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长三角家庭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江苏家庭教育模式

2022-11-27张曌曌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长三角江苏家庭

张曌曌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背景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教育以家庭为教育环境,即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父母)有意识地通过家庭生活和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并产生一定积极作用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个体全方位和终身性接受的教育,其作用体现在促进个体发展、支持学校教育和促进社会文明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呈现逐步升温的态势,家庭教育的发展整体向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1]由此看来,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互相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衔接与促进,强化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效能,巩固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成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因此,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保障,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2]没有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更谈不上全面实现现代化。从社会学视阈出发,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社会则是由各种具有相互关联的家庭构成。因此,家庭是否健康和谐,从一定意义上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从社会学的层面出发,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需要家庭教育的维系;从教育学的层面出发,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从社会教育的层面出发,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对儿童的教育,还应包括宏观的社会对其教育的意义,即社会对家庭的教育及对家长的教育。由此,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在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促使我国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家庭教育因而有了遵循和保障。家庭教育立法,实现了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升级,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根本依据。

目前,家庭教育工作除了在网格化社区与个体家庭中推进,也依托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和地方开放大学进行实施。例如,江苏开放大学是新型的高等学校,秉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念,旨在让人人享受到教育,打通教育公平“最后一公里”。而在家庭教育方面,为社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家庭服务,也是开放大学的办学使命。在江苏,江苏开放大学承担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任。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愿景,是江苏人民的期待,也是江苏开放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二、聚焦江苏开展家庭教育新模式

家庭教育,应当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事业,纳入到现代教育制度体系和教育公共服务中实施。面对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洪潮,高等学校与家庭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与新举措,是以高等学校为依托,充分整合利用高等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江苏开放大学承担全省社会教育“领军”责任,通过全省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和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对全省家庭教育的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指导帮扶和统筹管理。因此,开放大学也是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协同推进相关工作。目前,江苏开展家庭教育的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构建社区家长学校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具有广义性和多元化,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职能,而江苏开放大学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统筹家庭教育工作,是职责与任务,也是赖以生存的创新与特色。构建社区家长学校,旨在指导与引领家长系统深入地学习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开展家庭教育的知识技能,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助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因此,依托社区,服务社区,构建以家长为教育服务对象的体制机制,协同组织家长学校,打通社会教育“最后一公里”,是开放大学办学系统服务社会开展家庭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常州市社区家长学校总校,负责全市社区(村)家长学校的业务引领与指导。依托总校,通过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开发课程、精准送教科研驱动等模式,强化“总校—社区(村)家长学校”体系建设,分层开展社区家长学校骨干人员培训、社区家庭教育课程开发、送教进社区精准指导、线上学习教学活动等多样化的支持服务。为了加强业务指导,总校还依托“常州终身学习在线”,构建“家庭教育”专栏,设置政策文件、通知公告、教育动态、名师风采和课程菜单五大栏目,为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学习交流和服务管理的平台。

(二)开设家政管理专业

家政管理专业涵盖家庭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家庭教育管理、餐饮管理、健康管理、金融管理等。国外大学有家政专业、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等专业,专门研究家庭教育学术,培养从事家庭教育的人才,以便推广家庭教育事业。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在学科体系中设置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对家庭教育理论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为推进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学术支持。

在开设家政管理专业方面,徐州开放大学积极响应学校党委提出“康养家政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联动,拓展家政服务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的精神,设置康养学院淮海经济区健康养老实训中心,开设家政服务与管理、智能养老服务、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公共事务与管理等专业,形成“有大爱、懂技术、能实践、会管理”的人才培养核心要义,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组织开展淮海经济区家政高峰论坛、“彭城工匠”家政服务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走进社区开展家政精准服务与课程实践,不断拓展家政服务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

(三)强化家庭教育队伍建设与师资培训

高等学校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发源地,有责任及时有效地将各类知识发布传播给社会大众。各级开放大学在参与社会培训和社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针对家庭教育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以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模式对家长开展教育培训、对家庭教育进行积极引导帮扶,对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在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构筑专业化与品牌化的工作室、基地等,建立“培训项目+名师基地”的工作机制,不断壮大家庭教育人才队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社区教育教师送教进社区的质量。

在师资引领培养方面,南京开放大学启动了“金陵学堂名师工作室”师资建设项目、“母亲学堂”家庭教育培训项目、“金陵银发学堂”老年教育培训项目等系列品牌子项目,依托“金陵学堂名师工作室”,组建金陵学堂师资库。常州开放大学依托省级社区教育品牌,打造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立足家庭所需所盼,围绕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积极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履行好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持续打造,江苏各地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精技能的师资团队,为区域范围家庭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联动开展品牌化、系列化、主题化的家庭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文化教育活动是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参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整合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资源,以品牌化、系列化、主题化的理念,强化全省办学系统和社区教育系统联动、协同。从狭义的层面来说,充分引领和调动社区家庭个体参与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家庭教育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从广义的层面来说,将家庭视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场域之一,将家庭教育作为落实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是对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江苏学习型社会添砖加瓦的重要抓手之一。

基于江苏以“项目化”推进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模式,形成了可复制的典型案例。如,南京玄武开放大学关注婴幼儿家庭教育的薄弱点,联合专业的婴幼儿教育研究机构,共同创办了“玄武社区学堂”——85后父母课堂,开发系列课程读本,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教育需求。苏州开放大学依托吴中区木渎镇组织开展“万名市民读书月活动”,包括“品书茗茶”系列活动和“中华魂”传统美德系列读书活动在内的家庭教育专题活动,旨在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孝亲尊师、和睦邻里、礼让友善、敦伦尽份等传统教育思想和行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家庭美德,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类家庭教育“项目化”模式的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全社会“四德建设”,在营造克己奉公、友爱互助、诚实守信、和谐家庭氛围和社会人文氛围等方面,进一步助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五)协同社区教育基地,依托“学习在线”赋能,牵引社区家庭教育内涵发展

纵观国内外家庭教育工作推进的模式,越来越趋向多样性和多元化。现代社会教育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大学应该利用各种社会教育形式与手段,参与社会教育事业。其中利用各种媒体为家庭教育服务,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3]利用具有江苏特色和江苏风格的“5+N”社会教育体系,除了在纵向省市县(区)镇村联动开展家庭教育,还在“养教联动基地”“学习苑”“名师工作室”“优质项目化基地”等N个省级社区教育项目——横向联动机制中进行拓展,使家庭教育基地成为了家庭教育师资团队的孵化地与优秀学习体验与科学研究成果的集聚地,真正实现江苏家庭教育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构建此类工作室、基地、中心,依托“江苏学习在线”,在线上“江苏学习地图”“指尖上的游学”版块中开拓家庭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数字化赋能,创新学习载体与学习模式,推进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机制建设与平台创新,成为推动家庭教育科学化与专业化、提升社区家庭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实践探索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家庭教育阵地建设方面,淮安开放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联动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书香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优良家风和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理念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扬州邗江成立了中国家庭教育博物馆,围绕“引领家教改革,打造家教之城”的理念,不断创响“学在邗江”教育品牌,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三、一体化发展,深化内涵——长三角家庭教育的实践路径

推进家庭教育一体化建设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促进长三角家庭教育一体化发展,在不断深化其内涵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和共同体发展理念,提升长三角区域家庭教育协同推进的精准供给能力,不断推动长三角区域家庭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构建长三角家庭教育一体化发展共同体

“共同体”一词最早来源于德国学者滕尼斯的“共同的生活”。而滕尼斯对社区的描述则为一种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团体。[4]基于教育快速变革的当下,适时引入长三角地区“大教育”发展格局的理念,构建长三角家庭教育一体化发展共同体,是长三角地区家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找准着力点,依托已建成较为完善的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强化长三角家庭教育工作一体化联动发展、协同推进。在“十四五”家庭教育发展中,可由纵向长三角三省一市五级体系,到横向以三省一市开放大学牵头,借助长三角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的家庭教育资源,聚焦发展合力,形成家庭教育联动协同运作机制,构建由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长三角家庭教育一体化发展共同体。

(二)协助社会设立长三角家庭教育服务中心

在社会教育事业中,对社会家庭教育的参与和指导,是世界各国都重视的课题。现代社会建设的功能是非常全面的,而社会教育是社会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事业。长三角地区开放大学参与开展社会家庭教育,利用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和社区教育系统的优势,在长三角家庭教育一体化运作的基础上,协助社会,构建长三角家庭教育服务中心,推广家庭教育服务。一方面,为社会提供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服务,另一方面,精准帮扶区域内家庭教育向知识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依托“社区教育优质项目化基地”推进家庭教育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江苏“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社区教育优质项目化基地”,部分基地将以家庭教育为主题,并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会,以科研驱动与引领孵化的模式,针对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开展研究、推广与咨询服务。坚持长三角地区家庭教育顶层设计与导向引领,强化社区家庭教育基地的优质化、品牌化与项目化的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家庭教育指导团为模式,创新指导团的培育机制,促进家庭教育队伍建设。以提升长三角地区家庭教育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标,推进家庭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将是推进社区教育从基础建设到内涵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重要抓手与长效机制。

(四)完善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机制

家庭教育课程建设是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知识的有效载体,是促进社区家庭文明习惯养成和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社区家庭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长三角地区家庭教育专题的课程建设,联动三省一市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社区教育系统进行资源整合,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强化课程建设的系统性与系列化,完善课程开发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持续深化家庭教育内涵建设。

(五)深化数字化应用,延长数字化服务链

步入“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在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领域内广泛应用,助推社区家庭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助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未来社区家庭场景构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云服务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推动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不断创新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模式。在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家庭教育的视阈下,通过深化数字化应用,构筑社区家庭教育数字化公共产品建设,延长社区家庭教育数字化服务链,为社区与家庭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精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猜你喜欢

长三角江苏家庭
数读江苏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家庭“煮”夫
江苏
恋练有词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