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进校园的时代价值与优化措施
——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2022-11-27郭俊琪
郭俊琪
(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广东佛山 528000)
粤剧是我国戏曲文化中的瑰宝,包含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及文化在其中,当下的小学教育逐渐重视粤剧在小学教学中的价值传播,通过切身的文化体验,全面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粤剧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文化价值的体验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安排对应的戏曲文化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让学生扮演粤剧中的角色,感受角色的思想、行为等,使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正确思想的建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粤剧的经典剧目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各角色的设定也相对比较全面,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向学生普及了对应的历史文化,更是激发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在当下的小学发展中,粤剧文化的融入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将传统文化全面贯彻在学生的知识拓展当中,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认知,促进了戏曲文化的传承。
1 粤剧进校园的价值分析
1.1 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的发展是目前教育教学发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当下的小学教育发展中,提倡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全面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粤剧是我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粤剧的表演过程当中,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其中以历史事件作为背景的剧目较多,通过剧目的表演,能够更好地还原出实际的历史场景,起到传播历史文化的作用[1]。自2008年起,南海区文化馆以西樵镇第一小学为试点,开始探索“粤剧粤曲进校园”项目,之后相继在里水镇和顺中心小学、大沥镇水头小学、西樵镇阳光宝贝幼儿园等校园铺开,每周定期深入到校园进行粤剧基本功、 身段功、唱功等训练,并根据少儿的特点创作、辅导排演节目。2021年创作的少儿粤剧 《红军不怕远征难》《新愚公移山》《神兽小风波》《俏花旦》《高铁进行曲》等节目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比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将粤剧完全融合到校园中,大大促进了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
1.2 提高学生的戏曲文化认知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教育内容只集中在教材知识上,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等,都未引起相应的重视,学生的文化认知也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在当下的小学教育发展中,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深入,国家和教育部门都引起了相应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给粤剧进校园工作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在南海区的西樵一小坚持粤剧特色教育十余载,成效显著,顺利获评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戏曲——粤剧传承学校。创排的少儿粤剧节目《穆桂英之挂帅》《杨门女将之探谷》两度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最佳集体节目奖;粤剧节目《杨门女将之探谷》受邀参加2020 联合国氢能产业大会暨岭南特色晚会的表演,作为一项国际级的活动,我们的粤剧节目可以作为广东岭南特色代表参演,也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佛山南海粤剧风采的大好时机。在舞台的各色呈现中,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大大提高当下学生对于戏曲文化的了解,促使学生能够从粤剧剧目表演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重建自身的思想,启发个人对于自身成长的感悟。
1.3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使得本土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排挤,传承发展的效率变得越来越低。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更喜爱听流行歌曲,观看搞笑视频,虽然流行音乐和搞笑视频是我们日常的休闲娱乐的方式,但是我们更可以鼓励学生将时间花费在听民歌和观看戏剧方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所结出的智慧果实,凝聚着无数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在其中,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具有独特作用。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为了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进行文化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粤剧进校园,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戏曲文化的传播,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加强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将本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3]。
2 粤剧进校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适合小学生的粤剧剧目排练题材较少
粤剧是我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将粤剧融入小学校园的过程中,存在有许多的问题,导致粤剧的融入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文化融合效果。从粤剧剧目的内容上进行分析发现,适合于小学生的粤剧剧目排练题材相对较少,许多经典的粤剧剧目题材取自于历史事件,通过历史事件来进行戏曲的改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在这些剧目的编排上,编排人员必须对剧目内容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戏曲中的各个角色[4]。而小学生在历史事件的了解上相对较为浅薄,缺乏理解和表演共情,无法真正地将剧目中的角色诠释到位,并且小学生的粤剧基本功不够,这使得戏曲的排练存在有较大的难度,并不适合小学生的排练演出。例如,经典的粤剧剧目包括《六月雪》《帝女花》《狸猫换太子》等,在这些经典剧目的表演中,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而小学生对于这种传统剧目的认识相对较为浅薄,无法真正将剧目中的角色诠释做到预期的效果,这也使得粤剧进入校园出现有较大的问题,教师必须进一步创作出适合于小学生的粤剧剧目排练题材,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于粤剧的了解更加深入。
2.2 针对文化本身的传播效率不高
在粤剧文化的传播过程当中,小学阶段的戏曲文化传播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入,促使学生能够在校园活动当中正确认识戏曲文化,深入了解粤剧文化的特别之处。通过对当下粤剧文化进入校园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的文化活动针对文化本身的传播效率不高,导致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当中,文化认知程度并未达到预期的要求,这使得粤剧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整体的价值作用不高,无法体现出文化传播对于小学生教育的影响。例如,在粤剧剧目的编排中,教师并未针对剧目背后的含义以及戏曲文化中的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学生在剧目的编排中,对于角色以及剧目背景认知不够,文化传播不到位。学生花费时间去表演粤剧本身就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但是学生不能为了演而演,要理解粤剧背后的文化含义,不能一味地飙“演技”,而是脱离舞台角色,脱离舞台,依旧能够完整地讲出粤剧情节背后的历史含义,并能够做出一两点正能量评价。
2.3 传统戏曲的创新性不足
在粤剧进入校园活动的开展中,戏曲文化的传播应当注重学生年龄段的差异性,较为传统的剧目表演,无法吸引到小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降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校园剧目表演的过程中,剧目表演的内容直接沿用了传统的剧目内容,直接进行剧目的演出,首先,小学生理解传统剧目相对比较困难,尤其是其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角色设定等,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其次,在剧目表演的创新上相对比较缺乏,学生无法从中感受到新颖且不同的剧目文化表演,这导致了文化的传播效率不高,严重影响到了活动的深入开展。面对这样的情况,必然是需要对传统的剧目进行创新改进,所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教师一方面要兼顾传统文化的传播,在粤剧情节上还原历史,另一方面还应该切换角度,根据实际的学生年龄段,来进行剧目内容的创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加深戏曲文化的传播深度。最后,粤剧的故事情节设立和参与表演的人员划分得太过清楚,及学生剧只能由学生进行表演,1~6年级的学生要褪去本身的稚嫩,扮演成熟的大人。“为赋新词强说愁”,让学生去扮演自己无法理解的角色,诉说自己不明白的悲伤,只能是浪费排练的时间。在粤剧进入校园的过程中,不仅要创新情节内容,表演形式和表演人员也要创新。
3 粤剧进校园的优化策略分析
3.1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戏曲创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的文化体验能够抱有满腔的热情,在进行粤剧文化的传播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年龄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作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剧目,既保证剧目的表演符合学生的年龄段,又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深入地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佛山南海区文化馆特别创编了一套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粤韵身段操、 唱腔发声练习教材,并逐渐在西樵镇第一小学全校2 000余名师生中推广,每两年举办一届全校粤韵身段操大赛,同时在区内多所学校铺开辅导该身段操。另外,通过创编适合少儿表演的戏曲节目,有趣的内容搭配戏曲一招一式的要领和含义,让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艺术要点,感受粤剧艺术魅力,并通过展演、比赛等方式,树立其自信心,使其渐渐接受和喜爱这门艺术,如我们在《穆桂英求将奇遇记》的剧目创作中,首先,分析出主要角色的基本性格特点,按照本身的角色特点,来进行简化创新,以学生的思维,来设计角色在剧目表演中的性格特点,促使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角色在剧目中的实际含义。其次,剧目剧情的发展,必然是综合实际剧目的内容来进行进一步的创新简化,便于学生进行理解。近年来,在进行剧目的创新时,为了让学生既学习到传统的剧目,又能够学习具有时代气息的剧目,特创作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剧目,有《红军不怕远征难》《新愚公移山》《神兽小风波》《穆桂英求将奇遇记》《高铁进行曲》 等一批优秀原创作品,能进一步突破传统粤剧的屏障,使得戏曲的表演更加生动化且具有新时代的气息。粤剧文化的深入,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在进行剧目表演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切身的角色体验,来强化学生的个人理解,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感悟。
3.2 强化戏曲文化中的文化因素
在粤剧文化进入校园的过程中,文化传播的深入化才是真正体现出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关键所在。在当下的粤剧文化进入校园的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当注重文化传播的深入化,加强对于剧目本身以及戏曲文化的深入了解[5]。例如,在粤剧经典剧目的表演中,教师首先应当向学生简要介绍粤剧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对于粤剧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其次选择一个经典剧目,来全面剖析剧情和角色,让学生对于剧目的表演有深入的认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戏曲文化的认知。《红军不怕远征难》《新愚公移山》等剧目的背景,许多学生有所耳闻,将其进行排练,促使学生可以融入剧目表演当中,深入地体会学习粤剧的乐趣所在,更是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粤剧是地方特色戏曲文化,包含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在其中,在学习剧目表演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文化的传播对于学生的成长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粤剧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必然也是通过文化因素,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对于本地文化有较深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文化自信,加大文化的传承力度。
3.3 加大戏曲表演的创新性
粤剧进校园的活动开展,面向的群体是小学生,戏曲表演本身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具体认知,创新性的融合,更是能够使得戏曲文化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要提高对应戏曲文化表演中的创新性,促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文化本身的乐趣所在。例如,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在其中,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从角色本身去体验到不一样的感受。并且,现在学生对粤剧的表演还不够熟练,一味地让学生的表演撑起整个剧情,效果不一定理想。粤剧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家长甚至是专业的粤剧演员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粤剧表演中。比如,可以在粤剧中加入现代的剧情元素“穿越”,学生扮演的角色“穿越”到特定的年代,来到过往先辈、历史正发生的节点,学生在专业戏剧演员的带领下,扮演好自己“学生”的角色,而表演者可以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保卫学生,保卫祖国的下一代,再通过“穿越”,学生回到现代,以表演角色抒发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对奉献的感受等。并且,可以单个学生“穿越”或者多个学生“穿越”,或者设计身处于历史时代的学生角色,让学生去扮演自己,而非成熟的大人。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并且戏曲表演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在性格的呈现上,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深入地了解角色本身,这对于学生性格的养成、思想的形成等,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学校还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邀请专业的粤剧表演人员参与到学生剧的制作和表演中,相互影响,相互成就。剧目的创作是拉近与小学生距离的关键,将传统元素与新型元素融合在一起,守正创新,形成一种原创性的剧目表演,这样既提高了文化的传承效率,也使得文化本身更加趋于年轻化,为构筑粤剧艺术传承发展体系贡献力量[6]。
4 结语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一种流行的教育趋势,通过粤剧进校园的工作开展、排演粤剧节目、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正确认识粤剧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粤剧是地方戏曲文化的代表,在进行戏曲文化的融合时,必须要强化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的融入,让粤剧艺术润泽孩子们的人生,不仅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的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心中植入民族的精神,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情智双修、品直学芳的现代青少年,让粤剧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传承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