2022-11-27陈伟华江苏省通启高速公路管理处
文/陈伟华(江苏省通启高速公路管理处)
职工食堂的设立与应用能够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后勤保障,同时职工食堂也能够作为一项重要的福利,提升职工工作、生活方面的便捷性。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职工食堂管理模式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直接管理模式比较适合福利性食堂管理,但人员费用较高[1]。外包模式,即委托经营管理,则能够减轻企业管理压力,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职工食堂的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扬外包模式的优点,克服弊端,为企业发展带来更高经济效益。
一、外包兴起的背景与优势
外包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该模式的兴起主要受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该模式能够将非核心业务下放给专门营运该项运作的外部第三方,主要目的在于节省成本、集中精神于核心业者、善用资源、获得独立及专业人士服务等。外包模式的应用具有下述优势:
(一)对企业财务产生积极影响
以往的企业与当地管理部门、银行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且涉及机构较多,管理部门对于大企业的关注度较高,在管理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企业存在经济问题而倒闭。但当下管理部门不得介入企业经营,避免出现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此时则需要企业提供更为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外包能够作为清理财务报表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是由于外包模式的开展能够充分增加企业的人均营业额,保障账面上已然不具备使用价值的陈旧设备及时剥离。该措施能够使得财务报表对企业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不断推进企业财务透明化。
(二)扩大选择范围
当前的经济环境使得企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因而企业想要保障自身经营状况,不仅需要保障自身产品的优质性,还需要不断改善自身的影响策略,构建并控制业务,确保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模式对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外包是减轻企业管理负担并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同时外包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企业的选择范围逐渐扩展,公司的管理难度降低,经济、人力资源更多地投入至生产、营销之中。
(三)增强企业竞争力
技术变革速度的加快使得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新产品推陈出新,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且市场竞争的重点由既有产品逐渐转向新产品开发、服务质量提升以及产品性能优化等方面。针对市场现状,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竞争力,需要进行公司间合作,将适当的部门应用外包模式,采用该种战略,使得企业能够以集中精力进行新产品研发,不断保障自身竞争力的提升[2]。在进行业务外包的过程中,承包方通常为发包方提供固定的收费标准,充分降低了各企业的管理成本,对发包企业而言,单位成本进一步降低,则能够以较为充沛的精力面对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更加激烈的竞争意味着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承包方提供的高效服务,并按服务水平收费的方式对于发包方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企业职工食堂外包管理模式
企业职工食堂外包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作为发包企业,能够更好地简化食堂管理工作,充分降低食堂管理带来的高成本。同时如若承包方能够制定适合发包企业易于接受的方案,确定工资总额、成本总额,双方制定相应的违约条款等,则能够促进双方共赢。企业管理部门与承包方需要相互履行职责与义务。企业职工食堂服务采用外包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企业职工食堂管理部门的管理对象即为承包商,且承包商需要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应的饮食服务,因而在日常工作之中可能存在较多矛盾。
(一)食堂外包模式应用优势
(1)企业如若选择自主经营模式,则需要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需要定期对食堂设施进行更新或是维护,避免员工在食堂用餐过程中出现意外。上述情况均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食堂的设置显著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而采取员工食堂外包模式则能够将各种设施的购置压力转移给外包方,发包方通过融资的方式对食堂设施进行购置,保障企业固定资产投入逐渐降低。(2)食堂外包模式能够充分保障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化的行政后勤系统得到改善,同时企业自主经营食堂可能导致内部管理人员较多,管理过程复杂,增加企业负担。将食堂外包则可以由外包方自负盈亏,依照市场行业标准对薪资待遇进行确定,企业仅需要给予相应工资,充分减少企业的支出,节约了经济成本。(3)企业食堂应用外包模式前,其经营过程较为简单,且服务对象仅为企业员工,具备一定的福利性与局限性。员工食堂的用才价格往往要低于市场均价,因而单纯依靠食堂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员工食堂往往需要企业给予适当补贴。但经外包模式处理后,承包方能够依据市场物价水平确定食堂饭菜的价格,同时也可以拓展食堂的服务范围。在承包方自负盈亏的情况下,企业能够更为显著地提升自身经济效益,承包方也能够提升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达到共赢的目的。
(二)员工食堂外包模式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1)员工食堂外包后,食物原材料的采购、处理以及制作等均由承包方负责,企业往往无法对食堂管理进行直接干预,因而难以有效保障采购成本。食堂采购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各材料的价格、采购渠道等均存在差异,导致采购成本也不尽相同。在应用外包模式前,公司的财务部门能够对采购成本进行压缩与控制,但采取外包模式后,采购往往由承包方进行,企业难以保障物料购置成本受到严密的管控,这种情况会导致员工用餐费用提升等问题产生。(2)部分承包方为了保障自身经营效益的提升,可能将服务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使得内部管理难度不断提升[3]。以往员工食堂的服务对象仅为企业员工,经营对象较为单一,收益转化率并不十分高。而应用外包模式后,承包方可能为了追求经营利益,将服务对象范围逐渐扩展,允许外部人员进入食堂消费等。这种情况可能使食堂管理难度加大。(3)发包企业往往认为应用食堂外包模式则可以调整食堂管理部门,这可能导致企业食堂管理的深度不足。对于职工食堂的工作人员而言,承包方为最为直接的领导,但发包方的企业员工为直接感受服务质量的人员,食堂之中服务质量的好坏主要受到主承包方乙方对于整个承包方案执行的力度强弱程度决定的。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承包方往往可能由于过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味地减少企业职工食堂采购成本、服务人员成本等,保障自身利益的提升。但是如果企业职工食堂的成本花费减少了,那么食堂中的菜品的质量也会相对应的有所下降,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残次品的原料被使用到其中,对于菜品的花色与种类,也会相对应的选择一些低价位的原材料,该情况可能导致菜品重复率较高,企业员工在进行就餐过程中可能滋生对职工食堂管理部门不满的情绪,使得矛盾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三、如何改善员工食堂外包模式应用效果
(一)为员工进行餐食补贴
在进行外包前,企业应充分考虑到饭价上涨的问题,且将食堂外包后,企业无法对食堂进行较为直接的补贴,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补贴的形式,充分保障企业内部员工消费权益得到维护[4]。通过这一补贴方式,能够更好地保障员工自助选择消费地点,员工自主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食堂的竞争压力不断提升,承包方就会通过较为有效的措施改善员工餐饮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二)加强监督
员工食堂采用外包模式后,承包方可能一味追求利润点,以各种理由将饭菜价格提升,保障自身的利益。但即便企业通过适当方式补贴,员工的消费能力仍旧有限,如若饭菜成本过高导致价格升高,员工也可能出现无力承担的情况,员工负担显著提升,或是由于员工数量减少导致饭菜质量下降等。无论哪种情况,企业均应采取适当措施,对物料的采购进行把控,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在保障外包方利润的基础上,引导外包方确定合适的价格,由此给员工提供良好的用餐服务,同时还能够缩减企业支出,充分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部分企业职工食堂之中的工作人员往往存在短期工作意识,无法将自身更好地融入集体之中,同时由于食堂工作人员主要与承包方签订劳务合同,该类人员往往认为自身与企业之间仅呈现买方与卖方的普通关系,没有在心中真正建立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企业在任用该类人员的过程中,也应与承包方进行协商,为其提供较为长期的保障,稳定工作人员的生活,发挥良好的管理作用。人员变动率下降,能够更好地减轻企业用人费用的支出,稳定企业经济效益。
(三)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员工食堂外包主要指的是将食堂的使用权进行划分,但食堂的所有权仍旧归属于企业,食堂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基础设施以及设备等质量下降,存在或多或少的损耗。在此情况下,企业可以依据国家会计准则法规,提取相应的折旧费,充分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外包模式下,企业的后勤部门能够将该工作进行进一步加强,通过折旧费的提取充分保障基础设施与设备的损耗情况。首先对食堂固定资产以及设备的账面价值进行更新,充分保障账实信息处于同步状态,财务信息准确性不断提升,其次还应监督外包方对基础设施和设备具体的使用情况,及时查看其是否存在损坏,确保报账及时,稳定企业经济效益[5]。
四、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职工食堂的管理模式诸多,内部直接管理模式相较于外包模式职工的满意程度更高。因而企业如若想要在应用外包模式的前提下保障员工的满意度,则需要加强对外包模式的管理力度,通过适当的合同条款对承包方进行约束,同时企业与承包方均应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并认真履行,不断提升食堂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职工食堂管理部门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通过开源节流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的发生,保障管理模式稳定,管理意识最大限度发挥,从而更好地服务职工,保障职工的福利。
相关链接
简单点说就是企业、公司以及学校将其职工就餐场所(即食堂)全部承包给专业的餐饮管理公司来运营,从而节省企业经营成本。
食堂外包的特点:
食堂外包是餐饮服务的形式之一,也当然具有餐饮行业本身的特点。
一次性:
餐饮服务只能一次使用,当场享受,这就是说只有当客人进入餐厅后报务才能进行,当客人离店时,服务也就自然终止。
无形性:
餐饮业在服务效用上有无形性,它不同于水果、蔬菜等有形产品,公从色泽、大小、形状等就能判别其质量好坏。餐饮服务只能通过就餐客人购买、消费、享受服务之后所得到的亲身感受来评价其好坏。
差异性:
餐饮服务的差异性一方面是指餐饮服务是由餐饮部门工作人员通过手工劳动来完成的,而每位工作人员由于年龄、性别、性格、素质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他们为客人提供的餐饮服务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同一服务员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或面对不同的客人,其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直接性:
一般的工农业产品生产出来后,大都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才能达到消费者手中。如果产品在出厂前质量检验不合格,可以返工,在商店里你认为不满意的商品可以不去问津,而餐饮产品则不同。它的生产、销售,消费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因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当面服务,当面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