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窍解语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临床研究*

2022-11-26张晓妮曹雪徐刚张卫华

现代中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运动性失语症言语

张晓妮 曹雪 徐刚** 张卫华

(1.咸阳市中心医院,陕西 咸阳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失语症为脑卒中最易出现的一类功能障碍,脑卒中合并语言障碍的几率达26%至38%左右,其中,最为多见的是左侧额下回后部与其邻近部位受损引发的运动性失语(Broca’s aphasia,BA)[1-3],多数表现为可理解他人语言,但自身无法表达,同时合并程度不等的阅读、书写能力受限,长期易滋生抑郁、焦虑等负向心理,导致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研究发现,脑卒中后BA采取针刺疗法,可获得显著疗效[4-5],由省名老中医张卫华教授的教导,笔者对脑卒中后BA采取开窍解语针法+言语训练疗法,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以下为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咸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08—2021.11期间医治的72名BA住院病人,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在治疗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跨度31岁至74 岁,均值(52.04±4.24) 岁;病程均值(33.14±11.24)d; 脑梗死(CI)、脑出血各29例、7例。在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跨度32岁至73岁,均值(53.36±6.56) 岁;病程均值(34.13±4.21)d;CI、脑出血各27例、9例。在年龄、性别与病程等方面,对比两组皆未见明显区别(皆P>0.05),可见组间均具良好衡性,可展开比较。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①参照《中国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019》[6]中(cerebral infarction,CI)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过颅脑MRI或者 CT 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②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制定运动性失语诊断标准[7]。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8]中风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 30~75 岁之间;③病程 14 d~6 个月之间;④既往无言语障碍;⑤意识清楚,可配合治疗,依从性高;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自愿参加本研究。

1.4排除标准 ①精神、痴呆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②患心、肝、肾等内科危重疾病患者;③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配合者;④体质较差,易晕针,不适合针刺治疗者;⑤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无法进行MRI检查者。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①基础治疗:两组均按照卒中类型,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以及常规康复功能训练、物理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②言语训练:针对BA患者康复训练方案主要通过Schull刺激治疗方法法进行训练,每天 2 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4 w。

1.5.2治疗组 基于基础治疗、言语训练的基础上,施以开窍解语针刺法。取穴:失音穴(董氏奇穴,定位在膝盖内侧之中央点极其下2寸)、言语 1 区、水沟、百会、风府、哑门、合谷、太冲、金津、玉液、廉泉、上廉泉(经外奇穴,定位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操作:穴位常规消毒,针具选用华佗牌一次性毫针。失音穴(0.30 mm×40 mm)由前向后经皮斜刺,平补平泻;言语 1 区(0.30 mm×25 mm)垂直刺入皮下,达帽状腱膜后,以15°角针刺方向沿皮快速刺入15 mm,平补平泻法捻转2 min;水沟穴(0.30 mm×25 mm)向鼻中隔方向斜刺,重用雀啄法;百会(0.30 mm×25 mm)斜刺,平补平泻;风府、哑门(0.30 mm×40 mm):沿下颌方向刺入,不能向上针刺,避免刺伤延髓;合谷、太冲(0.30 mm×40 mm)直刺,得气后行捻转泻法2 min;廉泉、上廉泉(0.30 mm×75 mm)均斜刺,采用提插泻法,均向喉结方向针刺,均使针感传至咽喉部。金津、玉液(0.30 mm×75 mm)点刺放血,2~3滴为宜。每天治疗1次,连续连续治疗6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 d,合计共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

1.6观察指标

1.6.1汉语失语成套测验量表(ABC)[7]评价患者言语功能,观察治疗前后言语功能评分比较情况。

1.6.2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7]评估病人失语状况,对其恢复状况展开观察。

1.6.3语言沟通能力评分(CFCP)[7]评定日常生活中病人的语言沟通能力。

1.7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患者治疗前后的失语程度好转计算改善率:

改善率=(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正常得分-治疗前得分)×100%

显效:改善率大于50%;有效:改善率大于等于30%小于50%;进步:改善率大于10%,小于30%;无效:改善率小于10%。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计数数值实施χ2检验,计量数值实施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汉语失语成套试验(ABC)检查法评定 由表1可知,2组病人干预后各项评分相较未干预时,皆见明显改善表现(皆P<0.05);在此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皆为明显偏高表现(皆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BC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 BDAE 分级比较 (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BDAE 程度分级比较 由表2可知,在失语程度分级方面,对比未干预时,两组病人干预后皆为明显改善表现(皆P<0.05),同时在干预后的此项指标上,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皆表现出明显优势(皆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沟通能力评分检査法(CFCP) 评分比较 由表3可知,在语言沟通能力评分上,与未干预时相比,两组干预后为明显偏高表现 (P<0.05) ;另外对比于对照组,治疗组为显著偏高表现(P<0.05)。

表3 两组患者 CFCP 评分比较

2.4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由表4可知,在ORR上,对照组、治疗组各是63.89%、86.11%,后者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运动性失语症又称Broca失语症,主要累及优势半球额下回 后部,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9]。该后遗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产生可能是因脑卒中损伤了大脑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继而引发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丧失 或受损,或因远隔效应引发[10]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沟通交流,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1]。因此,加强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康复治疗不仅能促进语言中枢功能 得到充分利用,还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语 言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中应用十分广泛,是目前治疗失语症的主要康复治疗手段之 一[12-13]。语言训练涉及发音、阅读、记忆力等训练,通过反复刺激听觉、视觉和语言发音器官,使语言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被激活,从而加强脑功能的重组,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14-15]。

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属于中医学“舌喑”“舌强”“语謇” 等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风、火、痰、瘀”等导致“舌窍失灵”,治疗当以“开窍解语”为主法。该研究选用的金津、玉液、廉泉、上廉泉四穴,现代研究证明该4穴位为舌体末梢神经分布集中区域,针刺这些穴位可使舌体末梢神经兴奋性提高,通过神经反馈,从而增加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同时可以促进舌的血液循环[16-17]];中医学认为针刺诸穴,可刺激与舌体相关联的经络,起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从而达到开窍的目的;研究证明,对言语一区行针刺治疗,可激活卒中后受抑制的言语神经细胞,重塑相关神经通路,从而改善语言功能[18-20];太冲与合谷,相配为“四关穴”,通过针刺该穴可以抬高大脑皮层兴奋性,从而可增加大脑皮质的血液灌流量,使机体的生理功能水平得到恢复[19-21];百会、风府、哑门均为头部穴位,归属于督脉,针刺其可振奋全身阳气,疏通经络,醒脑开窍。哑门为治疗失语症之经验要穴。失音穴为董氏奇穴,一穴透脾、肝、肾三经,针刺其穴可启闭开窍、行气通络,从而达到醒舌开窍、疏通经络、改善言语功能的功效。

此项研究发现,言语训练+开窍解语针法,可使临床中言语训练的效果提升,与单一言语训练相比,其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

猜你喜欢

运动性失语症言语
失语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姜黄素对大鼠运动性肾脏裂孔隔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针刺“五泉穴”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8例
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研究进展
关于冬天
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