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探究

2022-11-26谢欣

成才之路 2022年33期
关键词:语篇教学思维导图教学质量

谢欣

摘要: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无论采用的是何种教学语言,学习任务的落实均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几种渠道。为了全面提高英语语篇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现阶段英语语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运用思维导图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提高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效果,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思维导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3-0097-04

语篇教学对学生而言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因为其中包含大量的英语对话、英语短文以及英语故事,对学生的词语积累与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年级的增高,语篇内容的难度也在加大,教师如果不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将很难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对语篇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务必要认真选择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进行探究。

一、相关理念概述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导图,是一种可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思维导图最初由托尼·博赞所提出,通过图文并重的形式,可以根据某一个学习主题,将诸多关键词串联起来。思维导图主要利用的是人体的左右脑机能,在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找到记忆、阅读以及思维规律。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图形工具,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其表现形式愈发多元化,比较常见的包括图表型、大树型、头脑风暴型、链条型以及草图型。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何种类型的思维导图,其使用规律和使用原则都基本一致。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语篇教学中,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梳理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巩固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英语语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英语知识。

2.英语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是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的语言情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语篇中的单词和句型,以此来强化整体感知能力,精准理解语篇中所出现的单词的意思和用法。英语语篇是由英语单词、短语以及句子所构成,各元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章解读能力,让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语篇内容,并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印象,为更高层次的语篇学习打好基础。第二,当学生快速解读文章之后,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列举语篇内容的关键词,让学生对照思维导图尝试进行复述,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带领学生设计和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篇中的知识。

二、思维导图在语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语篇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将语篇内容中的关键要点逐一列举出来,将文字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外显化处理。思维导图更适用于文本内容较长、知识要点十分丰富以及文字结构复杂的语篇教学。教师可根据课程主题,结合语篇的文本内容来帮助学生确定一个中心话题,以此为基础来提出相应的主干问题。为了能够保证教学效果,降低课程难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分层次阅读训练,并重点关注语篇内容中的各个关键词。教师要在这一环节教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通过不同的颜色、符号以及图像来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将语篇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晰、准确。在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之后,各个小组要委派一名代表,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并列举在设计与制作思维导图时所遇到的困难。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解答问题,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语篇内容中的各大知识点,以此来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英语语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语篇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将教学重心放到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忽略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将语篇教学看作是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内容的大集合,为学生安排大量的机械式训练,尤其是针对语篇内容中所出现的新词汇与新句型,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理解错误,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语篇内容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受到很大影响。部分教师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篇教学中会为学生安排大量的朗读训练。这些朗读训练的形式大多千篇一律,要么是跟着老师朗读,要么跟着多媒体设备朗读。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部分教师教学主题设置不够明确,导致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不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率较低,缺乏多元化的语言实践内容,影响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提升。

四、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轻松完成预习任务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预习。因此,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以使后续的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预习环节,教师应当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记录下来,对新的学习内容形成初步印象。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明确的预习目标,同时也可以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情境,以提高预习效果。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课前预习将会开展得更为顺利。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新的学习内容逐一列举出来。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切忌为学生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引导他们在思维导图设计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理解。通过预习,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新课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Chinese New Year”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計以下的思维导图。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展开的,并渗透了一般将来时态。课文中的Su Hai通过发邮件的方式,将自己在春节中的安排逐一列举出来,重点句型为“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we are going to...”。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找到语篇的脉络,通过锁定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对语篇内容进行形象化加工。思维导图是对语篇内容和相关知识要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精准掌握语篇的学习重点,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2.利用思维导图锁定语篇内容中的重要信息

英语课程中的语篇教学之所以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涵盖了多元化的语言知识与文化信息。在语篇教学中,教师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了全面提高语篇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语篇内容中的重点信息列举出来。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来突出信息内容,并将课程中的诸多关键要点串联起来,能使课堂结构更加具有层次性,全方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加深学生对语篇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What do they do?”这一单元中的“Story time”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根据对语篇主题的理解,将其中的关键性信息列举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分别列举了“father、teacher、mother、writer”等关键词。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关键词来制作思维导图,并精准呈现语篇内容所表达的关键信息。“What does mikes father do?”“A teacher.”“Which subject does he teach?”“English.”。教师按照这一教学思路,不仅可以将思维导图完整地绘制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示例来搜集其他的关键性信息。此时,学生已经明确掌握“Mikes mother,a writer at home.”“Su Hais father,a doctor.”“Su Hais mother,a factory worker.”等内容,整篇文章中的所有关键性信息都被逐一列举出来。

思维导图的运用使英语语篇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知识要点逐一列举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篇信息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3.利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思路

学生之所以对语篇产生畏难心理,是因为无法精准锁定课文的思路。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阅读材料,在关键词的引导下轻松完成语篇内容的复述与背诵。

例如,“My e-friend”一课是围绕Wang Bings e-friend,Peter所展开的,其中包括居住地、年龄以及学习状况等。在确定核心主题为“Peter”之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对课文的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并借助描述性文字强化学生记忆,降低学生阅读理解难度。首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课前准备好的PPT课件,在课件的开头展示Peter的头像,并且提出问题:Who is he?由于学生并没有掌握语篇内容,此时会感到迷茫,这样探究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随即,教师可向学生揭示谜底:“He is peter. Now,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him?”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列举出一些有关Peter的提问,其中包括“Where does he live?”“How old is he?”“What does he like?”等。其次,为学生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How old is he?where does he live in?What does he like doing?What does he do after school?”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要将上述问题所传递的关键信息在黑板上列举出来,并绘制成思维导图,让学生围绕思维导图再次阅读课文。最后,在学生已经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教师要适当增加教学难度,让学生挑选出一个问题情境,将其设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要点,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后续绘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的动态,以精准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后续语篇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提供参考。

4.利用思维导图为语篇学习提供基础支架

无论是哪一版本的英語教材都包含大量的语篇教学内容,这些语篇的教学主题都十分明晰。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在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保证语篇教学效果,教师应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为学生语篇学习提供基础支架。为此,教师要在全面分析文本、整合文本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将能够彰显语篇思路的关键词逐一列举出来,并遵循思维导图所指出的语篇主线思路,精准把握文本的脉络结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Doll”一课中的“Story time”时,教师要重点强化学生的思维导图设计能力。在完成基础的课前预习与文章阅读任务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出以下思维导图。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语篇教学思维导图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英语渐进式语篇教学思路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