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幼小衔接有效路径

2022-11-26潘丽新

辽宁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我园幼小小学教师

潘丽新

(大连市实验幼儿园)

幼小衔接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早在2010年,大连市教育局印发的《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实施意见》就通过幼儿园不准教拼音、汉字书写等“六不准”要求来规范幼儿园的保教行为;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印发的《辽宁省幼儿园课程实施意见(试行)》提出,坚决杜绝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学科化、知识化、过度特色化”等现象;2021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诸多政策的印发为幼小衔接工作的正确开展提供了依据。

为落实“幼儿为本”的宗旨,大连市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以幼小衔接工作为抓手,在长达10余年的实践探索中,从最初主要关注大班幼儿与小学学习科学衔接的目标,逐渐延展到关注从小班到大班整个幼儿学习阶段与小学学习的科学衔接,并以终身学习理念为衔接要求,坚持以幼儿为中心,逐步构建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实施全域衔接

我园曾连续两年针对幼小衔接话题进行家长抽样访谈和家长全员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班和中班中95%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得到合作交流、生存能力、艺术特长等方面的发展,只有5%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大班中80%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

调查结果说明,幼儿低龄阶段几乎99%的家长都希望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在直接感知和体验的游戏中学习成长;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即将升入小学阶段,家长的观念就会发生明显变化,“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思想逐渐呈现,家长渐渐忘记科学育儿的初衷,而是违背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前让孩子学习各种小学知识。

面对家长心态上的转变,我园从儿童视角实施幼小衔接,关注3—6岁全学段的课程建构与全方位的入学准备,分阶段、分层次地帮助幼儿在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等方面获得连续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一)建立积极有效的身心准备

我园始终注重幼儿的运动能力和体质培养,在大班开设了幼儿篮球游戏课程,融入篮球中的拍球、传球、运球等基本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我园借鉴小学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引导幼儿每天进行跑步运动。在每一次跑步活动中,教师会采用盖章的方式,在幼儿每跑一圈后为其盖上一个印章。一学期、一学年下来,随着跑步时间和频率的增加,幼儿单次跑步的圈数越来越多,他们的体能、耐力不断提高;随着跑步能力的提高,幼儿也变得更加自信,从而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

我园以“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研究”创新项目为牵动,有效利用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中积极的心理体验,采用游戏化的组织方式,面向中班、大班幼儿定期组织沙盘游戏活动,借助沙盘游戏的操作步骤、取放沙具的规则等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与规则意识;团体沙盘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历同伴合作起名字、交流沙盘故事、创想沙具寓意等游戏过程,形成了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了交往、合作、互动、创造等游戏体验。

教师从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能力养成的视角对幼儿进行专业的观察与记录,为每个幼儿的发展做出了跟踪性的发展报告,为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幼儿支持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二)形成自理自律的生活准备

我园立足于全日制混龄教育办园模式,将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3—6岁幼儿混龄生活的各个环节,利用混龄幼儿间“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互促效应,特别是在饮水、盥洗、排队上下楼、整理物品等一日常规生活中,将生活能力与习惯养成渗透到异龄同伴间的互动与陪伴中,促进幼儿更好、更快地在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等方面做好入学衔接准备。

(三)养成乐交善往的社会准备

我园在幼儿社会准备中融入了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精准把握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对儿童道德品质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按照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别选择不同的德育课程主题,如感恩主题、环保主题、文明礼仪主题、文明礼貌行为主题等,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礼仪,引导幼儿树立公德意识,促进幼儿形成良好品格。

(四)支架童本童真的学习准备

我园把主题活动作为幼小衔接中重要的学习形式,融合了社会、健康、科学、艺术、语言五大领域内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与发展。有的主题活动源于幼儿游戏资源包,有的主题活动源于幼儿兴趣的生成。目前,在五大领域预设性的课程实践中,我园已形成了36个幼小衔接游戏案例。

我园注重课程与游戏的创设与生成,不断提高综合教育价值。我园研发的结构化材料“混龄创意”游戏盒,在设计上全面融合了多领域核心经验以及幼儿未来学习发展的核心素养等。以“合作棋”游戏盒为例,遵从“一物多玩,一盒多效”的理念,通过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共梳理出30多种游戏玩法。除了具有基本的下棋游戏玩法之外,幼儿可以利用棋子垒高搭建,提升建构经验、数学空间关系、想象力、创造力等;也可以利用棋子进行物体滚动的探索,了解物体重量与滚动速度的关系、不同高度与滚动速度的关系、摩擦力大小与滚动速度的关系等物理知识;还可以利用棋子、棋盘进行平衡探索,感受重量守恒概念;更可以赋予棋子家庭成员角色、食物链角色等,促进幼儿进行社会生态关系的学习。“合作棋”游戏盒这项创新成果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参展,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同仁的高度评价,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亲临展区进行了点评与指导。

二、创新活动形式,助推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

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而是幼儿园与小学要双向衔接。因此,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和多角度的衔接互通尤为重要。根据毕业班幼儿入学的集中性,我园一直与区域内几所小学建立幼小衔接合作关系,通过双向合力,相继开展了多种创新、有效的交流与研究活动。

(一)幼儿体验小学生活,激发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愿景

在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我园与区域内的多所小学定期开展“感受小学生活,体验伙伴真情”小学体验日活动。幼儿从进入小学的校门开始,就与小学的哥哥姐姐一对一结成对子,参观校园、体验课堂、参与活动、共同进餐……在混龄同伴活动中体验互助、共爱、感恩,使幼儿对小学校园生活充满了向往。活动后,我园引导幼儿以绘画、谈话等形式分享活动感受,结对子的小学生也以日记、演讲等形式记录活动感受,教师、家长对孩子们活动后续的表现进行了翔实的观察记录,并将活动内容做成记录册,不仅使幼儿园与小学间形成无缝对接,更给孩子留下了温馨的成长瞬间。

(二)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双向研修,科学把握儿童成长规律

幼小衔接中除了“幼幼”互动之外,“师师互动”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教师科学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园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各方面习惯与能力培养。同时,我园引导小学教师更多地了解幼儿的特点,更好地适应幼升小初始阶段,并与多所小学定期开展教师间多形式的幼小衔接主题研修活动。

1.精心组织教师座谈会,了解小学教师对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反馈

我园以每个学年为周期开展一次教师座谈会,由幼儿园向对接小学的一年级教师发出邀请,采用线上与线下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座谈会前,我园拟定座谈主题、时间、地点,形成提纲与方案;座谈会后,我园汇总谈话交流的实况,让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逐渐对幼小衔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使幼儿教师主动、自觉地将行动落实到日常的保教实践中。

2.邀请小学教师参观园所环境,实现环境的互动衔接

我园温馨、舒适、富有童趣的学习环境深深地感染着小学教师。来园参观的小学教师纷纷表示,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每天接触新鲜、有挑战的玩具教具,孩子们的生活会充满快乐。这也让小学教师能够理解环境对孩子快乐成长的重要性。

在区级层面,西岗区教育局要求所有小学“一年级班级环境要幼儿园化”,一年级教室要全部采用幼儿园式的区域划分,教室走廊玻璃采用单反玻璃,便于教师观察初入学小学生的适应情况与个体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适应性培养,创设更加符合孩子的班级环境,让教室也充满童趣、充满温馨、充满互动,为刚入学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使幼儿园与小学课程有效整合

我园教师与区域内的小学教师围绕同一主题活动进行研讨。例如,9月份开学后,幼儿园和小学同时开展“认识新朋友”主题活动,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从“活动领域研读—实地考察—同课异构—专题研讨—观摩活动评析”等方面,探寻幼小衔接主题的活动内容、活动实施模式的异同及衔接点,促进教师把握幼小衔接课程目标、环境创设、分阶段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策略,并达到融会贯通。

4.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双向互动,科学把握儿童成长规律

为了科学把握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园与区域内的小学加强联系,坚持每周互换教师,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针对我园教师都是女性的情况,幼儿园邀请小学男教师来园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从教育价值的视角,男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男教师自主性、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方面比较强,尤其是好动、幽默的风格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能把性别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幼儿完整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教育活动中,男教师特有的威信与勇气有利于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变得活泼好动、勇敢坚定、乐于助人,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小学男教师也在组织幼儿学习活动的同时,逐渐转变对低年级小学生教育教学的意识和方式。如小学低年级的美术男教师在幼儿园交流、学习后,说话的语速不再那么快了,与学生交流时的“身高差”也越来越近了,对课程效果的关注也从学科教学更多地转向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感受、表达艺术创作的行为和发挥艺术创想的潜能等方面。

幼儿教师走进小学主要承担的是一些艺术类的校本课程,在给小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逐渐发现不同学生表现出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差异水平,激发幼儿教师反思在幼儿园的保育教育中忽视了哪些教育领域或应该帮助孩子形成哪些入学准备等。这样的双向交流、体验,为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三、整合资源,加强家园协同育人

我园一直把家长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合作伙伴,建立了有效的家园协同沟通机制,创新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幼小衔接专题培训,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

我园借力家长学校,架构幼小衔接专题培训模式,定期、分批开展家长培训,根据实际案例以及幼儿的游戏状态、深度学习过程等数据,从办园模式、课程内容等方面引导家长了解课程,了解幼儿在课程中的学习与发展,了解课程对于幼儿入学准备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教师与家长同步对幼儿进行衔接教育。

(二)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开设幼小衔接线上讨论专栏

我园在“知校”网络平台设立了“园长在线”“校长在线”幼小衔接讨论专栏,家长可以随时发起关于幼小衔接的提问,园长和校长会及时与家长对话,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我园还定期面向社会开放“幼小衔接咨询站”,解答家长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问题,从而形成积极的社会宣传效应。

(三)开设“家长做教师”共育课程,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衔接观念

我园开设了“家长做教师”共育课程,挖掘家长的职业、专长等资源,围绕入学准备相关内容邀请家长作为“教师”组织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纠正部分家长片面化的幼小衔接观念,丰富其育儿知识与方法,从而形成科学衔接的家园合力。

(四)汇编幼小衔接“家长指导手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

我园与区域内的小学联合编制了“家长指导手册”,并面向全园家长和社会层面宣传发放。从心理准备、生活准备、身体准备、学习准备、物质准备、家长准备六大方面科学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克服家长的盲从心理,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实现科学育儿。

四、追踪成长,评估衔接效果

在研究与探索幼小衔接模式的基础上,我园更关注衔接的有效性,以幼儿为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衔接效果评估。

(一)建立连续性成长档案,实现幼小衔接成长一体化

自托班开始,我园为每个幼儿建立了电子成长档案。幼儿毕业时,教师会把其电子成长档案汇总好交给小学教师,方便小学教师延续记录,为小学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二)回访已毕业孩子的在校情况,优化适切的教育方法

我园每学年都会组织教师走进小学课堂,了解已毕业的孩子在小学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情况,使教师零距离感受师幼互动及孩子们的成长变化,同时也对毕业的幼儿形成追踪式评价报告。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面对面交流,从自我感受、存在困惑、各自需求等方面达成有效幼小衔接的目标。

在10多年幼小衔接工作的探索中,我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也收获了一定的幼小衔接成果与辐射影响力,幼小衔接经验先后被多家教育媒体报道。我园也在推进中不断领悟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应关注培养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这种“隐形教育”远远比单纯的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重要得多。

幼小衔接工作任重道远,在全社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幼儿园要想落实好国家、省、市幼小衔接要求,最好的措施就是做好自己,坚守学前教育的专业责任,抓住机遇,探索创新。下一步,我园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寻求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全面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转变教师、家长、社会的教育观念,实现幼小无缝对接、科学衔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猜你喜欢

我园幼小小学教师
户外厨房诞生记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教师作品
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刘辉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爱为本 绘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