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影响力的提升研究
2022-11-26郑成宏杨晓露
郑成宏 , 杨晓露
(1.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北京 100026;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2488;3.西北政法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要论述[1]。“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明确了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工作要求,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指明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3]。因此,更加明确了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这一研究方向。
一、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更是应对科技发展新挑战新问题新矛盾的现实需要。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给“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这为我国以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实现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和基础。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加速提升数字科技现代化的水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重大风险。
(一)创新发展是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数字科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其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创新”作为关键保障。一是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业,以及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基础理论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好“卡脖子”问题。二是围绕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等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开展工程应用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外延。三是建立创新资金和人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厚值“创新”驱动数字科技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协调发展是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新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数字科技的协调发展,需要解决好传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一是通过数字产业化厚植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基础,并以产业数字化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二者相互协同、形成合力,破解产业结构不合理难题。二是立足于数字技术具有跨越地理特征的优势,以“新基建”为抓手,通过对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跨区域优化配置,缩小基础薄弱地区(西部)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破解区域发展不协调难题。三是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旅游业、智慧产业园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化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矛盾。
(三)绿色发展是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政务等形成创造了条件。一是加强数字科技领域绿色消费产品开发企业的培育,丰富绿色消费产品品种、引领绿色消费需求。二是完善废弃数字产品回收体系,提升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加强对废弃数字产品的回收和利用,减少废弃数字产品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营造全民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健全数字科技环境信息的采集与披露机制,逐步建立起精确到厂、精准到户、精细到人的节能减排信息统计体系,以数字技术搭建起“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互动桥梁,提升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四)开放发展是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数字科技是一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迭代频繁的新技术为支撑的经济,坚持开放发展有助于数字科技加速高质量发展。从区域边界角度讲,开放包括国内不同省市区间的开放和对国际的开放。一是不同省市区要切实根据自身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环境基础,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数字乡村等新领域,进行差别化数字科技基础设施布局,防范过度超前建设或重复建设,以开放合作、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二是立足于新技术的产生、扩散、拓展呈现出多点、多处和多国的分布式特征,与发达国家合作加速数字科技相关技术引进与成果转化,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让数字科技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
(五)共享发展是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具体到发展理念中,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全民共享经济成果。数字科技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让更多人共享医疗、教育、公共资源等服务。一是强化人民共享数字科技发展成果的能力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持续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二是加快对医疗、教育、家政等满足社会公众需求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步伐,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家政等数字化综合民生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数字科技无疑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美好生活构建的重要驱动力。刚刚过去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日常工作、生活等带来持续冲击。数字科技成为中国抗击疫情的一支“硬核”力量。在数字化时代,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都在全面助力经济社会的复苏与增长,智能辅诊、远程会议、在线学习、云会展、互联工厂、无接触配送等新应用场景持续涌现,线上线下正在加速一体化,各类创新技术在各行各业快速渗透。随着“上云用数赋智”的普及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安全领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变革。与此同时,一个虚实集成世界正在逐渐形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正在走向一个新的临界点。随着新的软硬件和通信网络在不同场景的落地应用,人机交互模式和信息环境将可能产生颠覆性变革。互联网不再仅仅是虚拟世界的连接,它将致力于帮助用户实现全面真实的应用体验,创造出线上线下一体、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全真互联网”。半个多世纪以来,数字科技日新月异。伴随着从大型机到个人计算机(PC)、从PC到智能手机的演进,我们也从PC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正在全面发展,这是走向“全真互联网”的基础。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数字科技发展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以人为本,让人们过上更美好和幸福的生活。要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推动数字科技创新去满足那些经济社会中的迫切需求,以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综合实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文化影响力的发展现状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为充分发掘区域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好地了解文化影响力的现状,本文选取在陕西省内随机发放问卷 1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096 份,有效率为91.3%,开展系列社会调查和实证调研活动,为建设特色文化大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一)陕西文化影响力总体状况良好
1.历史文化深受大众喜爱。陕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陕西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艺术形式展示着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融合发展的进程,深受大众喜爱。调查发现,陕西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依次是:80.10% 的受访者认为是维系陕西生存和发展的历史纽带;78.20% 的受访者认为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旅游资源的地区;65.50% 的受访者认为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56.40% 的受访者认为陕西历史文化闻名遐迩,享誉全球。数据表明大众对陕西历史文化认可度较高,但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仍需加强。
2.大众对文化保护措施的认同度高。一直以来,政府、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陕西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人认同地方政府出台多种措施保护陕西历史文化遗产。在受访者中,分别有 37.6%、46.6%、35.0% 和10.2% 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认同、基本认同、有些认同地方政府应当出台多种措施保护陕西历史文化遗产。
3.“老字号”文化品牌效力强。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多承载了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磨练,是陕西最珍贵的纪念,在岁月的流逝中见证着时代变迁,这些特殊的文化符号和记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人对陕西文化品牌效力基本认同,在受访者群体中,分别有27.9%、38.1%、42.9% 和 24.3% 表示非常认同、认同、基本认同、有些认同此观点。
4.大众对国际化水平的认可度较高。陕西承担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等 20 多项国家级创新改革试点、示范任务,在诸多领域具有先行先试优势[5]。调查中,多数人认为陕西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在受访者中分别有 30.9%、41.4%、37.9% 的人表示非常认同、认同、基本认同陕西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有28.4% 的受访者非常认同城市发展路径已经与国际化接轨,有 39.1% 的受访者认同此观点。
(二)文化影响力深度发展的困境
1.文化产业升级换代缓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自己民族文化品牌意识,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现实诉求。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其复杂精巧和慢工细磨等特性,缺乏有效的文化输出出口。同时,“非遗”与现代生活有较明显的疏离,“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然是“非遗”产业在当代发展的最大痛点[6]。调研数据显示,60.10% 的受访者认为执行力有待加强,很多政策未落到实处,配套服务也未跟上进度;56.50% 的受访者认为政策不够完备、细致,导致市场不规范,51.60% 的受访者认为容易跟风,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示范型企业;48.90% 的受访者认为未能给文化创新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2.文化品牌从业者缺乏创新意识。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陕西本地老字号品牌一直努力尝试摆脱困境,一方面,历史负担影响了老字号品牌转型的步伐[7];另一方面,老字号品牌难以统一调度和形成冲锋合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不能及时调整方向与策略,就会错过发展机遇;最为关键的是老字号品牌在宣传力度方面投入不足。
3.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是民众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从陕西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情况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及利用效率低; 公共文化设施的经营管理机制不合理、政策配套不到位,导致部分设施闲置与浪费[8]。同时,大众对陕西文化产业未来发展非常关注,调查数据显示,61.20% 的受访者认为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位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52.70% 的受访者认为是网络文化服务,49.90% 的受访者认为是文化艺术服务,48.70% 的受访者认为是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3.10% 的受访者认为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所以,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是大众最关注的领域。
三、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影响力的提升策略
(一)建立数据驱动的文化决策服务平台,以数字科技增强决策科学性
提升文化影响力是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深入挖掘文化价值,讲好本地故事、阐释好本土特色,需要协调各方利益,明确分工,精准施策。首先,通过建立数据驱动的科技决策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对文化项目、资源信息等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弥补当前以专家主观判断为主进行规划和预见的不足,实现专家判断与客观信息的交互,提高文化项目编制、资源信息规划等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预判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通过数据驱动的文化热点分析,有助于有效、准确提炼前沿文化动态,能够为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辅助支撑,为引导培育新型市场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提供方向及趋势指引。其次,推进数字科技和文化资源互通共享,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在文化领域普及应用,支持建设智慧区域、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数字科技+文化”资源服务大平台,培育互动、个性定制等在线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和规范“数字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网信、文化和旅游、广电、新闻出版等相关主管部门支持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和网上图书馆、博物馆等数字文化场馆,引导和培育数字出版、游戏、动漫、电竞、智慧旅游、网络直播、融媒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和鼓励“数字科技+文化+金融”发展,移动支付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普及,加快数字科技创新发展,培育数字文化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搭建基于旅游消费、品牌推广、市场组织、市场研究、媒体宣传等方面的合作平台,在餐饮、景区、酒店、民宿、文化旅游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深度合作。通过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加快实现新型文化业态扩充、新经营模式转变、新资本参与、新技术提升、新服务介入,焕发文化新活力的影响[9]。
(二)建立文化信息管理“一站式”平台,以数字科技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科技的更新迭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首先,通过建立文化信息“一站式”平台,实现“一站登录”“一网通办”,以平台、项目、人才、成果等各类业务“一站式”在线办理提升整体文化服务效能。同时,为实现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影响力的提升,需要形成完备且可深度挖掘的文化信息数据池,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数字科技深度开放共享、提高数字科技挖掘的社会参与度、对数字科技进行广泛和深度使用。而文化信息管理“一站式”平台的建设,以“一站式”实现各类数据的“留痕”,汇集平台、项目、人才、成果等全要素文化资源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破各平台、人才、项目和成果等文化创新要素内部各环节的“数据壁垒”,解决文化信息领域的“数据孤岛”问题,有助于形成较为完备、无壁垒、可挖掘的“文化数据池”。其次,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交互使用,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发展路径,把文化资源转变为活生生触手可及、声情并茂、活灵活现的作品,以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互联网时代强调互动和参与,相关管理机构可以提供多样化、开放式的讨论平台,让大众参与到文化的探讨和互动交流之中[10]。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口直观地与大众接触,文化产业从业者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发布日常工作信息,及时答疑解惑。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优势,将深厚的文化资源融入其中,更好地提升文化影响力。
(三)建立文化资源智能辅助匹配平台,以数字科技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发展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 , 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与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有机结合。首先,建立文化资源智能辅助匹配平台。通过对“文化数据池”多维数据的融合分析,实现项目、人才、成果等文化创新资源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智能辅助匹配,提高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效率。比如,通过建立“淘人才”“淘服务”“淘成果”等文化淘宝的方式,为文化资源供给和需求提供信息发布的平台,更好地实现文化资源供需的有效匹配,增强文化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其次,聚合社会资源。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整体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投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对于相对处于弱势的“非遗”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优惠,把“非遗”项目产业纳入地方经济的增长和总体发展规划中,使文化产业发展高效化、规范化,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进程[11]。
(四)建立文化资源动态监测平台,以数字科技支撑文化资源统筹优化
通过对平台、项目、人才、成果等文化资源的数字科技化,实现对其运行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有助于对各类文化资源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为奖“优”督“差”提供依据。通过绘制平台画像、项目画像、人才画像、成果画像等,实现对文化资源的立体建构,有助于全面掌握各类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优劣势。通过对各类文化资源的数字可视化,构建文化创新数字地图,有助于实时掌握平台、项目、人才、成果等各类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能够为统筹优化各类文化资源提供决策支持。
四、结束语
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作为文化的精神标识,充分展现开放包容的城市文明,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文化资源,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带一路”倡议将历史的丝路与现代的丝路串联起来,为文化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提供了新机遇。随着文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模式将成为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彰显文化意魅力、打造文化强市、吸引世界瞩目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