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学生管理模式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

2022-11-26张晓英

成才之路 2022年33期
关键词:五育思想教育立德树人

摘要:文章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大学生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并针对“五育”学生管理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以挖掘出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出一个“五育”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指出要做好五个方面:以德立人,推进学生参与理论与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建设;以智育人,结合专业教育,深入实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以体健人,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以美化人,注重美育活动的举办;以劳塑人,将“劳动+”融入实践。

关键词:五育;思想教育;学生管理模式;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3-000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重点资助项目(编号:2020XGJPF2004),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名班主任工作室———张晓英工作室

当前,部分高校更注重思政教育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在管理工作开展中过度关注日常事务管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培养。所以,高校需要在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寻找出一套可行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管理,着力去发现新办法、新举措。本文结合高校“五育”育人的实际情况,从多角度出发,探讨“五育”学生管理模式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政策的出台,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百万扩招”“双高计划”等措施的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以及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作用进一步显现。而“职教本科试点”改革政策,也将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阶段。职业院校面临着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新挑战。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频会强调,要加强高校师生教育引导“一条主线”贯穿全年,坚持学生和教师“两大群体”齐抓并进……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在新时代的要求之下,高校承担着教育的任务,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是高校所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多方面去探讨思想政治的教育结构、框架以及方法等问题。

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出育人成效,就需要高校针对不同学生以及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育。因此,高校要构建科学、完整的学生管理模式,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育人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对于高校来说,除了教育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高校一定要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当然,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提高思政教育质量,高校必须要有针对性的举措。就目前的管理来说,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問题,如学生素质状况的差异、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重视程度、创新和改革的主动性等。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更好地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模式,如何创新思政教育管理理念,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中,许多教育专家总结出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时效性不足,“五育”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各种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和隐蔽,这也导致各种文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碰撞,使得新观点和新思想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不仅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一些困难。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和预期需要达到的目标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总的来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仍面临着滞后性、时效性不足等问题,“五育”联动机制尚未形成,给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一,部分高校的教师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增强,还没有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育人队伍,专职教师存在育人方式单一、育人效果差的状况。其二,部分高校的管理和服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沟通不畅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一些管理人员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位。其三,部分大学生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背景下,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充分,不注重学习互联网技术,在学习理念上没有与时俱进。由此可见,部分高校只注重形式上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课中学习还是课后生活都需要有所体现。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有机联动,重视课程思政教育、课外活动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的协同发展,深入融合,让学生无论是学习专业课程还是参与课外活动都能受到思政教育,不断提升道德素养。

2.方法单一,并未有效与多种载体相结合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经济的显著提高,我国已经从建设小康社会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的来说,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基本的生活有了保障,他们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改变。而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便是文化的大爆炸、信息化的便捷以及各种思想的冲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随之而改变。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和改变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中,方法单一,并未有效与多种载体相结合,也没有更好地与时代的变化发展相契合。所以,这就无法充分发挥出高校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班级管理建设的育人功能,就像弓箭没有了箭头,失去了锐利,创新不足,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于这一方面,高校需要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改变教育管理理念,采用多种载体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3.内容单薄,“五育”教育不够充分

高校要真正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做好以下方面的重要工作: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而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五育”教育在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是将“人”的能力与价值发挥到最大的一种重要体现。其中德育、智育、美育为心理层面的教育,体育是生理层面的教育,劳育是实践层面的教育,它们之間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所以,各个部分要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高校应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努力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使“五育”教育深植学生的内心。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部分高校“五育”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现状:体育、美育、劳育的地位逐渐被德育、智育所取代。而且,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们也采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并不重视。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对“五育”教育越来越不重视,也没有认识到“五育”教育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前,我国的部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体育、美育、劳育薄弱环节,其主要的因素便是人们对于“五育”教育认识还不够深刻。大多数人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智育,忽视了其他“四育”,甚至把美育、劳育忽略不计。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促进“五育”教育协同并重,共同发展,构建“三全五育三结合”的教育模式,这对高校所存在的教育薄弱环节有十分重要的帮助,能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这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学生的本质要求。高校只有最大程度地改变教育内容单一的状况,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三全五育三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中,高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高校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社会实践、校园主题活动和思政教育,为学生构建出一套科学化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的“三全”指的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五育”指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三结合指的是社会实践、学生社团、主题教育活动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

“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什么人、为谁树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首要问题。“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如何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追求“五育”协同效应的最大化,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高校思政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信息大爆炸、各种文化冲击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未来的工作中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以及自觉的政治素养。高校思政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着力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坚持以德立人、以智育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结合自身,取其精华,拓展途径,优化发展。

1.以德立人,推进学生参与理论与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建设

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按照“重心下移”的思路,把社会实践的重心放到基层,要求各个院系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培训、全员参与”,要求各个班级、团支部都要召开社会实践动员会、总结会,动员教师利用各方面条件指导、帮助、协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有助于整合校院两级资源,调动教师、学生以及院系、支部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社会实践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以德立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要切实加强德育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

2.以智育人,结合专业教育,深入实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这是习总书记对学生群体提出的成长要求,给出的成长路径。因此,高校要真正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扩充教育资源,夯实教育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高校要不断加快完善财政保障制度,设立专项的基金,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从多方面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其次,高校要通过推动提质培优计划,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各优势专业,着力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校要从多方面出发,结合各学院的专业特色,创建“一院一品牌”,如创建优质课堂、重视良好的班风建设、举办技能及创新大赛等,使学生增长阅历,提高技能。

3.以体健人,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首先,要多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教师要真正让学生从心里明白体育竞赛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公平公正的规则下参与比赛,感受和理解竞赛中的拼搏精神。其次,要大力开展心理教育宣传季活动,努力营造关心师生心理健康、提高师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高校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情景剧、沙龙等形式,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高校要通过报纸、板报、海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师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除此之外,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时,还要注重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尤其要注重新媒体在开展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媒介作用,提高活动实效。这些活动,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4.以美化人,注重美育活动的举办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开展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学艺术引导与实践活动。因此,高校要真正重视美育工作的顶层设计,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多角度启迪与滋润学生的心灵。例如,让学生参与艺术团建设、艺术沙龙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通过美育,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自己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以劳塑人,将“劳动+”融入实践

国家把“劳”字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之一,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长效保障机制,制定具体的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方案,规范和引导高校加强劳动教育。高校也应当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专门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调动学生真正参与到各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实习实训锻炼等,不断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情怀。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紧随时代潮流,必须要进行创新,这是内在依据,也是客观必然。随着社会实践、科学技术以及思政教育任务、对象和内容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原地踏步,必须要跟得上脚步,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有效弥补德智体美劳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具体来说,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和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可以和学生班级活动相結合,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需要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思政教育和其他教育相融合。而构建“五育”学生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为高校思政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使他们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曾慧芳.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评《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5).

[2]李德华,陈献宁.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9(01).

[3]佟禹凝.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三全五育三结合”模式构建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

[4]李昕.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09).

[5]赵慧函,杨丽,韦琴,等.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以护理管理学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03).

[6]韩君华,许亨洪.“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建的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02).

[7]孔姝,占艺,段政,夏曼曼,夏炎枝.高校网格化“三全五育”体系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Five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Xiaoying

(Changjiang Polytechnic,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some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and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five educations" student management model, in order to dig out the possible internal links, and build a "five educations" student management mode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inting out that five aspects should be done well: building people with virtue, promot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ory and social practice; educate people with intelligence, combin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deeply implement the action plan of improving quality and excellence; develop various forms of sports competitions with healthy people; to beautify peopl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holding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ctivities; build people with labor and integrate "labor+" into practice.

Key words: five educations; ideological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alent cultivate

猜你喜欢

五育思想教育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