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光针灸效应及临床应用研究

2022-11-26徐睿瑶张余威

吉林中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机体针灸活性

徐睿瑶,张余威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针灸在我国已有1 700 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医学长河中,针灸器具日益精进。近年来激光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传统针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产生了激光针灸。激光针灸是以低强度激光束照射穴区皮肤,光柱可聚焦可扩散,照射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效应既能停留在穴区表面,又可穿透表层,到达机体组织深部[1]。激光针灸与患者无直接接触,可有效规避传统针灸中易出现的针体断裂、刺伤脏器或细菌感染等危急状况,具有无创无痛、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特性[2]。现阶段激光针灸已广泛投入到临床治疗中,在小儿脑瘫、原发性失眠、干眼症、原发性痛经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已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概述激光针灸的效应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为激光针灸的基础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 激光针灸的生物学效应

1.1 热效应 腧穴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加强机体组织分子结构的振动和转动,引起局部温度升高[3],温度对活性细胞通常起决定性作用[4]。人体腧穴处皮肤薄,皮下血管和淋巴管交错纵横,神经末梢感应灵敏,感受器分布密集[5]。在一定强度下,激光照射产生的热效应使穴区皮肤下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兴奋[6],加快内脏血流变化,增加血液灌注,使组织器官内部微循环加以改善[7]。激光可以将血浆中的分子物质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酶的活性提高,从而使机体的中毒状态得以改善;又可以通过免疫细胞酶的活性及功能的增强,使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6]。激光产生的热效应与照射功率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一旦超过一定的温度限制或照射时间过长,蛋白质变性,酶活性降低,就会造成细胞受损或死亡,当温度过高时,即使时间不长,也会使机体中的酶活性无法完全恢复,所以临床对激光针灸刺激强度和照射时间有严格的要求[3]。

1.2 压力效应 任何物质只要有能量必具有一定的动量[8]。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激光照射机体组织时,光粒子与机体组织分子发生碰撞,加强结构的振动和转动,形成光压。激光针灸的光源半径很小,其能量密度足够被照射物体形成一定的光压,使其发生质变,这种直接照射所产生的压力效应被称为一次压强。由于短时间内大量光能无法吸收,快速向热能转化,致使局部温度迅速提升,组织结构内发生膨胀或气化,从而导致组织体积迅速增加,此时产生的压力效应被称为二次压强[4]。通过调节激光器的功率、照射角度以及加入前置光学镜片对光源进行调焦等方式改变对穴位产生的光压力,从而达到模拟传统针灸中提插捻转等手法的目的。这种对机体的机械刺激,会产生一种得气的感觉,而“气”传输给穴位后,沿着经络,传至全身,激活人体调节系统,达到治疗目的[9]。

1.3 光化学效应 激光针灸的光化学效应包括光致分解、氧化、聚合和敏化四种类型[3]。在氧气存在时,激光照射后光敏剂受激,细胞膜表面电荷重新分布,红细胞的聚集性发生改变,有效激活酶的活性。胆固醇脂酰转移酶被激活后,具有调节溶血卵磷脂和胆固醇酯的含量的作用,产生的活性物质对靶器官产生效应,进而达到治疗效果[3,10]。

1.4 电磁效应 光作为平面电磁波辐射到物体上时,由分子构成的生物组织会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偶极子进行电极化,进而引发形变,发生电致伸缩效应,从而打破机体原有的平衡态[11]。研究结果显示,经络下有一层几个微米级大小的低阻线,该线的分布与古典经络线路十分吻合,位于人体皮肤表层,其主要携带电荷的粒子是电子[3]。穴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可兴奋细胞,穴区皮肤下的神经末梢感应灵敏,感受器分布密集,受到刺激后容易处于兴奋状态[11]。静息状态时,电可兴奋细胞的膜外电性为正,膜内电性为负。但当腧穴接受激光照射时,原有的平衡态被打破,细胞内、外液中的正负离子朝相反方向运动[12]。膜外电性由正变负,与细胞膜外原本吸引的负电荷相互排斥,从而变成自由电荷,增强穴位处的导电能力,形成了联通生物组织内外的电通道。穴位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后,发出的动作电位由穴位传至经络,再由经络传至靶器官,促使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抵抗能力加强,机体代谢性能提高,从而达到治疗效果[3,11]。

2 激光针灸的临床应用研究

2.1 镇痛作用 激光照射组织结构时,细胞膜上大分子受激,生物电发生改变,对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进行一定的调节,从而增加细胞膜表面酶的活性[13],增加脑内内啡肽分泌,致痛物质经加速分解后,疼痛阈值得以提高[14-15]。抑制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生成[16],减慢细纤维的传导速度、强度及冲动频率,产生镇痛效应[15]。王秀兰[17]用He-Ne 激光治疗偏头痛患者228例,显效率可达80%以上。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可缓解小动脉及毛细血管痉挛,改善人体大脑表层局部微循环,促使受伤神经组织再生,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2.2 增强抗炎作用,促进组织修复 低水平激光照射可减少部分炎症生物标志物的释放,抑制炎症过程中缓激肽的产生[18],在此过程中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被增强,免疫活性物质增加,病理产物和代谢产物的吸收能力加强,机体炎症状态得以控制[16,18]。研究表明激光照射后,热能可直接到达人体的真皮深部,使纤维细胞和真皮胶原组织产生变化,促进胶原蛋白的增生,加快血管新生和细胞繁殖,促进毛发、受损神经和新的胶原蛋白组织再生[19-20]。张洪秀等[21]使用激光治疗面神经炎百余例,治愈率可达到80%,实验证明激光照射可以及时控制炎症的发展,改善面神经周围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组织僵硬,加速水肿消退和炎症吸收,使神经传导功能得以修复。

2.3 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激光照射下,大量光能转化成热能,热能聚集致使局部温度快速提升,并重新打开了部分已封闭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22]。热效应作用于血液后使内源性肝素水平提高,凝血酶作用减弱,纤维蛋白原减少,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凝聚能力也减弱,因此凝血时间延长。此时的血液已达到低凝状态,流速增快,血液循环转好,组织器官内部微循环也得以改善[6]。易维君等[23]发现激光照射可以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刺激脑细胞活动,改善脑缺血状态,表明激光针灸对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

2.4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在激光刺激下相互作用的加强,通过对免疫器官血液循环的改变,可以提高免疫细胞内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免疫细胞的修护和新生,同时提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力,强化白血球的抗菌能力,形成抗体,清除病原体。再加上神经内分泌系统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进而实现了身体免疫增强作用[24-25]。

3 小结

激光针灸是医学领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与碰撞,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激光器的技术研究成熟,效应机制研究全面,临床治疗应用范围广,涉及妇科、儿科、神经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多个学科。这些优势证明激光针灸作为一种无痛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发展前景光明,应大力向社会及临床推广[26]。但激光针灸与传统针灸的等效性研究还属短板,激光模拟针刺手法的参数与剂量还不明确。并且激光针灸对波长的选取,照射时间、深度、强度以及面积的标准也还不统一[20]。临床方面部分疾病的治疗还有所局限,针对某种病症到底哪种激光器更行之有效。在今后的研究中这些问题都是主要研究方向,我们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力度,扩展临床疾病治疗范围。激光针灸的效应机制是一个复杂的机体调节过程,对血液、神经、免疫、循环、经络等多系统、多通道都具有调节作用,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争取推动激光针灸进一步向前发展,为我国激光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跃升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机体针灸活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航天器表面抑菌活性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邓俊峰作品选
针灸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