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剧本杀”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2022-11-26袁宇
袁宇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来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而“剧本杀”作为一种沉浸式角色扮演推理社交游戏,深受当下年轻人的喜爱。文章从“剧本杀”和“红色剧本杀”的兴起与出圈、当前“剧本杀”市场存在的问题、红色文化融入“剧本杀”的意义、红色文化融入“剧本杀”的路径思考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红色文化;“剧本杀”;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3;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3-0053-0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及其物质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要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这对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剧本杀”这一新兴产业的出现,受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众多青年群体的青睐,为高校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因此,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剧本杀”,有助于拓展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1援“剧本杀”的兴起
“剧本杀”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外,本名为“谋杀之谜”。“剧本杀”是全程以剧本故事情节为核心,由真人扮演故事人物并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体验式游戏。玩家围绕故事情节在游戏的进行过程中破案解谜,由主持人把控节奏走向,以防止超出故事情节范围。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国外的“剧本杀”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玩法。到2016年初,随着芒果视频《明星大侦探》上线,“剧本杀”开始在国内大范围普及,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剧本杀”实体店,KTV、网吧、影院等各种行业也开始与“剧本杀”经营者合作,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尝试创作“剧本杀”剧本。第一个实体“剧本杀”店在西安正式运营,首先引入的是国外剧本,以《死穿白》最为经典。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剧本杀”的线上APP的下载量呈喷涌式上涨,带动了整个“剧本杀”行业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各种形式的“剧本杀”店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2018年“剧本杀”全国市场规模为65.3亿元,2019年突破百亿大关。2021年初,全国剧本发行达到了1 000家,“剧本杀”店达到了20 000家。《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消费者人数将达到941万,在消费者群体中超过七成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根据艾媒网预测,2022年“剧本杀”行业规模预计达到238.9亿元。各种迹象和数据都表明,“剧本杀”已成为青年人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
2.新型“沉浸式”玩法
“沉浸式”体验作为“剧本杀”的主要卖点和吸引年轻人的主要特点之一,与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具有契合性。最早“沉浸”(Immersion)一词出现在《设计的法则》一书中,书中对于“沉浸式”体验的解释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他对“沉浸式”体验进行研究后提出:当一个人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某个活动场景中时,会不自觉地遗忘与当前场景无关的情绪,以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和兴奋感。换言之,在“沉浸式”体验中,人们会暂时过滤与当下无关的事情和外界所发生的状态,从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以“沉浸式”这种新方式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已不是个例,近年来,“沉浸式化妆”“沉浸式护肤”“沉浸式观影”等现象不断爆火,“沉浸式+”成为互联网新一代“流量密码”,主打“沉浸式”体验的“剧本杀”也成为年轻人热捧的休闲方式。比起其他“沉浸式+”现象,红色文化与“剧本杀”的结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VR技术等方式,更加生动地带动年轻人还原历史场景,并通过角色扮演切身体验革命事件,将红色历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3.“红色剧本杀”出圈
2021年以来“红色剧本杀”开始闯入“剧本杀”市场,深受年轻人的欢迎。中共一大纪念馆重磅推出的原创实景沉浸式体验剧《思南路上的枪声———向着光明前行》多次展演,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开启了“红色剧本杀”的出圈之路。以《兵临城下》《与妻书》《北国之春》等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以中华民族抗战史和革命史为核心,选取其中的革命事迹为背景,把红色文化注入新的形式之中,让年轻人通过“沉浸式”体验,自主接受红色文化教育。青年群体作为“剧本杀”主要受众,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着重强调“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因此,如何在这个信息高速碰撞的时代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青年个人与国家价值相统一,显得尤为重要。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及其物质载体,有着极大的育人功能。红色文化中浓缩了党的奋斗历史和革命精神,既有历史事实,又有经验和总结,是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最好的“教科书”。“红色剧本杀”的出现,有助于红色文化走入广大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推动红色文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促进红色文化在青年中更好地传播,让青年学习红色文化常态化。
第一,不良内容频现。“剧本杀”作为年轻人社交的“新宠”,整个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但由于行业门槛较低,没有明确的审核标准,部分剧本存在粗制滥造、剧情低俗等乱象。一些商家为吸引眼球,在剧本内容和场景布置上存在不良诱导,推出一系列含有暴力倾向、低俗情节的剧本。在部分商家推出的“红色剧本杀”中,内容侧重点也没有放在还原历史真相、引导玩家更好地树立正确价值观上。鉴于“剧本杀”的主要受众群体为年轻人,若不对剧本内容进行有效监管,长此以往,会对年轻人的“三观”产生不良影响,阻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将线下“剧本杀”和密室逃脱作為剧本娱乐经营活动新业态统一纳入监管,加强思想引领,根据剧本内容设置适龄提示,制定内容审查条例,确保剧情合规合法。
第二,侵权盗版严重。剧本故事是“剧本杀”最核心的竞争因素,是吸引消费者的核心,而市场上好的剧本往往“一本难求”。在互联网时代,商家购买盗版剧本的成本比起正版有着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距,这就导致剧本抄袭盗版等问题突出。以剧本《三体》为例,某电商平台上正版《三体》剧本售价为400多元到600多元不等,而同样的剧本盗版在该电商平台上最低售价甚至不超过10元。正是在这种高额的差价诱导下,经营者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往往会选择成本更低的盗版剧本,而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会大大打压原创作品的市场空间,侵犯剧本创作者的正当权益,打击创作者创作优质剧本的动力,降低商家购买正版的动力。从“剧本杀”行业发展来看,这会导致优秀剧本稀缺,打击市场活力,严重危害“剧本杀”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监管制度缺失。良好的监督制度是事物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剧本杀”作为新文化业态,想要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亟须完善相应的监督制度。为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剧本杀行业仍处于自由发展阶段,对暴露出的问题还缺少全国性的管理制度加以规范,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尤其在“红色剧本杀”中,更加需要对其内容、思想等方面加强把控。由于行业门槛低、商家逐利性高等因素,一部分剧本内容不够严谨,商家经营方式不够规范。因此,相关部门应对该行业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引导“剧本杀”市场坚持正确导向,鼓励创作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剧本脚本,加强对“剧本杀”的内容、版权、场景布置、人员实行有效管理,才能保证“剧本杀”行业健康发展。2022年3月1日,《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这也是国内首个将“剧本杀”纳入城市管理的条例,该条例对“剧本杀”故事情节、故事元素、版权等进行把控,协同相关部门对“剧本杀”上下游产业链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从根本上杜绝市场乱象。
第一,有助于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主要是以书籍、网络平台、课堂教育为主,對受众群体进行理论式灌输,这些形式虽然有效,但是感官刺激比较单一,对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度有限,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枯燥感。“剧本杀”作为当下年轻人所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线上软件+线下实体店的模式使“红色剧本杀”的传播有了坚实的保障,已成为他们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独特方式和潮流。相较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形式而言,“红色剧本杀”这种形式更具有趣味性、体验性等特点,不仅可以保留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还能够极大地带动年轻人还原红色文化历史背景,与历史对话、与革命英雄对话,引发他们了解红色历史的兴致,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为红色文化教育注入时代活力。
第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自信事关文化繁荣兴盛、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红色文化,从内容上参透好红色故事的“道”;拓展新型传播方式,还原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提升讲好红色故事的“术”;管控好线下与线上传播平台,搭建讲好红色故事的“台”。对青年来说,红色文化不仅是一段历史,还是千千万万的个体心理和社会共识。在当今这个信息密集碰撞的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会对尚未形成稳定历史观的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剧本杀”,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真相,有助于红色文化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促进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第三,有助于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不断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红色文化中蕴含着我们党的红色基因、红色血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必须把红色文化发扬好、传承好,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红色剧本杀”可以让广大青年沉浸式体验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史,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使其与历史人物进行同频共振,带入角色情感,从而荡涤心灵、重振精神。同时,用“红色剧本杀”这种更接地气的方式讲红色故事、以青年群体更喜闻乐见的语言为他们“讲道理”,有利于红色精神在青年群体中更加入脑入心。
第一,加强“红色剧本杀”的思想引领。红色文化中浓缩了党的奋斗历史和革命精神,既有历史事实,又有经验和总结,是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最好、最生动的“教科书”。“红色剧本杀”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可以有效地把党的奋斗历史、革命传统、先进事迹在大学生中进行传播。一方面,“红色剧本杀”拉近了党史等红色文化资源与年轻人的距离,通过这种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红色故事走出书籍、舞台,使得红色文化更加生动、具体,能引发年轻人了解红色历史的兴致;另一方面,以正确思想引领“红色剧本杀”,让年轻人在第一人称视角下了解红色历史,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教师要勇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善于运用“红色剧本杀”这一大学生欢迎的方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坚定他们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第二,在校园红色文化活动中引入“红色剧本杀”。高校是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场所。据《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调查显示:学生群体占“剧本杀”玩家比重为28%,是“剧本杀”的主要受众之一。但当前还有部分高校红色文化建设输出方式较传统,主要以演讲、朗诵、征文等为主。这些方式比较单一,对于激发学生热情度有限。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红色剧本杀”,可以改变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的刻板印象,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激发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红色剧本杀”,还可以规避市场的商业色彩,以及专业性不高、剧本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精选“剧本杀”题材和内容,把控整个游戏的方向和节奏,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除此之外,在游戏结束后,主持人可以利用好游戏复盘环节,组织学生交流剧本体会、发表剧情感悟,升华活动主题,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在党团活动中引入“红色剧本杀”。党团活动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不断探索党团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载体,推动党团活动方式既“走心”又“走新”。与传统的方式相比,“红色剧本杀”更具有启发性、自主性。这是因为,以红色历史题材为核心的“红色剧本杀”,对于开展好党团活动、把红色文化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很有帮助,有助于厚植大学生内心深处对党的信赖。一方面,对于年轻人来说,“剧本杀”这种方式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种新的党建形式可以拉近他们与年轻人的距离,为他们提供与年轻一代共同探讨红色文化的渠道。例如,2021年4月,广西文化教育基地联合广西大学商学院以红色剧本《剧院谍影》开展党建活动,该剧本以1944年桂林保卫战的革命故事为背景,将“红色剧本杀”与党建联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价值塑造、行为习惯等已发生新的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载体逐渐对他们失去吸引力。因此,高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新型方式方法,用“红色剧本杀”这一新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讲好道理,进一步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生动起来,使他们成长为又红又专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知,2021(06).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04).
[3]袁荷春.“紅色剧本杀”的青年文化特征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运用[J].青少年学刊,2021(06).
[4]刘洋,刘露.剧本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05).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
[6]张嫱.防密室逃脱变“密室受害”监管须跟上[N].工人日报,2022-05-19.
[7]张亚欣.告别“裸奔”,剧本杀行业有望逐步合规化[N].中国城市报, 2022-04-25.
Explor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Path of Red Culture’s Integration into "Script Killing"
Yuan Yu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 valuable resource left by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in the long-term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practice, and h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function. As an immersive role-playing reasoning social game, "script killing" is very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ise and emergence of"script killing" and "red script kill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cript killing" marke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script killing", and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script kill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red culture.
Key words: red culture;"scriptkilling"; significance; ro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