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2-11-26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贾黄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学科课文素养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贾黄小学 胡 月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的学科,新课程改革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全人教育,在教学中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身为教师,不应把学生视作承载知识的“容器”,而应当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意识与个性发展。学科教学,教的不应当是如何考试,而应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本文将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这一话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

一、语言维度:构建积累语文知识,将知识作用于实际生活

小学语文的一大特性便是工具性,比起中学语文所注重的理解、赏析与品读,小学语文更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毕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将语言基础夯实,才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构建成熟的语言体系,就需要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生字与生词,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师会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这一方面。然而即使是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死板,一味地照本宣科,对字词的讲解与积累都围绕课本进行,没有任何一点点的创新与拓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诚然谨慎,但是谨慎得有一些极端。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讲解生字词,要求学生知道字词的读音、写法以及意思,便自以为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师看上去尽职尽责,然而却远远不够,语言学习不仅重视积累,而且更重视运用,如果只是学了不会用,那么学习的目的便没有达到。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语言维度而言,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两大要素——一是语言的积累,二是语言的运用。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千奇百怪”等课本中的词语,同时要读懂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学生字词时,教师应当运用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与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没有完善,难以将抽象的词汇具象化,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词汇的意思。其次,在学习完这些词汇之后,教师应当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当堂造句,毕竟想要真正掌握词汇,就要学会运用词汇,在课堂造句的环节中,笔者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其中一个学生所造的句子是:“苹果园里物产丰富。”这就说明学生根本没有彻底理解“物产丰富”这个词的意思,需要教师进行二次说明。最后,笔者在课堂所学的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景色宜人、鱼米之乡、五彩斑斓……”同义生词的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思维培养维度:提升思维的能力与品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如果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那么到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的侧重点则更多地放在思维培养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想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并且全面发展,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通过想象与联想加强对于事物的客观认识,通过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照本宣科,在课文中遇到重点或者困难的段落句子,就赶紧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一字不差地念一遍,让学生把标准答案抄写在课本上,这样的教学是无效教学,学生收获了一个标准答案,即使将这个答案熟读于心,遇见了新问题依然会无从下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当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学生对于标准答案的背诵能力。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时,讲完课文内容后,笔者问班里的学生:“同学们,你们猜测一下,多年之后闰土与鲁迅相见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有的学生说:“他们两个再次见面时一定非常激动,畅快开心地聊着小时候的趣事!”有的学生说:“他们两个那时都是大人了,可能不会像小时候那样谈天说地,但是会成为心照不宣的默契的朋友!”还有的学生说:“他们许多年都没有见过,见面一定感觉生疏了些……”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念了后续的文章,在听到闰土看见鲁迅时低头叫了一声“老爷”,并拉过自己的儿子来给鲁迅磕头时,所有的学生都发出了一声长叹——曾经的那个风姿卓越的少年为何变成了一个受生活压迫而木讷的中年人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续写”了后续的故事。《少年闰土》的教学让他们明白了文学创造的无限可能,在思维层面上促进了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三、审美维度:在鉴赏中丰富情感,体会文学美感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特点,由于小学低年级阶段,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更倾向于“工具性”,而导致很多教师会在教学中忽略“人文性”这一大特点,也因此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审美鉴赏。审美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语文学科素养,因此,要求学生应当能辨别文章的优劣,并能从中体会到丰富的情感。

例如: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一首诗歌的教学过程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千古名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其中的瑰奇壮阔,而不是生硬直白的翻译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教师应当依靠艺术手段辅助学生领略诗句之中的美,让学生切实收获到艺术美感的深度体验。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课文、背课文,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课文,领略课文中的艺术美学。

四、文化维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形成文化自信

“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文言文,这明明是过去的人的文章呀!”经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虽然童言无忌,但是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说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文化素养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学科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不但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还要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自觉亲近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例如:在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在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思想精髓。因而,学生在每次过节时不但会享受过节的氛围,还可以在节日中体悟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走近经典”的活动,朗读四大名著之中的经典片段,并让学生用白话文复述其中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经典名著的理解,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名著,感受到了其中所蕴藏的魅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既是任务,也是责任,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从语言、思维、审美能力与文化传承四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新时代提供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学科课文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