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与分析

2022-11-26贾志君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思政专业

贾志君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阳泉 045000

引言

为了构建“三全育人”的全新教育格局,让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有质一样的飞越,我们有必要结合网络专业知识原理以及实践过程去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一系列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促进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思政”教育得到有效改革。

1 现状分析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总共开设14个教学周,每周3学时,共计42学时。授课对象是信息技术系的大一新生,累计授课600余人。我系教授本课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尝试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推进,但还未看到本课程“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有突破性的进展,迄今为止,也未形成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独有的教学体系,这其中原因呈现多样化。

1.1 师生的思想重视度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1]。但这么全面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主要原因是师生的思想重视度不够。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识,没有领会融入“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中给“立德树人”带来的真正含义。他们认为专业课程的教授与“思政教育”直接的关联性很小,在课堂中的主要授课时间应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没有必要利用时间去渗透“思政内容”,致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工作,仅仅传授了相关理论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低年级学生普遍接受教师以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对课程当中是否融入“思政元素”并不是很关注,这与他们长期的被动学习习惯有着很大关系。

1.2 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不合理

《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是一个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更是一个教学主体多元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化、教学形式多样化的一个承载体。但目前的课程设置仅够基础理论的讲授,实践课程几乎没有相应的学时设置,一是新生开学晚于老生,教学学时短,二是院系硬件条件中缺乏专业的网络实验室,学生只能靠教师设置的虚拟环境或是演示视频去想象整个网络的运行,多重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失了学术严谨性、思维逻辑性和实践创新性这些方面的思政教育渗透过程。这样造成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变成了纯理论的课程,给多元化教学主体、丰富化思政元素、多样化教学形式的有效融入带来了局限性。

1.3 专业课教师自身缺乏“课程思政”教学技巧

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么不清楚在何时应该进行“思政教育”,要么选择单纯说教式的强行灌入“课程思政”,然而这种单一的思政元素融入并没有起到它原有的效果,更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反而让专业课教师觉得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成了一种负担,使本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学院虽然在学期初也为每个教研组配备了一位思政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指导工作,但专业性的内容对于思政专业教师来说晦涩难懂,所谓隔行如隔山,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入手去将专业知识更好地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归根结底是专业课教师自身缺乏“课程思政”教学技巧。所以还需要借助各个专业领域的教师的帮助,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1.4 缺乏“课程思政”共享资源库

“课程思政”资源库构建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可以利用互联网媒体的交互性,收集、整合、共享各类“课程思政”经典案例(如:国家级,省、市级各种“课程思政”比赛获奖案例、教师自身“课程思政”案例反思、学生提出的建议等),以供其他教师借鉴。目前,我院并没有相关部门来牵头建设“课程思政”共享资源库,教师只能自己在网络的大数据中去慢慢摸索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空间,这样做无疑放慢了“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的步伐。

1.5 缺乏“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反馈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单方面针对课程各章节具体内容进行了“课程思政”元素主题的选取与教学设计,但本“课程思政”融入后的最终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思政和专业结合的预期效果,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在设立各章节“课程思政”元素时,仅仅是从教师理解的角度出发,并没有考虑教师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比方说:学生的整体情况、教学环境的情况、教学环节设计情况等),更没有通过任何实际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缺乏一套客观、公正的“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只有不断摸索建立这样一套完整的反馈机制,才能够让教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时,进行更好更详细地教学设计,并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

1.6 学院相关制度不健全

纵观我院目前的教学管理制度,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涉及“课程思政”教学组织管理制度,也没有培训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的相关文件,更没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相关配套的资源等。因此要想让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结构来达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还需要学院相关部门的配合,制定涉及“课程思政”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推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 计算机网络专业融入“课程思政”优势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综合性课程。在整个“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中,鉴于本课程的学科特点,能够给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顺利开展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专业学科基础和丰富的背景,同时为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带来了许多机遇和强大坚实的科学力量。

2.1 国家高度重视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因此,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育人的渠道就是课堂,课堂的种田人是教师,所以在课堂中不断摸索和实现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3],是新时代中国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2.2 多元教育主体

鉴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专业特性,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主体具备多元化特性,涉及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企业人员等。专业教师在讲述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及网络安全的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地融入一些“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如:科技强国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及共享发展理念、职业素养等。思政教师可从专业角度对学生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教育内容。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直接接触者,他们可以在班会主题课中进行爱国强国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等宣讲。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我们的教育主体离不开企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可适时引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素养等德育内容。多元教育主体,多种教育方式相互配合才可以使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2.3 国内外背景

在国外,通识课程中会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但“课程思政”一词并未明确提出。美国提出的培养人身心全面发展的整合教育理念,日本提出的培养全人格的全人教育理念,都是西方国家在通识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探索[4]。而国内,早在2012年上海高校就已经开始了“课程思政”建设,而且形成可推广、有价值的“项链模式”教学法,又叫“上海经验”。“课程思政”一词也在2017年2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这个词汇当时成为研究热门词语,各大高校陆续对本校专业课程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进行研究。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过程,其所获得的经验足以给我们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以启发和借鉴。

2.4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作品的借鉴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建设,为切实提高“课程思政”实践课的教学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百度搜索有关“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的网络课程资源,同时也关注到学院教师创新“思政实践课”中所总结的教学内容及形式。如:“宿舍茶话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辩论会:当今社会应不应该提倡雷锋精神?”;“影片观赏:《寻梦环游记》” ;“演讲:讲述中国故事 弘扬中国精神” ;“视频录制及展演: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讨论:案例你我说”等,每一种形式的应用都在把“课程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之中。因此,这些“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中深入挖掘出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方法、教学载体、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都值得我们借鉴或加以改进去推广应用。

因此,我们因正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积极树立师生“课程思政”意识、借鉴各高校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一套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系。

3 摸索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3.1 确定实验班级

把信息系一年级新生分成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两部分,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的对比实验,并做出相应的听课、反思、改进的相关记录以供后期研究总结。

3.2 确立课程思政主题

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特点,思政教师辅助专业教师一同挖掘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确定各章节“课程思政”教学主题。各章节“课程思政”教学主题确定后,专业教师整合本课程教学内容,为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增加“课程思政”元素。

3.3 研制课程思政工作方案

根据教学计划,针对每一章节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和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一同挖掘教材中各个知识点能够结合的思政元素,对实验班级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实践实施期间,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验收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也可通过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后,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教学效果的差异性。通过考核和访谈结果,发现课程的思政元素在融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改实施方案。

3.4 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结合网络专业知识原理以及实践过程去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一套符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特征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促进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思政”教育得到有效改革,我们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同时,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到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构建“三全育人”的全新教育格局。

在整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课程思政”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争取早日形成一套符合我院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思政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