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研究
2022-11-26林燕芬
林燕芬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小学 福建宁德 352200)
根据新课程最新要求,教师需要积极聚焦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不断渗透,并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一系列美术活动,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进行美的创造和欣赏,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与此同时,教师通过美术教学,能够启动学生的情感大门,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促使学生感受艺术美,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结合目前美术教育的情况可知,创新思维的培养只停留于表面,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为此,需要面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由此不断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进步。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推进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现如今,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朝着创新型的方向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开展教学时,更需要注重创新教育[1]。基于新形势之下,教师需要真正明确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主进入到美术学习活动当中,进行不断探索和发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美术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以创新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基于应试教育背景之下,学生虽然能够牢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简单来说,学生缺乏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创新能力也是极为缺乏的。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往往采用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本无从谈起。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也没有关注人才发展的多样性,这便难以达到创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2]。
根据相关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进行美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持久性不强。
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加之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特征,使得学生始终无法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目前,教师对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关注比较少,而且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培养的实际作用和优势。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下,一时之间难以转变。与此同时,目前的美术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现象,造成“教”与“学”的分离。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并未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情况,由此难以发挥出实际作用,难以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3]。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
1.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要实现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重点针对教学观念进行彻底改变。基于全新的教学观念之下,教师需要针对创新思维意识进行正确理解,同时,更需要明确学生的地位,加强其主体性特征,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创新活动,形成独立意识。而作为教师,也需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好指导工作,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培养,促使学生懂得拓展思维和积极探索,并始终保持创新意识,进行学习道路的不断开拓。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情况下会引导学生临摹,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按照范本进行作画,并且需要忠实于原作,保证与原作近似。作为一种基础教学方法,进行临摹教学,关键需要学生通过模仿,发现前人是如何观察事物的,又是如何表现出现实生活的。作为教师,需要促使学生通过临摹教学,有效继承前人的优秀经验,并且真正地学会观察,自主发现美的存在,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4]。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想要促使学生逐渐萌发出创新意识,需要好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注意对其好奇心的激发。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促使学生发表相应的见解,从而迸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火花。与此同时,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美术欣赏作品,其中有古今中外的油画,也有古今中外的素描画,还有古今中外的壁画等。作为教师,可以选择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之中。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视频,模拟呈现出相应的创作背景,也可以播放相关情景剧,吸引学生融入其中,深入分析作者的实际创作目的,并有效理解作品内容。教师借助相关美术作品,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有效激发,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增强思维意识。比如,在教学湘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彩云衣”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服装,并着重对其中的一些服装进行介绍,由此引出服装的起源,同时,促使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服装设计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然后,进行分组,促使学生运用手绘或者是剪贴的方式,进行服装设计,保证服装有新意。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够促使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又如,在教学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皮影”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孩子从美国来》中的片段,通过观看,初步了解皮影戏。整部影片以皮影戏的传承保护为主线,教师以此为契机,深入讲解关于皮影戏的一些民间美术知识,并展示一些小学生喜欢的人物剪影。然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制作“小纸人”,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出更多书本上没有的“小纸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感受到人物剪影的魅力,更为主动地学习相关美术知识。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创新途径
除了课堂授课以外,作为教师,还可以从动手操作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的良好开展[6]。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该活动,能够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了解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情况。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关注和加强重视动手操作活动,并以此作为重要基础,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持续不断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增强,推动学生朝着创新目标不断地前进,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升。具体来说,动手操作活动可以成为学生的踏板,通过尝试参与,对自身的实践能力进行不断培养,并对自身创新意识进行有效激发。
工艺课程的开展,是学生自我觉醒和创新意识提升的一个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其完成作品。在工艺教学中,学生能够手脑并用,由此达到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同时充分陶冶学生情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有很多,除了国画等艺术形式以外,以剪纸最为常见。作为民间美术,剪纸有着广泛且坚固的群众基础[7]。经过时间的洗礼,剪纸文化富有更加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根据对剪纸的分析和研究可知,其具有明显的视觉性特征,并且存在实践性特点。因此,开展剪纸教学,具有诸多积极意义。根据对湘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的调查和分析可知,其中具有很多关于剪纸的课程。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剪纸传承,了解剪纸艺术,热爱剪纸文化,还需要通过剪纸创新,不断赋予剪纸教学一定的生机和活力,促使学生学会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法。与此同时,通过剪纸材料以及技法等方面的创新,能够更好地促使剪纸教学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持续发展。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剪刻技巧,剪刻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需要进行不断学习和练习,并且秉承着认真、谨慎的态度,否则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整个剪纸功亏一篑。在剪刻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还需要正确指导学生握刀的方法和力度,促使学生进行不断练习。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将画好线条的剪纸换成无痕剪纸,促使学生根据肌肉记忆进行剪刻,从而达到由简入难的目的,促进学生剪刻技术的持续增强。作为教师,可以赋予技法教学更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并注意对学生创作热情的激发和保护。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涂鸦剪刻的技法,具体来说,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技法的学习,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促使其随意发挥,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剪刻出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中西结合剪刻技法。东方艺术更注重内涵,而西方艺术更注重形式,在表达上更为洒脱,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结合学生的活泼特性,将西方艺术融入剪纸艺术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比如,马蒂斯式剪纸,其风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表现形式也可以进行有效融合。学生利用拼贴方式,随意选择夸张的颜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剪纸作品,由此达到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8]。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创新
作为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评价部分,在教学评价期间,遵守相关原则,对学生展开全面性的评价,并注意过程性评价,致力于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在公正、全面的评价之下,学生能有更多的动力学习美术。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这样能够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掘。在学生主动参与美术课程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也能够逐渐增加,从而促进教学发展。此外,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需要保证评价方面的多样性,其中,既需要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也需要评价学生的灵活性,还需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具体的评价方式,也需要保证多样化。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需要增加学生自评。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可以增加学生间互评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评价应该更具个性,千篇一律的评价内容没有价值[9]。
基于新课标之下,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开展,需要加强开放性思维,使用多元化的方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由此发挥出教学评价的真正作用,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教师需要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多元化评价,促使评价始终具有生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对自身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并且在每个发展阶段,发现自己的需求变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在教学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团扇”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团扇,以供学生欣赏,并通过适当地讲解,促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其魅力。对于团扇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进行具体讲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扇面装饰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团扇的故事。比如,《怨歌行》中,就曾提到过“合欢扇”,其指的就是团扇。接着,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团扇的制作,并运用不同的扇面装饰方法。其中,有的学生运用的是绘画法,有的学生运用的是剪贴法,有的学生运用的是编织法,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难的扇面装饰方法,如刺绣,或者是扎染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教师需要针对每组完成的作品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并促使各小组间进行相互评价,由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其生活情趣的增加,感受丰富的扇文化[10]。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和重视。而培养创新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需要在长期的美术教育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等途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