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2022-11-27崔璨王瑞军
崔璨,王瑞军
(内蒙古科技大学 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00)
中华礼仪文明历经久远,几千年来创造出了形 式多样的礼仪文化。近代以来,我国的物质条件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着明显的提高,但是人们对自身的修养严重忽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礼仪文明的忽视,许多社会问题也逐渐显出。本该有学识、懂礼节、举止端庄的大学生,却出现了一些与礼仪文明不相符的言辞和行为,个别甚至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置之不理。有些学生表现出来的心中明礼却不实行的行为,文化素养的缺乏十分让人担心。故而,把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 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最具有特色并且最具有魅力的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指导作用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样有利于显示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中国的美好大国形象。
1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1.1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
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内涵深远。在古代,礼是用来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种方式,礼是基于特定历史传统形成的,其核心在于仁,本质在于敬,基础在于诚,根本在于和。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对“礼”和“仪”分别给出了以下的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仪,度也。从人,义声。”[2]换句话说,“礼”是祭拜神灵来祈求可以降福的行为,而“仪”则是人的行为应当遵守的制度、准则、规范等要求。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礼仪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中国人的自我修养境界,其中每一方面都与礼仪联系密切。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一系列的文明礼仪规范,促使着人们形成规范的日常行为,整个中华民族形成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价值追求。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从其内涵这方面来看,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社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从人们的具体社会实践活动来看,它充分反映了人们的具体行为,不仅包含着人们应当遵循的各式各样的礼仪制度、礼仪规则和礼仪规范,还包括了人们必须遵行的各种礼仪行为。
1.2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要素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其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如以儒家为代表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思想、“忠孝节义”的四德思想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修养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要素从基本框架看,其主要内容包含着:“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圣人理念,包含为人之礼、处事之礼、从业之礼、治国之礼在内的秩序理念,包含人与万物之间和睦相处等思想的和谐理念。从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看,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秩序;二是保障政令畅通的外交方式。从作为一种道德理念和教化规范看,一是仁爱孝悌与谦和好礼;二是敬贤尊老与尊师重教;三是仪式适宜与仪表端庄。从作为一种调控社会关系的价值导向和批判机制来说,一是借助价值导向功能,可引导人们规范自身行为;二是在价值批判功能下,可矫正人们不规范行为。
2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
2.1 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想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更好的呈现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礼仪文化,能够确保国家快速发展的硬实力包括经济、军事等的强化,而政治、文化等软实力的提升更是保障国家持续繁荣昌盛的重要条件。我国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方面的学习和理解,物尽其用,展现出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我们可以以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为着力点,让中华文化的感染力遍及全球,让世界各国可以愈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我们要让中华礼仪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凝聚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2 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可以不断完善人与人、自然、社会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构成了一个非常详细规范的系统,能够推动和谐社会的创建。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纽带,将其不断发展和传扬下去,不仅能够筑牢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还可以拓宽知识面。我们要不断地把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发扬下去,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美好社会的构建可以影响国家的稳步前进,因此我们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3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
大学校园主要是用来传授知识文化,培育高素质的人才的重要场所, 但是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身上显露出了只知道学习却没有礼仪文明和基本素质的失礼现象。因而,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文明素养的培养我们需要非常重视,对大学生传统礼仪文化方面的教育要更加注重和强化。国家文明水平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文明水平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的,个人的文明素养从日常的文明行为表现出来。对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都十分重视的人,才能够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够获得一番成就。进一步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有利于大学生不断推进礼仪文明知识,承担传承重任,弘扬中华美德。
3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传承现状分析
3.1 部分大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认识程度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治理手段也逐渐完善并且多样化,但是我们总能看到不孝敬父母、不尊老爱幼、随地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显示出我们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对把礼仪文明素养不断发扬光大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有一些人没有完整的学习过礼仪文化知识,不能够准确的把握现阶段社会礼仪文化的现状以及人们对当前礼仪文化的诉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首先规范自身的礼仪行为,主动学习礼仪知识,提高对礼仪文化知识的认识。目前我国应当重点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需要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中的有益部分。身为一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我们要争做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
3.2 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父母的日常举止言谈和生活习惯都会对子女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为人处世、礼仪文明、身心健康等都是家庭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事实上大部分家长都太过于溺爱孩子,担心其受到伤害,孩子即使犯了错,作为家长也没能够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教育。主要以满足孩子物质需求为主,而礼仪教育就被遗忘,就算对子女进行教育时,也只是进行了表面的教育。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甚至只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习惯这些方面,在对孩子进行家庭礼仪教育这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这部分家长只希望孩子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学习上,以后能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对孩子的文明礼仪都要求甚低。细微之处见真章,毫无疑问,一个人的礼仪修养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就能体现出来。不注重家庭礼仪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出现有失礼仪的行为。
3.3 社会大环境中礼仪氛围缺失
人们礼仪行为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与社会大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社会大环境可能会对人们的思想具有引领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普遍的规范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提到过:“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要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3]浅薄的社会礼仪氛围会造成损害社会文明的不正之风与行为,例如:诚信缺失、公共场合吸烟、在公交车上占座、不给老人让座、在社会交往中因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正是因为人们缺乏礼仪文化方面的意识,所以才会造成社会不良氛围,这些现象的出现能够使我们意识到礼仪文化的重要性,加强礼仪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知识,营造讲礼貌、懂礼貌的社会礼仪氛围。
4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路径
4.1 注重个体养成提升自身礼仪文化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行为方式。”[4]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充分体现,但是目前还有一些人没能真正理解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意识,在空闲时间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报纸和杂志,参加各种社会礼仪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拓宽自己的见识、锻炼自己的胆识,真正做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在价值,真正做到将其牢记于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并且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真正领悟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礼仪文化,规范自身行为,加强社会交际能力,提升自身礼仪文化素养。
4.2 结合家庭日常注重礼仪教育
当前社会在公共场所经常会看到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这与家庭教育也脱不了关系。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需要家庭日常礼仪教育。“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5]家庭教育既然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其中的一种方式,家长应当发挥示范作用,做好榜样,家庭礼仪教育要和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两者之间要相互融合。“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6]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言传身教,做出正确的表率,规范言谈和举止,从饭桌上的餐桌礼仪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礼仪进行教育,培养孩子的传承意识,优化家庭礼仪教育。
4.3 强化学校礼仪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个人素养
学校是用来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之一,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当前,学校在礼仪方面的教育仅是进行理论上的教育,在真正的实践中,学生仍可能存在失礼的不良行为。理论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礼仪实践教育,学校要逐渐完善礼仪文化知识的教育体系,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礼仪文化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礼仪课程学习中,不仅要做到传授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文化知识,又要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合理吸收外来文化的益处。在礼仪课程学习中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层面的教育或者只是一味地注重实践教育都是行不通的,要让学生更好地知礼懂礼,必须做到两者相互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进行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找到原因加以改正。要在校园里创造出合适的礼仪环境,我们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时刻提醒学生规范礼仪,在学校里时常举办各种形式各样的礼仪文化活动,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礼仪文化知识的热情。
4.4 完善全民教育体系营造崇尚新时代礼仪社会氛围
经常举办的全民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礼仪实践活动,礼仪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如“礼仪文化知识比赛”“汉服体验活动”“学习古礼活动”等,使参与者真正地体会到浓厚的社会礼仪氛围。在社会中,有关部门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开展教授知识活动,邀请专业人士传授礼仪文化知识、进行礼仪规范教育,利用网络、微博、电视等平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合理的引导人们明礼仪、讲文明、重道德。与此同时,对于外来礼仪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然后融会贯通,我们要吸收对我国的有益之处,尊重各个国家的礼仪文化,在各国文化交流过程中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让全世界各个国家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我们要营造出崇尚新时代礼仪社会的浓厚氛围,让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在新时代传播到祖国大地。
5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日积月累的历史经验,经过实践得知,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是一项永久性、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且进行深入探索。我们不仅要深层次的研究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中所包含的文化精华、道德观念、思想意识,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发展,使中华文化可以展现出惊人的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