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的中药学专业流程化实训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性研究
2022-11-26毕建云
毕建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中药学专业是本校的优势专业,一流专业,所授课程包含了中药材的栽培与鉴定、中药原产地加工,中药炮制、中药药剂、中药及中药制剂成分分析、中药药理、中药成型制剂的上市营销等整个流程。就近几年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就业统计发现,85%左右本科生就业选择医院、事业单位、医药企业及药厂等,均与医药行业相关,但是,与此相悖的是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本科四年期间几乎没有深入到药企、药厂及相关医药单位的机会。这就需要将中药学创新创业教育、中药学专业课程与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综合考虑,推进理论与实践实训结合性强的课程的开设[1-3]。当今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社会,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创业型人才[4]。在扎实的专业性知识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多去企业“走一走,看一看”,多开展一些校企融合“产学研”一体类教学项目,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氛围,增加自己的创新创业的思路和动力。
1 中医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8月15日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中勉励当今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5]。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于2015年7月,成立招生就业处,2019年7月,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国家、山东省和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行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为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硬件支持和理论指导。为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校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1.1 从创新创业出发,开拓思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近几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涌现出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王勇、李杰等优秀创业典型。“金银花新品种精准扶贫”创业项目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是中医药院校首获殊荣。学校创新创业成果和典型经验被《中国教育报》、《中国中医药报》、新浪网等报道30余次,千余人次来校考察学习,在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窗体顶端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目前已经建成三支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是由83人拥有创业咨询师、创业指导师及职业指导师资格组成的教师队伍,开设课程为《创业基础》。二是发动学校泰山学者、科研名师、中医药专家等110人,以其项目为依托,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且专家队伍逐年扩大。三是“校内、校外共育”建成一支由医院、企业、中医药各项大赛评委等47人组成的校外指导教师资源库,对在校大学生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评价及指导推荐等。
1.2 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 本校创业孵化基地于2015年建成,建筑面积约5 250 m2,设有办公席位400余个,同时可入驻100多个创业团队。基地以医药健康、中药研发、文化传播为主体,重点扶持“中医药+”创新创业项目,已成为学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师生共创和科研转化的重要平台。现阶段学校实验中心各个实验平台均对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开放指导服务。学校药用植物园增加了双创实训基地,保证师生的项目能及时开展、实施,并全程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
1.3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并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 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主要包括“互联网+”“中医药行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科创大赛”“国创计划”还有一些培训类的特色活动。我校就创新创业教育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山东中医药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山东中医药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与奖励办法》、《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认定办法》、《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等政策,为创新创业项目保驾护航,学校还积极推进实施了相关的奖励性政策。
2 校企融合的中药学专业流程化实训教学过程
2.1 本校中药学相关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本校中药学专业实训课程包含药用植物学实训、中药调剂师训、中药药剂学实训、中药炮制学实训等,多为选修课。项目都是相对独立的,不能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授课内容与药用植物学实验、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药剂学实验内容具有相似之处,不能完全体现“实训”的概念,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实验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内容及概念混乱。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就业去向多为药企,药企中一种中药制剂成为可上市销售产品,包含了中药材的产地加工中药材的炮制成为饮片中药制剂的制备中药制剂的检验中药制剂的上市销售,整个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流程,而作为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并熟悉整个流程,让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知道市面上的中成药是怎么从原药材到合格中成药进入患者口中起到治疗作用的。中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精准对接中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学生就业渠道可以选择在高等院校、医疗机构、中药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生产操作、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及行政管理等工作[6-7]。
2.2 校企融合的中药学专业流程化实训教学过程 “校企融合的中药学专业流程化实训教学”课程主要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该阶段学生中药学相关专业课程大部分已经开设,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知识框架和知识储备,对流程化的实训教学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该教学过程如下:
①在专业课掌握扎实的基础上,采用虚拟仿真教学,让学生对该实践课程的具体流程有大体的了解和熟悉。
在多方协调的情况下,选取中药学专业选课为药用植物实训、中药药剂学实训、中药炮制学实训的学生分组,5人一组,以“六味地黄丸、小儿消食片”为基础,首先采用线上虚拟仿真教学。从“小儿消食片” 所需的6种药材,从药材的前处理、鉴别→炮制成饮片→中药调剂→制备成丸剂(片剂)→丸剂、片剂的检查、鉴定及含量测定。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对整个教学流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熟悉。并针对某些项目中的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在虚拟教学中能够熟练掌握。
②5人一组,在虚拟仿真的基础上,开始在4个实训基地开展流程化的实践教学。学生在任意实训基地需先设计实验流程,讨论其实验流程的可行性,可行的即可开展实验。实训的流程按照“总体框架”中的流程进行,不可打乱顺序。
①②两步可总结为:虚拟仿真(中药材种植,鉴别,前处理)→生药学实训基地→虚拟仿真(中药炮制系统)→中药炮制实训基地→中药调剂实训→虚拟仿真(GMP实训)→GMP实训基地→虚拟仿真(HPLC仪器操作)→药学实验平台→药企参观学习该制剂的生产流程→与企业交流学习该制剂的上市过程。 整个流程为一个循环,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组方进行。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实践创新型,提高学生的能动性、理论知识的连贯性等。
③在各个实训节点及实训结束后,对参与的学生进行理论及实训的测试,考察教学成果。
整个实训流程结束,写总结报告,并对其进行理论及实训的测试。理论测试主要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测试。实训测试是采用线上及线下的结合的方式以一个处方为基础,设计由原药材制备成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并对其进行检查、鉴别和含测。通过综合得分,考察学生的实训成果及其教学成果。
④根据平时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及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评定。
⑤将该流程化的实训教学方式应用到大三、大四的中药学制剂实训及相关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中。在增强学生对中药学专业的认知的基础上,可增强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市场所需的专业性强的实践性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3 中药学流程化实训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践及成果
将中药流程化实训教学与中药学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聚焦于中药学相关专业课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在中药学流程化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延伸,增加了依托医药企业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们“走出去,学回来,创起来”,并邀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一线的指导,学习交流。可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企业文化,激发其创新创业的动力,迸发出创新创业的火花。
3.1 中药流程化实训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实践 两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如下:可以有两种形式进行,第一种是由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一种中成药为基础,从组方中中药材的种植到中成药的成功上市为一个流程。
例如:以 “六味地黄丸”的制备为基础,课程设置的基本架构为:课程前半段仿照“2.2”项下的教学过程,整个在校教学流程结束后→药企参观学习该制剂的生产流程→学习该制剂的上市过程。整个流程为一个循环,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组方进行。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实践创新型,提高学生的能动性、理论知识的连贯性等。
第二种形式可以以不同中药药味及制剂为基础,进行“产学研”的教学设置。例如:
①虚拟仿真(某些中药种植,鉴别,前处理)→生药学实训基地→药企参观学习中药的产地加工;
②虚拟仿真(中药炮制系统)→中药炮制实训基地→药企参观学习中药不同的炮制工艺;
③虚拟仿真(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GMP实训基地→药企参观学习不同中药制剂成型工艺;
④虚拟仿真(HPLC仪器操作)→药学实验平台→药企参观学习不同制剂的检测设备及方法;
⑤药企学习交流一种制剂成功上市的主要流程。①~⑤为一个流程。
两种教学模式均可行,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模式更能增加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记忆的更加牢固,所学理论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场地应不限制于教室,面对的不应该是一面黑板一个教师,让学生们走出去,开拓思路与眼界,组织学生深入到药企进行参观学习,看看现代化的制药设备,了解中成药上市的流程,给予其创新创业的灵感,更能激发其创新创业的冲动。
3.2 中药流程化实训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成果 在以上课程体系开展了两轮之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调查问卷、科研成绩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以下几个成果:
3.2.1 学生结业成绩全部合格,教学成果显著 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通过最终的教学考核(采用实验设计及理论综合测试),学生的成绩均为合格,75%以上为优秀,说明该教学模式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将复杂抽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巩固理论,实践创新。
3.2.2 开展调查问卷,学生满意度高 教学体系开展期间,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开展方式进行了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学生表示对该种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在专业理论知识巩固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颖性、实用性、创新型及科研性,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打开了创新创业思路,找到了创新创业的启蒙点。并且,90%以上的学生表示通过该课程体系的实施,指明了其就业去向,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清晰。
3.2.3 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数目增加,学生申报热情高涨 在进行的两轮实践教学60人中,65%以上学生以主持人或者参与者的身份申报了创新创业项目,且项目的创新性较高。申报项目中包含中药新剂型(纳米乳)、中药制剂用新辅料的开发、中药不同炮制工艺考察(大风子)、中药成分的分离与鉴别(佛手)等。部分项目均与本次的教学体系内容相关,多数是在将教学内容中遇到的难点或者兴趣点作为项目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该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中药学流程化实训教学与中药学创新创业教育本就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从教育中启蒙学生的科研思维,将教育的目的与科研的目的进行相互的贯通,将科研的点与传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相连,在开拓眼界的基础上,拓宽科研思路,这就是该课程体系的目的所在。
4 如何更好的将中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
4.1 积极开展“流程化教学”,“点-线-面”型连贯性教学 从中药学专业到依托中药学的创新创业,不仅是一个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过程,更是一个从掌握已知到探索未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扩大应用、创新应用的过程。这三种过程的实现,需要学生把知识掌握更透、对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最根本的是要真正吃透中药学从理论到应用再到创新的整个流程。这就需要中医药教学中强化流程设置,让教学更具系统性、前瞻性,为学生的探索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现在中医药高校正在逐步增加实训实践课程的比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是在理论知识扎实掌握,熟练运用的基础上,找准自己感兴趣的且具有发展潜力的点,由点及面的扩展自己的思路,并在“走出去”开拓了自己眼界的基础上,付诸行动,作出自己的成果。
4.2 加强案例化教学,打开学生的创新创业思路 相对纯粹的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较为枯燥,但创新性的科研思路正是在扎实的专业知识中找到,这就需要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增加部分依托中药学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通过“解剖麻雀”式的深层次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思路、解决困难的主要办法,从而培养学生找寻科研创新思路的习惯,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少走“弯路”,多点坚持、少点放弃。科研启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起点,高校科研资源丰富,学校应该鼓励项目多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课堂教学,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可给学生科研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穿插一些科研项目的相关知识,或者以项目为案例从项目的申报原因、申报过程及申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找寻自己的科研创新点,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顺畅。
4.3 “走出去、引进来、创起来”,拓宽眼界,开拓思路 中药学流程化实训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教育理念,可以拓宽教育思路,学生不光可以去药企、药厂进行深度的交流学习。中医药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政府管理部门等单位均可以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甚至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拿出半个学期(除实习半个学期)的时间在定点的以上几种类型的单位进行游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理念及思路,同时也可以丰富中医药高校实训实践教学的项目及内容。
5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着力点,国家、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就本校教学条件来说,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武装,培养了一批针对该方向的教育骨干。且在硬件设施上本校药用植物园专门设计出用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场地,给学生将创新的想法付诸于实践的地方。在课程改革上中药流程化实训教学是在中药学专业课程特色的基础上开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校企融合,产教融合”不但增加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也给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提供了参考。现阶段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医药高校教育以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行创新创业型课程及项目申报,不断为国家输送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中医药专业人才[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