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视觉艺术创作方法
——结合早期中国电影美术发展及场景空间运用

2022-11-26殷子北京电影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0期
关键词:视觉艺术空间创作

殷子(北京电影学院)

一、电影视觉创作的一般性、特殊性和综合性

视觉艺术是一种艺术方式的言语符号,当然电影也是。这是从粗略的广义角度对视觉艺术进行的艺术门类分类。从狭义的角度上理解,更早以前的视觉艺术其实大部分指的是绘画艺术,后来才逐渐延展出更多的内容。电影视觉造型、形象创作是视觉艺术,在前期形象设计阶段,其原理和绘画造型有着本质的联系,两者之间拥有许多相近之处。

电影视觉创作的一般性在于,只要是电影就逃脱不掉要对画面进行表现。可以说自电影一经诞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对电影视觉的创作和相关思考。在欧洲19 世纪末,古典主义被浪漫主义取代,接踵而至的是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繁荣昌盛。电影的诞生绝非偶然,而是顺应时代背景和潮流的,它与现代科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一初始阶段的代表人物即是卢米埃尔兄弟和乔治·梅里爱。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的放映,虽然是一部记录性质的短片,但里面的人物和场景空间以及出现的道具之间的互动关系却已经彰显了电影美术在画面中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其产生着支撑的作用,体现了视觉艺术的一般性特点。乔治·梅里爱则是超前地把目光放在了重新构造一个属于电影的空间造型上,他发明了“绘画布景”,把戏剧的表现方法引入电影,有点类似于今天“景片”的概念。还在1897 年首次提出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这无疑增加了电影视觉空间的探索领域。1896 年电影就传入了中国,电影的出现是代表这个新时代的现代科学的产物之一,它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也是革命性的一步。这个时期的中国大家习惯性地称电影为“影戏”,因为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电影大多都在戏园放映,创作的也都是和传统戏曲相关的内容,比如说电影与国粹京剧的结合,由京剧曲目《三国演义》改编的京剧从而登上银幕。

从美术角度分析原因,因为当时都是以戏曲舞台布景和新文明戏布景为主。当时也并没有电影美术这一说,而是叫作“布景”。结合一些简单的道具和现实环境,有点类似于舞台戏剧空间。“布景”只是为了给演员角色提供一个可表演的空间和拍摄的空间。例如我国第一部故事短片的布景制作,它是由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郑正秋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剧本,也算是中国电影史册上第一部拥有电影剧本的故事短片。影片中的视觉设计均是用木条钉成长窗形的木架,钉白布,再画上景物,故名软片。十几块软片拼接而成的布景,景内再放置道具。真道具,假布景,半真半假。拍出来真假分明。中国早期的电影美术就在传统的戏剧舞台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发展。

电影视觉创作的特殊性在于,不同于其他视觉艺术门类的创作手段,电影视觉艺术创作是一个整体,它的构成因素有很多。通常意义上以一部电影的生动叙事能力和视听感染能力来判断一部电影的视觉张力和视觉效果。然而实现这些靠的是电影视觉艺术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紧紧相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实现了电影的视觉构成基础。并且电影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创作更是视听的艺术创作。全荣哲教授提到过:“从电影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视觉艺术是时间、空间等多个维度的关于视听语言和形象的综合体。”对视觉的探索是电影在众多元素当中特别重要的一环。早期的中国电影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产生了很多不同于外国电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同时,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性成为一种潜意识,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文艺上的创作。从20 世纪初开始,中国的电影制作逐渐走上了正轨。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标志,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对之后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电影视觉创作的综合性要求,首先进行实践之前需充分融合大量理论内容,这里的理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创作者的文学修养和绘画素养,以及哲学的思辨能力,甚至还有对美学流派的认知态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有时还会牵涉到创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对整体艺术倾向的把控能力等。要知道电影的创作在视觉拓展之前呈现出的状态或是小说或是剧本的这类文学形式。创作者在此阶段中需基于文字方面的内容进行美术角度的剧本分析工作。从抽象到具体,从静止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运动,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次创作的更新换代。塑造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剔除陈词滥调的模式,经典的视觉形象在战胜各种挑战的过程中孕育而生。其次,在拥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要想实现从方案设计到视觉呈现还需掌握和学会复杂繁琐的跨界关系整合,即关注和运用相关行业的要素,把其中个性的、具有创造性的东西选择出来,通过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发挥创造出来。

二、电影中视觉艺术创作的表现方法

在实践阶段,视觉表现可大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入手。这两个角度的实现将贯通完整的电影画面的视觉表现和张力,是使视觉创作由思维方法到落地的过程。视觉作为第一感觉,能以最直观的心理感受传达给观者。所以思考如何呈现才能使主题表现得最直观和清晰,被表达是视觉造型创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宏观上看,对总体风格的把控和段落的最初方案想法无疑是重要的。对于把握风格其实从文学剧本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在这个阶段创作者需要研究剧本并且提出合适的美术方案,预判在视觉形象造型实施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可解决的方案,将文学剧本进行视觉上的转换。解读剧本不仅仅是理解故事和主题,更要侧重从剧本整体感受中提炼视觉要素。这是从抽象到具象的一个过程。文字剧本为视觉创作提供了有力的背景支撑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来由此展开视觉探索的工作,对形成整体的艺术风格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但每个个体关于美学的认同与审美取向常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及时和导演的想法沟通碰撞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视觉形象整体宏观的把控有利于避免设计方案出现导演层面或者摄影灯光层面的问题,拓展到其他领域的思考将会导致创作者暂时地跳脱出视觉艺术的范畴,更加全局化的对待视觉形象的部分,从而达到导演的艺术追求以及各个部门都接受的严格标准。

对于段落的方案设计也是基于宏观角度的把控之中的,从总体视觉形象设想和剧本延展出来的初始想法,到需要待继续深入拓展的内容。剧本是视觉设计的导向。好的文学剧本可以在抽象的文字中描绘出视觉形象。B·日丹在《影片的美学中》中对于文学信息和视觉创作的关系描写中提到:“语言以不可见的方式描绘出具有惊人表现力的风景画、风俗画、静物写生、室内景物、肖像和手势、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总之是可以做出丝毫不逊色于空间艺术的特殊能力的语言艺术描绘。”同时视觉造型设计的工作也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关于一些与剧本和视觉创作有关的一些效果呈现,比如说某段中的情节具体将如何表达,仅仅光靠美术部门是无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的。

从微观上看,完成宏观方面的一系列规划后,紧接着视觉方案设计的工作开始具体细化。由收集相关历史素材和资料展开,影片在视觉拓展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对剧本的读解之后工作团队随即开始收集有关资料、准备设计的筹备工作。收集视觉信息通常有两部分主要来源。第一,文字、图片和网上搜索到的影像材料。第二,线下图书馆和资料室信息。完成了信息收集,资料的分类也十分重要,以便设计方案时的使用便捷。以全荣哲教授的创作经验为例,他曾分享说剧组团队的美术组进行前期的工作时需将累积的素材信息归为三类,分别是:人物部分、场景陈设部分和道具部分。在细化实施视觉创作方案时也是从这三部分出发来同步进行的。

场景是视觉创作的基础。故事、人物和道具都要与环境产生紧密的联系,场景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空间。场景设计其实是运用空间的艺术,通过对所需空间的设计达到升华推动事件情节的重要作用。回看中国电影美术史,三十年代的电影美术设计从之前虚假浮夸的戏剧场景和布景风格中逐渐脱离,不再追求浮华的场景。舞台戏剧式的布景逐渐变为了更加电影化的场景空间,从棚内走向棚外,追求真实感的美术场景。场景与演员的表演空间之间的互动也更加明确自然了。实景实地进行,从而创造了影片中真实的空间和环境。对观众颇有一点更为真实存在的吸引力。利用实景无疑是在观念和视觉场景空间设计中又前进了一步。虽然摆脱了严重的舞台化影响,不过还是保留了一些舞台空间的搭建原则和空间关系在里面。比如说空间的层次关系,限制了摄影机的调度和运动。但在场景布景的视觉呈现方面,明显地增强视觉表现能力,使电影变得更加完整和真实。这一时期的电影场景设计把舞台化的空间运用到了一个高点。虽然它的局限性使得舞台化的场景空间容易陷入一种模版化和固定化的效果。所以难免出现不同的室内场景空间有着相似的陈设和空间布局的情况。但对于当时刚在中国兴起几十年的电影美术,已经取得了多个阶段性的发展。随后这一局面也很快就被取代。

影片场景气氛受到空间设计的影响。电影艺术的全面决定了它既是空间之术,又是时空之术。对于场景空间来说,它能够对电影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刻画,使人物的形象得到表现,烘托人物的情感,能够对室内场景空间以及环境的深度和内涵进行渲染。可见,一部电影的场景空间与影片的视觉感染力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场景空间,表达的情感含义也不一样。所以可以说场景空间也是人物精神上的空间。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场景空间都是视觉创作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物质空间。以美术师出身的吴永刚执导的影片视觉为例,他追求的视觉造型风格都是非常淳朴和自然的。比如片头一开始只出现的浪花拍打沙滩的场景空镜头,就能略感觉到他的画面中带有的一种自然的美感和影像风格。摆脱了戏剧舞台式的单一布景模式,更加注重故事、人物、道具交代故事的作用,与环境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更多追求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呈现的场景空间通常单纯、简练且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再比如空镜中简单两个人形的出现,从画面上看,结合影片情节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纵观整部影片,导演在片头埋下伏笔的种子,在片尾再次给出提示,出现暗示整部影片的象征性画面,以连贯性的运动镜头呈现出场景的形态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但是真正打动人的还是不同的场景空间表达出的不同的情感含义。场景空间也是角色精神上另一种形式的体现。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还能给演员提供表演和积攒情绪的空间,体现气氛和情绪,使角色相信所处时空的真实性。电影场景空间的活力由此通过运动变化着的周围世界产生活力。人物、剧情的发展都成为推动场景空间的驱动力。比如影片美术指导全荣哲分享到:“当每次他在外景进行设计时,比如,他会故意把陈阵的帐篷设置在孤立的大山脚下。这样从视觉上看,也很符合人物其在影片时空中的人物处境。”视觉场景空间不仅可以推动事件情节发展,也可以给演员提供表演的空间,积累情绪,让角色相信自己所处的空间是真实存在的。场景的形态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很重要,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和剧本的文学性联系,以及空间本身存在的合理性。人物造型视觉创作是演员成功的基础。好的角色造型视觉设计要从人物入手,从“戏”出发,要做到这点首先就需要全方位地对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阶级等方面研究分析人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演员的服装举例,设计虽然应以实际为参考,但更重要的是要经过专业化的提炼,毕竟是需要透过服装烘托出演员角色身上应有的气质和性格特征。服装在塑造角色时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伪装性改变了人物的气质,让演员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剧中的角色。同时,道具决定了场景空间细节表现的关键。道具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就是通过视觉部分的陈设和布置达到与描写空间相同的气氛效果。通常道具的分类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装饰道具、阶段性道具、贯串道具、戏用道具和人物随身道具。戏用道具通常在演员表演时和角色之间构成一种动作关系。人物随身道具可以看作是演员表演时用到的工具,是推动角色动作发生的外在客观存在,是辅助角色情绪的重要手段,是连接场景空间和角色之间产生互动的链条。

三、电影创作与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的流传通常都会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同时,其影响范围通常对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等各艺术领域和方面的创作都能有很大的启发。那么电影的创作要如何与艺术流派相结合呢?其实并不难。这种交流与融合是因为它们探讨的主题通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一致性。虽然影视创作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例如文学、音乐或者美术那样基本是唯一的创作者进行创作,个人是极其突出的。而影视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群策群力的创作,在好莱坞工业体系下的影片更是如此,但也可以说电影创作主体也就是个人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十分重要。早期的视觉艺术其实大部分指的是绘画艺术,后来才逐渐延展出更多的内容。电影视觉造型创作其原理和绘画造型有着本质的联系,两者之间拥有许多相近之处。所有能够带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体验的艺术都可以是视觉艺术。从绘画的二维角度研究切入,视觉艺术可以运用在电影美术的时间、空间创作上。电影可以通过空间表达很多内容,这也给了电影美术的视觉创作很多的可能性和可探索的空间,因为只要是影片就摆脱不了要对画面的表达和塑造。

在整体风格把握上,从阅读文学剧本开始,除了对文字的理解,美术指导更要侧重从剧本整体感受中提炼视觉要素,对画面效果有一个预计的想象。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蒂姆·波顿、大卫·林奇、路易斯·布努埃尔等电影人,他们对时空的运用和掌握不仅仅体现在情节和内容上,更是一种“逻辑时间”的合理空间。影片的实际片长必然是所谓的物理时间,而我们作为观者去观看,欣赏,理解电影的,真正面对的不是这一物理时间,而可以说是创作者创造的逻辑时间。大卫·林奇的作品擅长利用视觉画面营造出问题带着观众在现实和影片中相互切换。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主人公作为影片精神内核所展示的人的一种自我探索和碰撞,以及一场对于时空的“视觉化”探讨。

当艺术流派的风格具体引入到场景、道具、人物当中时,有时通过动画的手段表达可能会更有表现力。有一部分动画电影导演通过动画的形式,赋予现实生活场景中随处可见的加工食品以不同寻常的状态,让其以动画的形式动起来。这是动画中常见使用的一个手段和元素,面对这些我有一种特别的态度,我认为这类动画是有几分特殊的魅力存在的,一方面它是人类物质生活组成的一部分但同时它又不是,它并不是一个有生命的生物。我觉得和拍摄或者制作出的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体对比,这些被赋予生命的日常用品作为道具是介于无生命物体和真人演员之间的另一种存在,并且是他们两者之间的支撑。

总而言之,艺术流派体反映在视觉创作中有很多手段,也不一定就是要让影片怪诞不合理,合时宜地让场景里出现某些细节,可以让影片增加几分隐喻的气氛,辅助情绪的升华。就像布勒东形容的一样,“最纯粹状态下的精神的不自觉”。这指的是创作者自发的创作,不受有意联想的控制。

四、结语

在这发展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前进历程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影美术场景空间的应用和开展也从参考其他艺术形式学习,到从浸透的中国传统化艺术元素的根基上加以推陈出新,同时它也始终在从其他艺术学科中汲取创作灵感,打开了包括戏曲、文学、音乐、书法、绘画、建筑等在内的传统艺术宝库,汲取各个学科的精华并将其融入电影美术场景创作中,使中国电影美术设计的观念转变为多元化。除此此外,在现阶段的电影创作中已经有越来越多辅助理解、帮助创作的科技手段,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对影片的空间以及世界观进行更好地把握和运用。

针对电影,将来会不断有更加先进的艺术思想向电影制作中深入,那么,未来的电影艺术会发展向哪里,我们也许无法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定需要创作者们不断地把艺术形式与时代需求发展而来的产物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影片呈现出它的魅力。

总而言之,电影的视觉艺术创作是一个浩大而又纷繁复杂的创作历程。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缺一不可。同时,需要规避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不同的工种身处不同的角度看待视觉造型创作总是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创作者则需要知道站在整个影片的立场从全方位的、理性客观的认识进行视觉艺术创作。这样在完成度、契合度方面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标准了。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空间创作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空间是什么?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创享空间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一墙之隔》创作谈
书封与现代艺术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