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创新

2022-11-27飞,周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梁 飞,周 鲁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高效传播渠道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科学运用融媒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科学运用融媒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新时代处于融媒体发展的黄金时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科学、系统学习和掌握融媒体本质及其传播规律,使其传播优势助力扩宽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使融媒体成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效、有力途径。

融媒体是媒体发展的新形式,是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交融交互、跨界发展新阶段,“在于将分散在媒介集团内部的内容资源、采编资源、传播资源、技术资源等融合到同一个平台上来解决。”[2]融媒体平台采用全媒体发布和传播的新业态,扩大了信息传播覆盖面,提高了信息传播时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都是“90后”“00后”,他们是网络原住民,偏爱图片、视频和动漫等叙事方式和呈现形式。针对这一特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万物互联和交融交互的开放特征,在教学的软硬件上大力采用融媒体设施和使用交融交互的融媒体技术手段,以融媒体思维重塑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从而为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科学运用融媒体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思政课注定是一门永远在路上、永远要创新的课程。”[3]融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授课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渠道。融媒体具有时时交融互动的特点,既可以选择线上或线下,也可以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灵活开展融媒体互动和探讨、“翻转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利用融媒体渠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让大学生“由‘课堂的旁观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人’”[4],使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线上师生互动的探讨模式,不断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浓厚兴趣,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获得感。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任何科学技术都具有两面性,融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应该辩证看待和使用融媒体。如果过度依赖融媒体,只注重形式创新而忽略内容建设,迷恋形式的“狂欢”造成了“思想缺席”,就是舍本逐末,丢掉了根本。因此,必须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科学运用融媒体,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融媒体的新渠道形式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切实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扎实发展。

二、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待优化

时代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再加上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升级,使校园生活智能化水平极大提升,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越来越多地借助智能手机来完成。智能手机在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智能手机的高“黏性”。由于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一些“低质信息”,例如网络色情、暴力和灰色文化等。而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认知建构关键时期,心理认知并不稳定,这些信息“雾霾”和文化糟粕,恶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个人、一部手机就可以在网络上针对特定事件、大众时事进行“报道”和传播,造就“网红”的传媒时代,一些融媒体平台为了“流量”和“圈粉”,被资本所捕获,运营主体责任不强,对平台发布的信息审核把控不严。再加之部分高校对于融媒体认识滞后,管理上对负面信息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关注度不高。因此,要全效发挥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就必须进一步系统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教师融媒体素养有待提升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下,融媒体在高校教学中蓬勃发展,在形式上极大拓宽了思政教师的教学渠道。从传统的语言文字表达到现代的语言文字、图片动漫、音频视频等综合多元立体呈现,融媒体为新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样态新途径,为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思政教师虽然专业理论水准高,但存在将融媒体技术应用于辅助教学活动的能力不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融媒体素养有待提升。首先,对融媒体理念认识不深刻,没有真正理解融媒体的内涵和传播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只丰富了教学方法,没有真正发挥融媒体立体呈现效果。其次,创新应用能力不强,将融媒体和传统媒体强硬分割开来,未能实现二者的相交相融。最后,不善于运用融媒体获取前沿热点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

(三)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力度不够

“新媒体的发展,为各个领域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5]但就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而言,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等问题依然突出。教学内容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力度不够,以网络化、互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尚未成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与新兴媒体的高效融合,无法实现教育方式及时创新、与时俱进,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效不佳,难以满足高校学生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因此,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就要加大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力度,重视新兴媒体的教育渗透力、影响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汲取时代智慧,借助智能互联的便利性、及时性等特点,大力开发新兴媒体资源,完善和丰富教育资源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提供资源支撑。

三、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创新策略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风清气朗的教育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融媒体时代,高校要树立系统思维,坚持宏观思考,从育人的角度提升校园信息监管力度,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6]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和校园网络运营主体合作力度,积极借助校园网络技术,精准识别、高效作业,加大校园融媒体渠道信息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切实保障校园融媒体信息传播“不偏轨道、不走误区”。另一方面,应提高政治站位,确保“人在哪里,工作的重心就要跟到哪里;主阵地在哪里,主力军就要在哪里。”[7]高校应完善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校园融媒体信息监管团队,对校园信息及时关注,对校园融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发现导向错误的信息及时制止并纠正问责,对频繁关注错误信息的学生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沟通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精神风貌、全球视野、品德修为、真才实学”[8]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提升教师融媒体素养,切实增强教学成效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9]创新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效的现实要求。“光有内容,形式不吸引人,无法获得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形式夸张,噱头繁多,但内容空洞,也无法达到理想的育人目标”。[10]思政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这需要一线教师主动转变思想,避免单一性的“线性阐释”,及时“刷新”教育理念,既要基于自身专业理论素养情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丰富教育知识内容。同时,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系统了解、学习融媒体知识内容,熟练掌握融媒体传播规律和使用技巧并自觉将其作为教学工具,从而提升教学过程的科技化、信息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融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效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的内容结合融媒体传播规律和其强大功能优势,重新编排和重塑,配以史料图片、动漫、音视频的形式,精心编制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和实践温度的融媒体传播渠道教学内容,为大学生打造“绚烂”的“品牌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盛宴,切实发挥融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创新的实效。思政教师作为育人主体,还应重点关注时政新闻、网络时事热点等重要事件,通过融媒体平台及时向学生推送并正确解读、及时和学生一起探讨,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相互学习交流中达到“启智润心”的效果,从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精准制定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切实发挥融媒体技术教学的独特优势,实现教与学的有机“化学反应”,推动“理论掌握学生”。

(三)加强与新兴专业融媒体平台合作

随着融媒体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为了借助融媒体传播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各大高校纷纷出台政策、建设融媒体平台,进行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当下,各高校融媒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融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全新特质,这需要高校教师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快对融媒体的更深层次的认知探索,深入学习融媒体这一全新媒介,从而实现融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取得更好育人效果。办好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为此,在融媒体建设的关键节点,高校可以成立融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班,进行统筹管理,选拔一批“乐为、敢为、能为”的业务精英,形成融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型人才团队,有组织、有目的地对选拔出的业务骨干进行融媒体思维和技能提升的专题培训。发挥专业融媒体团队的所专所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融媒体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智慧,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更快融入融媒体,把握融媒体发展的时代脉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变革和方法的创新,实现传播渠道智慧化,乘势而上讲好“四史”故事和伟大建党精神,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起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展的不竭力量。

(四)激发教育客体利用融媒体进行学习的意识

融媒体时代,作为教育客体的大学生应当充分借助融媒体平台的强大优势进行网络学习。激发教育客体的利用融媒体学习意识,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加强自律。融媒体是一个多面体,其娱乐板块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受众实现“智慧分类”,向受体“智慧分发”其短小、精湛的视频等娱乐信息,大学生自控能力弱,不愿深度思考,极其容易被这种娱乐信息诱惑吸引精力,而忽视融媒体平台其他版块内容,特别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6]这一阶段对人生今后的发展轨迹定航掌舵。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律,科学使用融媒体,避免“娱乐至死”的“泛娱乐化”影响,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培养自己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另外要引导大学生养成利用融媒体学习的好习惯,将融媒体作为学习的有力工具,积极参与到融媒体学习中去。通过融媒体的平台,譬如“学习强国”,参与到和教师和同学的双向交流中去,深入体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11]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