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困境及策略研究①

2022-11-26林爱琴

关键词:动态调整设置

林爱琴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信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内生于区域产业需求,其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生的关系。一方面,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基础和前提,专业的设置要依据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进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又能够引领、服务和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1〕。目前,国内学者对高职专业设置已有一些研究,张达志等人针对高职院校存在专业重复设置、特色不明显、专业集聚度不高等问题,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评价与专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机制的基体策略〔2〕。王凤辉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困境和必要性,提出建立以市场自发调节为基础、政府宏观调控为指引、高职院校自主调整为主体、行业性非政府调整为补充的“四方联动”模式〔3〕。李乾提出构建专业动态调整的有效路径,需在遵循技术发展、外部社会需求、专业自身发展三重逻辑耦合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专业动态调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规划专业动态调整的实践路径〔4〕。刘向杰利用大数据分析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构建专业调整的框架体系,建立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专业理论体系变革协调发展的机制〔5〕。白弋枫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存在问题,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策略,以区域产业结构为出发点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业分类管理机制和专业结构调整机制〔6〕。虽然在高职专业设置等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整体规划、市场深度调研、科学评价、专业聚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解决以上的问题,有必要构建高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健全专业设置定期的评估机制,构建区域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获得市场发展的相关信息,对应专业招生、就业的指标进行梳理,形成一定的关系,推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以此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一、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意义

(一)解决专业建设自身现存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总体规划、专业调研深度不够、专业设置客观性差、专业建设与社会人才的需求、区域产业及经济发展关系不紧密、专业评价体系指标单一、预警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构建有国家政策引导、有整体规划、有深入调研、有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二)解决学生就业和市场供需不匹配问题

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目前却出现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象。一方面,区域产业对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的人才需求不高或者没有需求使得大批量的学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就业;另一方面,一些社会急缺的技能型人才仍处于短缺状态,导致供需不匹配的现象日益凸显。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前瞻性地进行专业建设和动态调整。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就业及失业和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三)促进高水平、特色化专业群建设

高职院校高水平、特色化专业群的组建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和支撑。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中指出,面向区域产业或行业发展重点,依托特色化专业,对接产业特点、构建完善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有效的促进专业群的结构优化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专业群的集中聚集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产业结构需求和人才培养供给的有机融合。因此,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依靠学校的优势专业,来组建高质量、高水平、特色化的专业群,进行宏观层面的专业规划和布局,是重要的专业建设内容。

(四)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和“双高”职教学校的建设中看出,国家非常重视和大力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由于招生形式的变化,从开始的普招生,到现在的单招生、扩招生并存的多样化生源。鉴于多样化的生源类型,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有必要构建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群的相关通识课程,让刚入校的大学一年级新生能够了解专业群内相关专业的特点和课程,在学习了专业群公共专业课之余,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专业方向;另一方面,可通过分析不同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提供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学生可在专业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喜好、定位和岗位需求,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通过上述两方面的专业动态调整,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培养的需求。

二、构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面临的困境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是由很多因素互相影响的,需要逐步推进的一个建设过程。在现有的情况下,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仍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一)市场调节机制效果不明显

在宏观层面上,市场的“无形之手”自我调节是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基本影响因素。市场的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资源的分配与调节学生的结构性失业和区域企业的“用工荒”的供需关系的矛盾实现的。通过专业的排名、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的满意度等方面释放市场信号。但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使得“无形之手”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导致市场的调节机制效果不明显。

(二)高职院校专业调整自主权受限制

由于市场的“无形之手”自发调节没有发挥其作用,就需要政府对高职专业进行宏观调控。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向市场经济,高职专业设置也要随之转变。高职专业设置模式从初始的仿苏联的管理模式逐渐向市场经济调节的政府调控模式转化,逐渐放开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专业自主权。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体制,是由国家层面对高职学科和专业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再由省级教育部门结合当地区域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高校自主权虽有一定程度的放开,但在一定程度内存在很多限制,使得高职院校无法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当地经济发展及时自主调整专业设置和建设。

(三)行业的认证作用缺失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和认证。目前,许多国家的高职教育中,专业的设置和动态调整都有行业的参与认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成立了相关的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对专业建设进行认证和监督。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文件,鼓励企业、行业等组织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为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但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校企合作不太深入,使得行业的认证作用逐渐缺失。

(四)高职院校专业自身调整不当

1.专业动态调整缺少总体规划。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调研中没有深入系统的分析和论证,对专业的发展未来缺少前瞻性认知,存在着专业集群定位不清晰,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定位结合不紧密,专业建设未考虑自身条件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专业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得专业动态调整不当。

2.专业动态调整的形式大于内容。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主要是根据现有的专业目录对专业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简单的增减。这样构建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虽然从表面看实现了专业的进步,但却对专业的内涵、知识结构和课程的设置等缺少研究,影响了专业内容的深化。

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策略研究

结合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面临的困境问题,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需要以区域市场的自发调节为依据、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引导、高职院校自主调整为主体、行业的参与和认证为补充的“四方联动”模式。

(一)发挥市场自发调节的有效性

市场是高职教育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供需和竞争的关系来达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对于专业动态调整而言,市场的有效作用是通过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两种方式提供专业建设的预警信号,同时市场的竞争会推动高职院校之间合理地配备教学资源。由于市场自发调节存在着盲目性、滞后性、就业和教育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体制内就业”和“体制外就业”开放的紧密程度不同等现象,导致市场的自发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这就需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等方面实现多方联动。

(二)转变政府宏观调控方式

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整体规划主要是由政府来宏观调控的。现行的政府调控模式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学科专业调整,省级教育部门要在国家政策要求下进行区域调整。这种模式需要进行调整,从整体计划转变为政策引导和监控,从参与转变为宏观调控,也需要从直接参与转变为宏观调控,引入行业认证,对中央和地方的分工要明确,各负其责。

(三)加大力度培养和支持行业认证机构

行业性调整是非政府行为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政府压力和改变政府相关职能。国外一些国家的行业认证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认证既对学校的办学资质进行认证,也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能力进行认证。针对新专业的开设,需要提供学生就业的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学校的办学资源以及地区内的其他高校的专业开设和发展情况,通过认证机构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认证,并进行有效期限的设置,实现专业动态调整目的。相较国外,我国的行业性认证机构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现行的“1+X”证书的试点和推行,可认为是行业企业参与教育认证的雏形。行业认证机构的培养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发挥在专业建设和认证中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专业动态调整的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是高职学科专业规划和调整的主体。高职院校需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对学校定位和开设的专业进行整体规划,利用网络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深入调研,建立人才供需关系预警机制进行专业预测,设立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作室等组织进行专业咨询和指导。同时,学校要依据岗位的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逐渐完善学生的自主选择专业机制和设置多样化的专业方向,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猜你喜欢

动态调整设置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工位大调整
动态
栏目设置一览表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