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种植密度的思考与探讨
2022-11-27丁斌飞
□文/丁斌飞
当前,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也在扩大,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提升。玉米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注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在保证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由于在进行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到最终生产结果,而种植密度作为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当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严格管理控制,从而促进玉米生产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一、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一)大密度种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当玉米种植密度较大时,由于玉米排布过于密集,玉米叶片数量增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玉米光合作用的提高,推动产量增加。但产量并非无限增长,而是根据品种的耐密性不同,产量增长情况有所不同。结合此类性质,玉米种植人员应当从实际出发,对玉米品种进行分析研究。
(二)低密度种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的整体产量当玉米种植密度较小时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更有利于玉米个体植株成长发育,能够推进玉米秸秆的健康成长。同时密度减小能够降低土壤中养分的竞争,保证其玉米单个植株具备充足养分进行生长。在开展玉米种植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玉米品种以及气候条件进行玉米种植行距设置,避免存在种植过密的问题,通过保持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充分积累养分,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从而促进整体玉米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另外应当注重种植区域的有效划分,避免由于种植密度对玉米成长造成的关口影响,而应当适当排布发挥玉米自身光合作用的积极性。
(三)合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在开展玉米种植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保证其能够获得充足养分并获得良好的光合作用,降低玉米整体与个体成长之间的发育矛盾,实现整体生长速度的提升。而在玉米穗期管理时,则应当对土肥、栽培和抽穗进行严格把控,实现其抗倒伏性和抗旱性的提高。另外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应当进行定时灌溉,保障实际土壤含水量。同时在玉米开花区,当存在不利于玉米受损的天气情况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人工授粉工作,降低玉米生育期存在的秃顶和缺粒情况,以实现玉米产量的提升。
(四)玉米种植密度对品质的影响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我国粮食整体产量来看,已经能够初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粮食消费结构发生一定变化,更加重视粮食品质。种植密度对玉米实际品质也具有一定影响,当整体种植密度较低时,玉米个体所能吸收的养分较多,因此玉米果实的养分含量也较高。但受到玉米品种不同以及环境不同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存在具有差异化的问题。
二、玉米种植密度控制手段
(一)因地制宜
在开展玉米种植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玉米品种进行玉米种植密度设计,以保证玉米适应当地环境情况,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并进行光合作用,实现自身产量与品质的提升。而为保证玉米种植密度真正符合生长需求,需要对当地的光照、水分、土壤进行数据调查,结合实际进行玉米品种选择并按区块划分密度,保证不同环境下玉米种植密度的合理性。
(二)确定玉米品种特征
就我国当前北方玉米种植实际情况来看,为保证种植方法的科学合理化,有必要结合玉米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在早期对种子充分风干,实现栽培工作中种子吸水速度的提升,以提高出苗率,保证出苗效率与相关规定相适应。此外在早期开展播种工作之前,应当用清水浸泡种子以保证玉米种子的内在水分,实现种子发芽效率的提升,选择合理化学药物对种子进行处理,保证种子符合实际土壤情况。同时,在用化学药物对种子进行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药物浓度,避免存在种子中毒的情况,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相关工作。
(三)种植密度分析
一般来说伴随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提升,玉米的产量以及生产情况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在玉米种植密度偏低时单产量较低,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但伴随密度的增加虽然会提高单产,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单产也会随之下降,与此同时抗倒伏性也在下降。出现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密度增加过程中,单株根系以及茎秆等器官,生物量都存在下降情况,但从玉米整体种植来看,伴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籽粒生物量虽然会下降,但个体数量会进行补偿,但根茎及颈杆质量性状只会在密度增加的同时变差。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应当结合种子以及产能环境进行密度选择。实际上,不同生态区间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之间有所差异,当地区积温逐渐降低时,所选用的玉米品种生育期较短,随之需要增加种植密度。而当玉米种植积温不断上升时,则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逐渐降低种植密度。从此出发可以认识到玉米单产提高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到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来合理安排种植密度,灵活调整玉米种植策略。另外,还需考虑到品种耐密性,从抗倒伏性和结实性出发进行玉米性状分析。
结束语:
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自身密度设置,从玉米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出发,对种植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思考,保证密度分布设计科学合理,在不断提高玉米产量的前提下,从玉米生长发育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玉米种植。在玉米种植密度探讨的过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种植密度其对产量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密度控制手段,最终推动玉米产量与质量的整体提升,实现现代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