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隐喻认知机制构建
——以《粤港澳大湾区中英文形象宣传片》为例

2022-11-26柳淑芬

柳淑芬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10)

一、引 言

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形象备受全球瞩目。国家或区域形象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客观实际,很大程度上还依靠于主动建构与传播。因此,如何积极主动地去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正面形象,推动湾区的国际形象传播,是当下面临的现实课题。

形象宣传片如同一张名片,通过影像展示出该区域的外部环境及内在文化,是构建国家或区域形象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形象宣传片融解说词、纪实影像、图像动画、 配乐配音为一体,构成一个包含丰富隐喻意义的多模态语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多模态隐喻角度对国家或区域形象宣传片进行语言和认知层面的解读[1-2]。但文献梳理表明,目前学界对粤港澳大湾区外宣形象的多模态隐喻关注尚少,也鲜有学者专门探讨媒体如何恰当运用多模态隐喻讲述中国湾区故事和外宣故事。

因此,本研究拟以粤港澳大湾区形象宣传片为研究对象,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分析形象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特征,功能和类型,以及这些隐喻如何通过跨域映射建构意义,进而揭示该语篇如何在隐喻认知机制的基础上塑造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的外宣形象,更好地推动大湾区的国际形象传播。

二、多模态隐喻研究概述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具有修辞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3]。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隐喻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映射。随着人们对隐喻本质的理解不断加深,对电子时代各类交际语篇的认识也逐渐向纵深发展,研究的热点也从单模态的文本领域转移到了多模态领域。Forceville率先提出了图像隐喻理论[4],把原本限于语言研究范畴的隐喻扩展到图像、声音、音乐、手势等多模态研究领域。Forceville认为,“多模态隐喻是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由不同模态呈现的隐喻现象”[5]。Forceville对多模态隐喻的界定和研究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关于多模态隐喻的功能,Refaie指出,视觉图像所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比文字更具体,图像能够唤起观者深刻且难以言说的情感反应。[6]可以说,多模态隐喻可以表征语言隐喻所不能表达的图景和情感。

作为语言学新的研究热点,多模态隐喻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就研究对象而言,国外多模态隐喻研究主要集中于广告、卡通、动漫、音乐和电影(Koller[7],Forceville[5],Urios-Aparisi[8], Yu[9], Rohdin[10]等)。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起步较慢,但发展较快。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尝试从多模态隐喻视角研究国家或区域形象的建构。潘艳艳和张辉分析了专题片《中国国家形象篇·角度篇》中隐喻和转喻两个认知机制,探讨宣传片如何运用语言、图像、声音、音乐等多种符号模态构建中国国家形象。[1]曾广、梁晓波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对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中多模态隐喻如何构建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系统研究。[2]赵玉倩系统分析了多模态隐喻在大型政论纪录片《大国外交》中重要的概念建构和形象传播作用。[11]上述研究为形象宣传语篇的认知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基于多模态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形象建构和对外传播还鲜有涉及。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语料选取与隐喻识别

本研究的语料为由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南方英文网联袂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首部中英文形象宣传片。该宣传片时长3 分 12 秒,取景粤港澳三地,从不同的方面展现湾区经济发展的力量和现状,同时也展现湾区形象。该宣传片以英文做解说语,配以中英文字幕。结构布局上,该片采用“总-分-总”式叙事结构:开篇指出粤港澳湾区取得的伟大成绩,主体采用分段落叙述,由“粤港澳 地相近”、“粤港澳 心相连”、“粤港澳 人相亲”等三个模块串联而成,从不同视角展现了粤港澳的建设成就;结尾部分传达了对粤港澳湾区互信合作的期盼。在创作手法上,该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通过中英标题提示和区分不同章节;全片采用纪实拍摄手法,部分画面保留同期声,多种镜头调度,或运用特写,或运用航拍,并伴以激昂向上的背景音乐和洪亮自信的旁白,全方位多层次地塑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正面形象。

按照Forceville对模态的划分类型,结合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特性,本文主要分析视觉、文字和听觉三种重要模态。其中视觉模态包括静态或动态图像,文字模态主要是字幕,听觉模态包括背景音乐和旁白等。使用截屏软件对视频中的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截图,截图间隔为每秒一帧,然后去除因时间间隔短而重复截图的画面,形象宣传片共截图189 帧。本文试从中按模块顺序选取 15 幅画面,采用符号学和传播学等相关知识对这些画面中的寓意进行解读。作为多模态语篇,形象宣传片的图片内容、图片时间、空间构成、人物关系、色彩运用、以及背景音乐等都可以找到隐喻因素。Forceville指出,在识别多模态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时,可以依次或独立考虑以下方面:感知它们在(颜色、姿态、语篇、尺寸等)上的相似性或认知图式的关联,或同一特征在两个域内以关联的方式同时出现。[5]借鉴此种方式,并结合具体语料,本研究中的多模态隐喻的识别主要基于画面内部元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及图文关系等,识别从源域到目标域映射出一个或多个特征、内涵含义等。

图1

(二)研究问题与理论框架:

本研究主要研究以下问题:

1.《粤港澳大湾区中英文形象宣传片》主要包含哪些多模态隐喻?

2.形象宣传片中各种模态如何通过互动共同建构意义来塑造粤港澳的对外形象?

3.粤港澳中英文形象宣传片向世界传播了什么样的湾区形象?

本研究采用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概念隐喻的核心内容是用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更加确切地说是把源域的结构模式映射到目标域。[12]我们将结合具体画面对概念隐喻下的多模态隐喻进行详细分析。

四、“湾区形象”的意义建构与国际传播

(一)“湾区形象”的多模态隐喻特征

宣传片开篇部分(图1-3)指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湾区发展规划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地球版图,布满了闪烁的星星点点,然后镜头不断推进,出现最耀眼的三颗亮星,紧接着屏幕上呈现了中英文本信息:粤、港、澳 (如图1所示)。源域元素包含图像、音乐和声音模态,如颜色、音乐、旁白、地球、亮星等,目标域则为画面中的文字模态。视觉模态中,三颗亮点恍如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三颗明珠,璀璨夺目,照亮整个地球,给人以生机和力量,构建出“湾区经济是亮星”的隐喻,配合画面中央的文字模态“Guangdong-Hongkong-Macao”以及字幕“most economically active in the world”, 映射出粤港澳湾区已经是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能够引领全球经济的区域形象。

人类生活与建筑息息相关,以建筑或与建筑相关实物来映射国家或城市的发展建设,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 “高耸的建筑物”是现代化城市的特定符号,隐喻实力、强大,象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图2运用航拍全览城市全景,呈现粤港澳三地的城市面貌: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矗立在画面中央,画面的背景中,落日余晖染红了天空,灯光从下而上照亮高楼大厦,展示了霓虹灯闪烁的城市夜景。光线的变换创造了活力和色彩,向世人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动力和人文魅力。 “建筑物”等隐喻性元素强调了湾区的现代化都市意象,背景音乐气势磅礴,旁白自信洪亮,增强和阐释了文字模态“The Outline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Guangdong-Hong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was officially unveiled”,向受众隐喻湾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图2

图3是以旭日照耀下车水马龙的都市主题构图。图中立交桥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立交桥和车辆等符号共同呈现一个飞速发展的新型现代化都市的图景。立交求周边的植被丰绿色富,给人生机盎然的气息,以此暗示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时文字模态中的“dynamic”和“competitive”的内涵意义因视觉符号的协同而加以阐释和延伸。在多模态隐喻中,除了文字和画面外,其他符号也具有表意功能。这则隐喻中的背景音乐恢弘大气,让人深切感受到湾区发展的实力与话语自信。各模态之间交相辉映,共同构建了“湾区经济是车水马龙”的隐喻,突出湾区经济发展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并存的国际形象。

图3

图4-6的三帧画面构成了形象宣传片模块一的主题:粤港澳的交通建设将区域的距离拉近,交通的便利加快了经济要素的流动。图4画面展示的是跨越伶仃洋、踏浪而来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源域由壮观的画面、激扬的文字和恢弘大气的音乐共同呈现。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不但拉近了区域间的距离,使得“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的愿景成为现实,更是大大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标志粤港澳三地的经济迎来新的启程。文字模态“right on each other’s doorsteps”,进一步强化港珠澳大桥的重要战略意义,它将增强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实现湾区三地合作共赢的发展成果。宣传片将声音与视觉和文字模态相结合,映射出港珠澳大桥实际上是湾区“经济桥梁”,从而构成“湾区发展是桥梁”的多模态隐喻。

图4

图5画面展示的是飞驰而过的高铁,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高铁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耀眼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加速器。广深港高铁的开通不仅将广州,深圳、香港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更大大缩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的距离,扩大了粤港澳三地的经济生活空间。高速行驶的高铁,映射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快车,构成“湾区发展是高铁”的多模态隐喻。该语境中,高频率的镜头切换、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和激昂的文字解说等多个模态,隐喻湾区经济正如一列充满力量的高铁,为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实现经济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图5

图6画面以天蓝色为主色调,蓝色有豁达、沉稳、睿智的寓意。一架飞机在云层上翱翔,机身向上扬起。根据画面语境可知源域为“翱翔中的飞机”。翱翔在蓝天间的飞机,是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一体化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因此“飞机”的隐喻义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它有效展现了粤港澳三地经济发展速度快且平稳,经济助推力强劲,颇丰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形象。这种属性被投射到目标域,构成“湾区发展是飞机”的多模态隐喻。事实上,宣传片中多次呈现翱翔天空的飞机、徐徐开动的班列、逐渐加速的汽车、渐渐靠岸的轮船,最后形成风起云涌、光影交错的场景,隐喻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图6

图7-9展示了形象宣传片模块二的主题:一种现代化、系统化的经济体系正逐渐在大湾区形成。在宣传片中,除了本体隐喻以外,方位隐喻是另一类经常用来表达抽象概念的隐喻。方位隐喻突出体现了上下方位的特征。 “上方位”隐喻,主要包含“发展状态是上”的映射类型。图7展示了一只向前向上抬起的手指向股票交易走势图的姿势;图8和图9分别展示了仰视镜头下湾区两个世界级股票交易所——深交所和港交所的大楼图景。通过实体代表特征这一转喻机制,深交所港交所两栋大楼分别象征大湾区现代金融业。此语境中源域为“向上向高的趋势”,由手指向前向上的趋势以及仰视视角的大楼图景共同体现,投射到文字模态信息“a modern economy”,构成“湾区经济发展状态是向上”的多模态隐喻。 “上方位”隐喻向受众传递出湾区未来经济发展向上向好的态势,向世界展现湾区雄厚经济实力和形象,以及湾区经济发展的自信。

图7

图8

图9

图10-12构成了宣传片的第三个主题:粤港澳湾区正成为三地青年的创业热土。宣传片选取了三位 90 后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通过以“单个实体代总体”转喻机制,三位年轻人转喻广大有志向的湾区创业青年。围绕主题,这部分宣传片中文字、音乐、原声和画面多种模态协同构建了 “前行背影”、“笑容”和“旭日东升”多模态隐喻。

图10

图10画面中,长长的地铁旁,三位年轻人分别拖着沉重行李箱,背朝镜头,踏上了创业的新征程。 “前行背影”的寓意是前进和奋斗, 但也隐含了前途未卜的涵义。这个片段没有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和激昂的文字解说,而是采用了粤语同期声 “自己出去做,会遇到困难会怕”作为听觉模态。英文文字符号中“alone”、“difficulty”和“daunting”等文字信息与视频模态中呈现的前行背影符号协同互补,可以识别出“湾区发展是前行背影”隐喻,向受众传达一种信息,“单个城市发展可能会很困难,前景是未知和艰难的”。

图11展示的是地铁上,三位湾区创业青年手扶红色的柱子,以此为轴心围成一圈,脸上洋溢着开心又自信的笑容,场面热烈生动。听觉模态采用创业者粤语表达的心声:“三个人在一起就不会怕”。底部“as a group of three”这一文字模态与图像形成强化关系,结合语境,可辨别出这则隐喻的焦点为“笑容”,可构建出“湾区发展是笑容”这一隐喻,映射“粤港澳三地协同合作,互相支持就不用怕”的概念。 “湾区发展是笑容”的多模态隐喻,向全世界展示了粤港澳三地创业者团结一致、相互扶持、共创辉煌的区域形象。

图11

图12画面中,三人坐在船头,随着船只缓缓前行,前方旭日东升,光线明亮。虽然此图景中三人也只有背影,但在旭日照耀下,显得格外温暖而有朝气。 “旭日东升”的寓意是美好,象征勃勃生机和希望。此时的背景音乐舒缓轻松,配合文字模态“but not much so(daunting)as a group of three”,受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的力量及湾区不断发展的坚定信心。 “湾区发展是旭日”的隐喻,向全世界展示在粤港澳湾区的大力支持和三地创业者的团结合作下,创业之初的艰难已经过去,美好的未来已经到来,湾区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不断前进的。

图12

宣传片的结尾部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提出期盼。这个片段中,视觉符号主要包括:长长的铁轨、高速行驶的高铁、立交桥以及雄伟的跨海大桥等。听觉符号为激昂澎湃、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背景音乐。这些符号之间动态交互,整体给人自信,明朗,热情之感。结合语境,与宣传片主题最具关联性的是“道路”隐喻。通过英文文字模态 中“opening up”、“embracing a new era”、“setting a steady course”和汉语文字模态“高唱凯歌,砥砺前行”等隐喻动词,激活“道路”概念,隐喻粤港澳湾区正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前进路上,前途是光明的、不断前进的。多模态“道路”隐喻成功塑造了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的湾区形象,让观者真切地感受到湾区发展的蓄势待发和强劲势头,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及湾区不断发展的坚定信心。

(二)“湾区形象”隐喻叙事链的整体意义建构与形象传播

在短短3分钟里,这部中英文宣传片紧紧围绕展现当代粤港澳湾区精神和发展建设成就的主题,向外部受众集中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形象,突出表现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独具魅力的经济特色和未来趋势向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在湾区发展规划层面上的政策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利,互联互通,经济相辅相成,是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尽管发展的道路上会遇到障碍,但粤港澳大湾区团结一心,不断前进,前途是光明的,不断发展的。

在构建湾区形象过程中,文字、视觉、听觉模态相互补充,共同强化其主旨。视觉模态在形象片中占主导地位。在整个“隐喻场景”中,星、建筑、车水马龙、桥、交通工具、前行背影、旭日、道路等喻体元素的选择和构图独具匠心,有效地展现了湾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且平稳,经济助推力强劲,和团结一心共创辉煌的外宣形象。文字模态起着“画龙点睛”之用。该宣传片的文字模态为中英文字幕,与视觉模态形成强化关系,帮助观众识别和解读多模态隐喻。听觉模态在强化多模态隐喻中起着辅助作用。该宣传片的背景音乐时而恢弘大气,时而庄严有力,时而旋律上扬,旁白自信、洪亮、严肃、沉稳,这些听觉模态增强和阐释了视觉模态。可以说,该宣传片充分发挥了多模态隐喻的优势,整合语言、声音和图像资源,塑造了一个创新自信、可持续发展的湾区经济形象,和一个团结一心、合作共赢的湾区外宣形象。

五、结 语

《粤港澳大湾区中英文形象宣传片》运用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进行交际,共同传递信息,塑造了一个不断发展、团结一心、着眼于湾区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形象。其中视觉模态在形象片中占主导地位,是隐喻的主要表现方式。文字模态也是多模态语篇中重要的信息载体,自身也有重要的隐喻作用。听觉模态(音乐和旁白)增强视觉模态的呈现,迅速调动受众的情绪。各种模态相互补充,共同传递信息,使大湾区快速发展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立体、直观,很好地塑造了湾区经济形象。但笔者也注意到,《粤港澳中英文形象宣传片》似乎过于突出粤港澳的经济形象,而缺乏人文关怀和历史文化元素,这样不但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形象定位,也不利于湾区的创新发展。杜明曦和侯迎忠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形象不够丰富和多元化,形象塑造维度单一。[13]程曼丽认为,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多种因素作用的过程,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传播手段[14]。因此在粤港澳湾区对外传播过程中,应当制定更加科学的宣传手段,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大湾区的地域形象,加深正面印象的形成,消除负面刻板印象,增强地区认可度、美誉度和喜爱度,也使湾区形象的传播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