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减负增效的几点做法

2022-11-26毛剑锋

关键词:书面课文作业

毛剑锋

(陇南市礼县东城小学 甘肃陇南 742299)

引言

“双减政策”的到来,无疑给大部分教师抛出一个难题。“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各学科要减少书面作业的布置,减少课外辅导班的培训。而大部分教师的精力集中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上面,缺乏了对双减政策的本质思考。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之中,要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掌握知识,学会应用,优化作业设计,达到一个高效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双减的“减压增效”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减压增效呢?首先,是课堂教学增效。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学会重点突出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其次,是课后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有效性、拓展性、应用性、创新性。最后,是整体的教学评价。教师要改善传统的单方面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增添以发挥语文学科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评价内容。因此,本文特别阐述关于这几点的思考[1]。

一、“双减政策”的思考

“双减政策”要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其关键在于能够理解到何为双减?双减是否是旨在减去两个方面的压力?下面通过学情和教学本质来剖析双减的最终需求。

1.减负

学校的教学,是在既定时间和范围内实施教学进程和安排。而校外辅导班的出现,占据了学生的空余课后时间,进行超前教育或者重复教学,同样也布置课后作业,导致学生的精力一直处在高度紧绷的状态,学习疲劳感增加。同时,学生应对校内、校外课后作业双重压力,且两者作业中都有重复训练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反而占用了原本可以进行拓展应用训练的时间。国家因而颁布了“双减政策”,以期减轻学生负担[2]。

2.增效

其实,“减负”的要求只是为了让教育更加回归到课堂教学之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字词讲解、内容理解、中心思想体会,然后结合课后训练,完成整个教学流程。而减少了课后训练,学生怎么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考虑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增效”,要把课后训练的一部分内容体现到课堂之中,要深入分析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文学科能力外,还要注重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懂得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也就是把知识从“学”转化到“习”。那么,教师在课堂上便要完成“教”和“育”。因此,增效不仅是把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也是让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更是将教学目标充分落实[3]。

3.评价

当下的教育评价系统是一个上下相关联产生的结果。政府机构要求考核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考核学校的工作,学校要求考核教师的工作。教师的考核怎么凸显?班级中学生成绩好即可。班级学生成绩好,学校升学率高,那么就评定为教育质量达标。这是应试教育的遗漏,是单方面的层层考核漏洞。“双减政策”并没有明文提出应该如何优化评价,但是,从要求减少书面作业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双减政策整体要求的是压力减少,教学质量提升。书面作业只能反映一定程度上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不能代表整体的教学质量。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于课文中反应的德育、行为、处世等方面的道理有没有落实到学生身上。这是素质教育的考核要求。因此,减少书面作业就是从侧面突出提升教学质量,学会改善单一的评价体系。

二、基于语文学科分析的减负增效重点

小学语文课文浅显易懂,不管是科普类、教育类、故事类、寓言类,都是在传达德育内容。《亡羊补牢》传达知错就改的思想,《狼牙山五壮士》传达爱国的情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传达细心观察、认真探索的精神。这些都是具有德育性质的文章。因此,增效增的是什么?增的是这些情感教育目标的落实效率,这就包括使用系统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感悟和思考,使用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学会把道理或者方法应用到自身生活、学习中去。因此,减负减得是书面作业的呈现形式和内容,要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有兴趣、无压力地参与到课后作业完成,利用作业发挥课堂教学的延续作用和巩固作用[4]。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减压增效的重点,如何让教学回归课堂,这是首要考虑的。首先是课堂兴趣,通过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师自我授课的风格,让学生有兴趣集中精力去听。其次是教学方法,不要再采用传统的“一人堂”教学方法,要学会利用问题,层层铺垫,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我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然后是教学反思,要让学生明白这一堂课讲的内容,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好用的办法或者是道理,反思在自身生活、学习中,假如碰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

2.作业优化

作业优化是减压增效的第二重点。突出在利用“减”的政策刚性要求,转变作业设计的思路。传统的书面作业多以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笔者认为,关于基本字词、课文内容理解,应该是课堂内就应完成的,不应在作业中再体现,简单、重复的基本能力训练,与学生成长、养成兴趣、素质教育等方面没有更大的提升可能性,反而要去考虑如何利用作业突出课堂教学重点才对,也即是通过课后作业实践学生在课文中感悟到的道理或者方法。并且,作业的完成时间要减少,作业的可参与度要提升,趣味性要求增强。这样才能真正让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完成作业,并且兴趣引导,乐在其中,学习压力自然减少。这也从侧方面帮助学生提升对课文道理、做法的感悟,增加教学的成效[5]。

3.评价体系

整个语文学科的减压增效突出的重点是什么?就是发挥课文的教育意义。通过这个课文学生学到了什么,能够怎么做。那么教学评价也要根据双减政策做出一定的调整。当然,素质教育也提出了同样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评价的改善应从作业设计呈现方式,平常考核标准出发。例如:课堂教学以课堂问题互动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能力。课后以实践性作业加深生的情感目标实现,对实践性作业完成的评价计入德育考核标准。要建设成一个完整的以突出学科教学重点的教学评价体系,从整体层面加深教学的减压增效[6]。

三、增效的具体方法

课堂增效要从兴趣和方法以及内容入手。本文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进行讲解。《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因而,对课堂教学增效的具体环节和做法如下。

1.学生兴趣的增效

本课是一个科普文,很多学生并不能完全想象地球的空间位置,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影像资料,给学生开展一堂科幻的空间之旅。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口述陈述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之外是什么吗?”然后引导学生观看地球在太阳系、银河系中的简短影片介绍,为全文学习埋下伏笔。

2.学生理解能力的增效

合分合教学手段是一种基于任何年级段都可使用的教学方法。一合:就是整体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分:把全文拆分成几段,单独理解,这里面就包括字词、主要内容、每一段表达的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三合:全文梳理,整体思考全文的中心思想,并从实际出发,反思应该怎么办。

例如:第一、二小自然段为一个大段,主要介绍了地球的空间位置以及特殊性。这一段的讲解也可结合多媒体进行,使学生更有直观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为一个大段,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这一段的讲解主要是两个知识点;一是知识掌握(再生、不可再生资源有哪些);二是情感感悟(人类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

第五到七小自然段为一段,主要介绍了人类移植到外太空的可能性。这一段也可结合多媒体影像资料深入讲解。重点讲解两个知识点:一是知识掌握(地球的空间特殊性);二是情感感悟(不可能移植,所以要更加珍惜当前的资源)。

最后一段为一段,主要介绍了全文想表述的中心思想。

通过合分合这样具有结构性、分层性、引导性的阅读教学手段,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清晰地理解内容。

3.学生感悟能力的增效

对于学生感悟能力的增效,教师需要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设置思考问题进行。每一个问题之间是相互推动铺垫的。都指向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珍惜地球资源。为此,课堂提问的题目要精心设计,具体如下:

①地球的资源有哪些?

②宇宙中还有第二个地球吗?

③通过课文学习到什么道理?

④列举平常可见的其他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⑤想一想,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怎么节约资源?

这些问题设置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反思到自身上,把情感教育目标落实。

四、作业减负的形式和设计

减负的要求是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课堂中,教师以诙谐幽默的语气或者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良好,学习过程中的压力自然就减少了。而课后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书面作业上。因此,教师要适当地控制书面作业的内容。其次,减少书面作业的内容,那课文的相关知识点和情感目标怎么得到巩固呢?就要尝试不同形式的作业。最后,还要考虑,书面作业少了,作业形式变了,学生会不会完成作业呢?只有学生去完成作业才能达到巩固和应用的目的。因此,作业的趣味性和可参与度要高。

经过本课的教学发现,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因此,把作业改为实践性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如下:

①学生观察生活垃圾倾倒的现场,总结绘制垃圾分类表。要求学生绘制一个表格,将干垃圾、湿垃圾、有毒垃圾等进行分类。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实际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爱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开始。

②采访爸爸妈妈,询问关于家里电器的使用情况。并要求学生记录。通过采访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同时采访后能够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节约用电。比如,减少空调使用,关闭电器待机键等。让学生切实明白,节约资源从身边小事做起。

③结合自身观察和采访,写下一篇小作文感悟。通过总结写作,培养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梳理能力,提升写作能力,切实反思自身,加强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小学生本身好动,对很多东西都比较好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利用观察和采访的趣味形式,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书面作业是一份心得体会,在具体花费时间上并不多。而这样一个作业体系,却把课文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得以体现。学生真正从课文中学到知识并以用到自身。

五、评价的方法

要实现减负增效,教学评价一定要紧随其后。例如可以选取完成度较好的学生分享自己作业完成的经过。通过分享作业完成过程的方式,其他同学也可从别的同学分享的发言上,再一次巩固课堂的知识内容。同时,每一课的实践性作业,也完全可以纳入总体教学评价中。在每一课或者每一单元或者每一个月的完成情况上,对素质教育要求的品德、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打分,继而形成一个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结语

教师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而不是重点去挖掘明文规定的内容,要做到减负增效,就一定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设计以及整体评价这三个方面去考虑。课堂中注重课文理解,注重中心思想感悟,注重让学生有清晰的理解思路。课后作业要有趣味性、实践性,能够真正把学生学到的用起来。评价体系要完善,不只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更要注重素质教育各方面要求。唯此,才能形成一个减负增效的整体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书面课文作业
书面表达之叙事描写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快来写作业
背课文
作业
书面表达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参考答案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