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规模陷阱”:成人在线学习的问题与策略——基于国内外119篇实证研究文献的分析
2022-11-26陆叶丰叶德伟肖龙海易素萍
陆叶丰 李 娟 叶德伟 肖龙海 易素萍
避免“规模陷阱”:成人在线学习的问题与策略——基于国内外119篇实证研究文献的分析
陆叶丰1李 娟2叶德伟1肖龙海1[通讯作者]易素萍3
(1.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2.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语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3.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在线学习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灵活的学习形式,推进了全民终身学习构想的实现,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以国内外119篇实证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首先从社会环境、在线课程、学习者个体三个层面梳理了成人在线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构建了成人参与在线学习的整合模型,以呈现其在不同学习阶段面临的主要学习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支持成人在线学习的具体策略,包括加强成人在线学习的宣传广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营造终身学习良好氛围,降低平台使用操作门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增加预备性学习、提供必要的课外干预和支持。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成人在线学习理论、提升成人在线教育质量,可避免成人在线学习陷入只有规模而没有实效的陷阱。
成人学习;在线学习;终身学习;实证研究
引言
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1]。据教育部统计,2010~2021年成人网络本、专科在校生从450余万人迅速增长至850多万人,几乎翻了一番[2]。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更是改变了人们对于在线学习的认知。无论是在普通高校还是在职业培训机构,在线学习都是特殊时期保障其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手段。在线学习所具有的灵活性、开放性、便利性等独特优势,使其成为在职员工、退休老人等参加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的热门选择。
尽管在线学习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学习形式,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课程完成率低、学习效果差等[3][4]。“开始于强烈动机、落实于注册报名、体验于学习过程、否定于自我效能、付诸于辍学行动”[5],是成人学习者在线学习历程的生动概括。诚然,这可能是因为成人学习者比普通学生面临的学习难处更多,如时间精力有限、饱受家庭和工作琐事的干扰等,但值得反思的是:在线学习的内容、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成人学习者这一群体的特点?Knowles[6]提出的“成人教育学”(Andragogy)概念,就强调了成人与普通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本质差异。不去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殊性,而只是简单套用普通学生的在线学习模式,必然导致“走过场式”的低效学习甚至“网络辍学”。如今,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与深入,成人在线学习已成为各地构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的重要形式。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成人在线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的学习需求。然而,国内针对在线学习的研究多聚焦于大、中、小学生,而对成人的在线学习缺乏系统性分析。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探究成人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成人在线学习的策略。
一 研究设计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国内外成人在线学习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为保证文献样本来源的规范性、透明性,本研究采用“PRISMA 2020”中提出的文献筛选流程[7]。该流程要求报告数据库选择、文献检索、纳入与排除等每一步的具体信息,以避免文献选择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另外,为更便捷地获取文献中的关键信息,本研究采用质性编码的方式进行数据抽取与整理。
1 文献检索
相较于硕博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等,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经过了更为严格的同行评审环节,其研究可信度更高,故本研究以期刊论文为主要的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的国内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的CSSCI来源集,而国外检索数据库为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的SSCI引文索引数据库。在检索时间上,考虑到2005年被认为是互联网技术爆发式增长的关键时间点[8],因此本研究将该年份作为检索的起始年份,而截止时间设为2022年6月30日。在检索形式上,中英文均采用“主题检索”,外文检索文献的语言限定为英文,并将主题“adult learning”、“seniors’ learning”与“online learning”、“mobile learning”、“MOOC”、“Internet”等进行联合检索,中文对应的主题词为“成人学习”、“老年人学习”与“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慕课”、“互联网”等。最终,本研究共搜索到中文文献85篇、英文文献2513篇。
2 文献筛选
为确保文献内容与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紧密相关,本研究确立了以下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研究主题应围绕“成人在线学习”展开;②研究方法要求为实证研究,理论思辨、文献综述等类型的文献将被排除;③研究群体必须为“成人学习者”,即已经毕业但重新接受教育或学习的22岁以上的学生[9],因此不符合此定义的文献(如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或未明确告知对象群体的文献将被剔除;④研究背景必须涉及在线学习环境,技术仅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辅助的文献将不被纳入;⑤研究应具有参考性,能围绕成人在线学习的特点、影响因素、有效策略等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本研究由3名研究者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对搜索到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筛选,排除重复的文献17篇、无法下载的文献43篇、不满足纳入标准的文献2419篇,最终纳入样本分析的有27篇中文文献和92篇英文文献。
表1 文献编码结果
3 编码框架
围绕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Nvivo 12软件进行编码。编码主要分为两类:①基础信息编码,涉及样本文献的作者、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研究背景信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②主题编码,即对样本文献提到的问题、影响因素和策略进行主题归类。文献编码的形式采用Nvivo 12的“思维导图编码”,即事先预设主题,而在具体的编码过程中若遇到无法囊括的信息就增加新主题。文献编码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样本文献多关注学习者个体和在线课程层面的相关要素,而对社会环境层面的相关要素整体关注不多。
二 成人在线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以最终纳入的119篇实证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①发表年份方面,关于成人在线学习的研究整体呈增长趋势,且研究主要集中在2012~2022年(100篇,占比84%),这可能与该时间段移动终端(如平板、智能手机等)、在线学习平台的快速普及有关;②来源期刊方面,国外发文数量靠前的是(17篇)、(6篇)、(6篇),而国内发文数量靠前的是《中国远程教育》(8篇)、《中国电化教育》(6篇)、《开放教育研究》(4篇);③研究方法方面,量化研究(78篇)占主导地位,混合研究(24篇)和质性研究(17篇)则相对较少;④研究内容方面,学习者个体的人口因素(46篇)、学习相关能力(23篇)、在线课程层面的技术使用(39篇)、内容资源(22篇)、交流互动(20篇)和社会环境层面的支持帮助(14篇)等内容提及较多,既涉及对影响因素、问题现状的分析,也涉及不同学习策略、方式的比较。其中,成人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可主要归纳为:
1 社会环境:信息渠道及其相关支持缺失,导致在线学习所涉群体面较窄
社会环境作为学习的背景,于有形无形之中影响着成人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的认知、态度、行为等。目前来看,在线学习项目和相关在线学习平台在成人群体中的知晓度、参与度并不高。例如,顾凤佳等[10]对随机抽样的600余名上海成人进行调查后,发现高达44.29%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开展的在线学习项目,尤其是低学历群体更是缺少获取学习资源的信息渠道。张蕾等[11]对8万多名参与慕课平台学习的在线学习者进行分析后,发现绝大多数学习者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学习者仅占16.8%。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在线学习的提供方往往是高等教育机构,故在线学习也往往围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进行扩散与传播。而低学历群体很难通过人际圈了解这种学习形式,并且低学历也常与低收入挂钩。有研究显示,流量费用是制约在线学习普及的重要障碍,82%的用户只能接受20元以下的月移动学习费用[12]——这部分用户即使接触过在线学习,也可能会因为在线学习需要支付一定的流量费用或忙于养家糊口而不了了之。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扩大在线学习的宣传广度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要让那些低学历、低收入群体真正享受到在线学习带来的技术红利。
除了社会大环境,家庭和单位的支持也对技术平台的使用、坚持学习等具有重要影响[13][14]。有研究显示,许多成人学习者存在学习的羞怯心理,同时害怕在线学习扰乱家庭和工作事务[15]。另外,一些老年学习者还存在一定的生理障碍或心理障碍,如老眼昏花看不清楚[16]、担心网络诈骗等[17]。对此,亲人、朋友等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2 在线课程:平台操作与课程内容设计忽视成人特点,且交流互动比较浅层、泛化
关于在线课程层面,探讨较多的为技术使用、内容资源、交流互动、学习支持等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平台操作使用存在技术阻碍,影响成人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相关研究主要使用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模型等[18][19],从文献分析结果来看,影响成人技术使用的因素是多元的,既包括技术层面的易用性、复杂性等,也涉及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实用感、享受性等。此外,学习者自身的技术素养、网络自我效能等也会对技术的认知、学习体验等产生影响[20][21]。成人学习者作为数字移民,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尤其是老年人对技术问题表现出更多担忧[22]。有研究显示,部分学习平台存在操作过于复杂、导航不够明确等问题[23]。可见,未来的平台设计应精简核心功能的操作,降低技术使用门槛。②课程内容设计没有关照成人学习者的认知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学习者的记忆会出现一定衰退,在线学习时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另外,由于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原因,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一般比较零碎,多在坐交通工具或睡前等时间开展学习[24]。有调查显示,41%的成人学习者认为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长在5~10分钟较为合适[25]。但是,目前许多在线学习平台的视频长度远远超过这一阈值,并且存在资源不够丰富或质量不高、更新缓慢等问题[26]。③在线学习的互动质量不尽如人意。互动体验对于成人在线学习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27],然而异步学习环境存在明显的反馈滞后问题。例如,李毅等[28]对网络继续教育中的互动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教师能在当天给予反馈的仅有52.17%;Ke[29]根据探究社区理论模型(Community of Inquiry Model)对成人在线交流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认为单向、浅层的讨论普遍存在;Ruey[30]的研究也验证了在线互动中过多的陈述和多样的话题容易阻碍深度思考。另外,有部分学者提到了教学策略、进度安排等问题,如赵慧军等[31]探究了经验惯性对成人在线学习的制约作用,建议教师引导成人学习者破除固化思维;赵宏等[32]发现学习后期由于要面临考试,成人学习者的关注点普遍从内容实用性转向难易度,且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可见,相关机构有必要调整进度安排,将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从而优化学习体验。
3 学习者个体:成人学习者学习相关能力不足,学习策略运用意识薄弱
在线学习的开放性、包容性,决定了受众群体人口因素的复杂性、多样性。一般的量化研究或多或少会涉及人口因素方面的探讨。例如,在性别上,有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渴望参与在线学习[33],并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但她们也更容易产生消极或焦虑情绪,原因主要来自家庭责任[34]、学习初期的技术使用等问题[35]。而年龄与在线学习的兴趣、动机等也有一定的关联——成人在线学习的兴趣动机主要集中在认知兴趣、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社会服务等[36],但年轻人偏向于与竞争有关的动机,如职业晋升、提升学历等;老年人则偏向于内在动机,如学习新知、丰富业余生活、保持身心健康等[37]。这种内在动机也使得老年人在线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38]。另外,有一些研究讨论了不同收入、学历、职业的群体在在线学习中的参与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口因素会影响在线学习的兴趣动机、积极性、持久性等,但其对于最后的课程完成率影响有限。Park等[39]的研究显示,在线学习的完成率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人口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在线学习的效果仍有待探究,其很可能与特定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技术特征等因素交互才会产生影响。
需注意的是,成人学习者要面对身体、精神、家庭、工作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因而有效的学习管理、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成功至关重要。许多研究证实了学习相关能力(如时间管理、策略选择、元认知、归因方式等)对成人在线学习的结果(包括课程完成情况、学习成绩、表现、体验等)具有重要影响[40][41],但目前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相关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王正聪等[42]对广西、广东两地9个网络学习中心的成人学习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1/3的成人学习者会进行时间管理、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等;杜永新等[43]通过质性访谈,发现“网络辍学者”之所以放弃学习,原因主要是其在注册、学习过程中对可控的时间资源考虑不周、安排欠妥,学习时间只能视工作、家庭、生活而定。基于此,在线学习的提供机构有必要充分考虑成人群体的学习相关能力,适当安排一些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如时间管理、注意力集中训练等。
为更好地凸显成人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按照成人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过程(即接触报名→投入学习→取得效果),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适当整合,构建了成人参与在线学习的整合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呈现了不同学习阶段成人学习者面临的主要学习障碍:在学习前中期,信息渠道、内部需求、费用考量、技术障碍等是影响和制约成人学习者能否成功参与在线学习的主要因素;而到了学习中后期,若要进一步提高在线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解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不佳、互动浮于表面、内容不相匹配等问题,同时要关照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相关能力薄弱这一特点。
图1 成人参与在线学习的整合模型
三 支持成人在线学习的策略
当前,大到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小到职业培训、“学习强国”打卡,几乎处处都有成人在线学习的身影。尽管成人在线学习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走过场式”学习、“网络辍学”等现象亦比比皆是。如何破解成人在线学习只有规模、没有效果的尴尬处境,无疑是其面临的首要难题。本研究聚焦成人在线学习这一主题,通过对119篇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并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学习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支持成人在线学习的具体策略:
1 加大成人在线学习的宣传广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营造终身学习良好氛围
目前来看,参与在线学习的成人绝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成人参与度不高,原因主要在于低学历成人学习者往往缺少足够的信息渠道、有费用支出方面的考量、担心网络诈骗、存在学习的羞怯心理等。对此,有关政府部门和平台机构有必要利用多种渠道(如社区街道、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等)加强对成人在线学习的宣传并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如流量券、费用减免等),扩大在线学习的覆盖面和普及程度,以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2 降低平台操作使用门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技术使用是成人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基本前提,而平台的易用性、个体技术素养、在线学习体验等都会对技术使用意愿产生影响。因此,进行平台设计时有必要简化核心功能的操作,增加平台使用的趣味性,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在课程内容上,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比较零碎,因此简短、结构良好的课程内容更利于成人学习者学习。对此,相关平台应清晰地呈现教学大纲、课程模块、学习目标、学习资料、评价量规、作品样例等,以方便学习者进行浏览和学习[44]。此外,成人学习者虽然喜欢课堂互动,但往往浮于表面,无法实现深度的知识建构。对此,可以采用同步与异步混合的课程形式,即在异步课堂中深度思考、在同步课堂中进行主题交流[45]。主题交流的形式建议以半结构讨论为主,既给予成人学习者开放的交流机会,同时也提供权威结论。
3 增加预备性学习,提供必要的课外干预和支持
如前文所述,目前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相关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而成人学习者之所以屡屡出现“旷课”、“半途而废”等情况,原因主要在于注册报名时考虑不周、正式学习时学习毅力不足、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较为缺乏等。对此,相关平台有必要在用户注册报名时,明确告知课程所需的预备知识、必要的时间投入等,引导成人学习者结合个人实际,合理选择课程。同时,在课程伊始,相关平台有必要设置预备性学习模块,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技术使用、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前置性培训。此外,在学习支持上,考虑到成人学习者工作较忙,故提前告知教学计划、学习内容等将有利于其开展学习;而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平台等在课程提醒、知识复习等方面具有支持作用[46][47],也有助于缓解成人学习者的“工学矛盾”。
四 结语
在线学习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但如何避免成人在线学习的“规模陷阱”、如何提升成人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成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119篇实证研究文献的分析,先从不同层面、不同学习阶段梳理了成人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支持成人在线学习的具体策略,可为成人在线学习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随着终身学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人在线学习的研究必将引起更多关注。期待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共同打造一个人人善学、人人乐学的学习型社会,为成人在线学习保驾护航!
[1]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OL].
[2]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OL].
[3]唐燕儿,关淑文.基于霍姆伯格远程教育思想的在线教学创新策略研究——以疫情期间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5):27-33.
[4][40]Lee Y, Choi J.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predictors of online learning retention[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3,16:36-42.
[5][43]杜永新,牛健,李莹.在困顿与沮丧中艰难前行:电大辍学生的学习体验[J].开放教育研究,2011,(3):96-105.
[6](美)马尔科姆·诺尔斯著.蔺延梓译.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6-42.
[7]Page M J, McKenzie J E, Bossuyt P M, et al. The PRISMA 2020 statement: An updated guideline for reporting systematic reviews[J]. Systematic Reviews, 2021,(1):1-11.
[8]Jin B, Kim J, Baumgartner L M. Informal learning of older adults in using mobile devic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2019,(2):120-141.
[9][44]Ke F F, Xie K. Toward deep learning for adult students in online courses[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9,(3-4):136-145.
[10][24][33]顾凤佳,杨晨,李娟,等.成人移动学习的政策支持研究——以上海成人学习者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7,(5):20-28.
[11]张蕾,张华峰.为什么选择MOOC——基于“学堂在线”学习者数据的在线学习动机研究[J].江苏高教,2019,(4):50-57.
[12][25]陈义勤.成人学习者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47-52、96.
[13][39]Park J H, Choi H J. Factors influencing adult learners’ decision to drop out or persist in online learning[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09,(4):207-217.
[14]Cheng B, Wang M H, Moormann J, et al. 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factors on e-learning acceptance[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3):885-899.
[15][23][26]黄洵.服务营销视角下成人在线学习障碍扎根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6,(11):35-42、80.
[16]孙传远.老年人远程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上海老年人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41-46、96.
[17][22]Zhao S, Kingshuk, Yao Y, et al. Adoption of mobile social media for learning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in senior citizen college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1,69:3413-3435.
[18]Lai H J. Investigating older adults’ decisions to use mobile devices for learning, based on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J].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020,(7):890-901.
[19]Lin C T, Chuang S S. A study of digital learning for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2019,(2):149-160.
[20][41]Lai H J. The influence of adult learners’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and network literacy on onlin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 study of civil servants in Taiwa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1,(2):98-106.
[21]Kim B W, Lee W G, Lee B R, et al. Influencing factors in OER usage of adult learners in Korea[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2015,(2):1-17.
[27]Blieck Y, Kauwenberghs K, Zhu C,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cess factors and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and blended learning in adult education[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19,(4):476-490.
[28]李毅,石晓利,何莎薇.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社会性交互质量的分析——以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4):35-42.
[29]Ke F. Examining online teaching, cognitive, and social presence for adult student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2):808-820.
[30]Ruey S. A case study of constructivist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adult online learning[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0,(5):706-720.
[31]赵慧军,李岩,刘西真.成人在线学习动机对学习迁移的影响:知识惯性的调节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9,(8):37-44.
[32][35]赵宏,张馨邈.中国成人学习者在线学习情绪影响因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8,(2):78-88.
[34]Coryell J E, Clark M C. One right way, intercultural particip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dult online heritage and nonheritage language learner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009,(3):483-504.
[36](美)Jessica Li,王辞晓,吴峰.成人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及测量[J].远程教育杂志,2015,(6):47-53.
[37]刘凤存.网络环境下成人学员自主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个案[J].中国电化教育,2012,(3):58-63.
[38]DiBiase D, Kidwai K. Wasted on the young?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of younger and older US adults in an online class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2010,(3):299-326.
[42]王正聪,丁新.网络环境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2):43-46、79-80.
[45]Ge Z G. Cyber asynchronous versus blended cyber approach in distance english learning[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2,(2):286-297.
[46]刘丽君,熊才平,林利.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学实验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68-72.
[47]汪涛,张秋东,李惠青,等.新型混合学习模式下微信公众平台学习资源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5):105-112.
Avoiding the “Scale Trap”: Issues and Strategies for Adult Online Learning——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119 Empirical Research Docu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LU Ye-feng1LI Juan2YE De-wei1XIAO Long-hai1[Corresponding Author]YI Su-ping[3]
Online learning provides a variety of multiple and flexible learning forms for adult learners, which promot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deal of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but it also reveals many problem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ook 119 empirical research docu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s research objects to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adult online learn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social environment, online courses, and individual learners, and further constructed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adult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learning,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main learning obstacles that adults faced in 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 In repose to these problems, specific strategies to support adult online learning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included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breadth and policy support of adult online learning, creating a positive atmosphere for lifelong learning, lowering the threshold of platform use, optimizing the course teaching design, increasing the preparatory learning, and providing necessary extra-curricular intervention and support.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was helpful to deepen the adult online learning theory and improve the adult online education quality, so as to avoid the trap of adult online learning with only scale but no actual effect.
adult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lifelong learning; empirical research
G40-057
A
1009—8097(2022)11—0093—08
10.3969/j.issn.1009-8097.2022.11.011
陆叶丰,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理论与实践,邮箱为1015576809@qq.com。
2022年7月10日
编辑: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