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11-26辛显华孟佳琳

关键词:高质量思政育人

辛显华,孟佳琳

(1 沈阳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2 沈阳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命题,新发展阶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选择发展路径的基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1]新发展阶段为什么要注重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传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守正创新。处在新发展阶段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长久发展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快车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三个“事关”重要论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根本上是育人的工作,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这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内涵提升的重要表现。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重要功能,就要持续不断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从而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的基础在于课程教育体系的完善,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指明了方向。《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了“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体现了立体、全面、协同的育人理念,这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义,抓住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关键点。

2020 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教育评价作为衡量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规划了明确路线。《方案》不仅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而且明确提出了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4]至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战略定位,还是具体举措上都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线图”已经十分清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新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新的历史方位,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的重要历史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基础上,不断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从内涵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从“单兵作战”向“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全面协同发展迈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全面加强、全面创新、全面发展的崭新阶段。[5]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标志,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要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和时代性,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

1.是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必然要求。党对高校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6]

第一,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具有悠久的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创办了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高等学府,注重开展抗日的革命文化运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和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领导,一方面积极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进学校,另一方面加大高等学校的招生比例,不断满足工业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这一切都得益于党对高校的坚强领导。19 世纪80 年代,邓小平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7]这不仅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具体目标,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包容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8]我们党的重要优势就在于不断地自我革命,不断地从被动转为主动,不断地总结经验。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高瞻远瞩,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部署和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化要求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在面对“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中国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要面临各种风险的考验。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渗透更具隐蔽性和复杂性,试图通过对广大青年学生的蛊惑扰乱我国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试图通过歪曲党的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等方式进行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渗透,从而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更为重要。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围绕时代的变化,更好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四史”教育融入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主动占领学生思想阵地,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发挥着积极的反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最新判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新发展阶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一定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的要求,通过高质量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需求,不断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与人们对于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一,高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化的教育通过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多方面供给,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矛盾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于物质条件、学习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思想发展进步的需要。传统条块化、单一式、灌输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越来越差,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得不到有效体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其中就包括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等内容,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目标导向,同时成为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协同发展的重要价值理念与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是一脉相承、相互融合贯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立德、育心、增智、树人等举措,能够从思想价值层面激发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能更好地将新时代大学生凝聚到党的周围,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第二,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指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等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强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不断创新下才能更好地适应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才能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生命力的重要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协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内部体系的协调发展,同时要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的外部协调发展;绿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状态。在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绿色发展更多地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好的自然环境,人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开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以开放为重要路径,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10]如果没有开放、没有联系就谈不上实现宽广的视野,就不能很好地把握科学发展前沿,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进步;共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不但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支撑作用,也对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坚持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1.构建高校协同育人的大格局。高校协同育人大格局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现。党和国家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高度来认识,足以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构建高校协同育人工作大格局就是要调动高校一切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分配,从理念、机制、要素、动力等多方面协同推进育人工作。

第一,注重协同育人队伍建设。新发展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高校某个部门或者部分群体能够完成的,必须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其一,要注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又要充分发掘各门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都要活起来、动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必不可少的养分。其二,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思政课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对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把握更为扎实,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通过备课、培训、教学、实践等多个环节的交流,一方面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更好地把握科技发展前沿知识和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专业课教师更好地发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只有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才能够真正促进“三全”育人效果的提升。

第二,注重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深刻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所需所想,专业课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是大学生值得信赖的重要群体,二者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体制中,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相对独立,各自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任务。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打通这个“堵点”,让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顺畅起来。高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通过课堂教学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学生管理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的改革创新,将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结合在一起培养和管理。比如,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将辅导员的思政工作优势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科研优势结合起来,通过课程教学、教改立项、课后实践等途径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引导辅导员参与到教学之中,是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辅导员的工作“阵地”不仅仅在于班级、宿舍、网络,同时也应该深入到教学之中,这对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注重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任务具有一致性,都肩负着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使命。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运行中二者又各有侧重。辅导员侧重从日常管理和党团教育中加强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思政课教师侧重从理论教学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二者的工作有交集的同时也有盲区,没有形成合力效应。《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指出,“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11]这是推进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比如,思政课教学中讲授爱国主义教育,更多地是从理论和案例层面进行阐述,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侧重从主题教育以及各类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和实践环节,无论从时间的连贯性上还是从内容的融合度上都没有实现很好的衔接,这就直接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足、质量不高。通过建立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能有效整合课内课外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打造高校立德树人的新高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将制度建设摆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地位进行阐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思想政治工作定义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为我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1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社会主义大学办教育的本质属性,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方向,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就会失去根基。对大学生全方位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的魅力,让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落地生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使命。高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作为根本要求,统筹学校资源优势,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不断加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把实现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各个环节建设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同时,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通过学校政策、机制改革、党的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的具体制度建设落实、落小、落细,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第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高校文化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校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同时,高校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场所。高校师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但是,高校师生也是容易受到不良文化侵蚀的重要群体。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大学生是网络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其一,高校文化建设制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自身发展文化历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丰厚的土壤。其二,高校文化制度建设要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职能、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让校园文化活动有规范、有纪律,充分展现育人的价值。网络文化建设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要通过纪律规范教育、新媒体管理办法、校园网络宣传规定、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等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网络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让校园网络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其三,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校园法治环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探索参与式、实践式教育,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提升法治教育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13]因此,要从制度规定上进一步明确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方向,要把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制度的确立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让法治文化成为涵养大学生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

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是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重大课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既要注重调查研究,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学生诉求,在回答学生疑问、化解学生困惑、解决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做好思想价值引领工作,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入学生生活。同时,更要注重精细化、精准化施教,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地开展工作。

第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知识丰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不断追求创新的客观现实,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重点要在结合上,要形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合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的目标、主体、动力、结构、管理、监督、考核等多个环节,为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提供平台、注入动力。比如,高校要精心组织设计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注重校园法治文化景观建设,这是通过隐性教育的方式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在法治文化广场上或者法治文化雕塑前,对大学生进行宪法精神的宣传教育效果要远远大于单一的教育模式。例如,在辽宁大学马克思广场上,经常开展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这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第二,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新发展阶段,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较之以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问题的呈现也表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而不仅仅是能否得到教育,他们更加关注教育的公平、发展、机会,对于得到更高质量教育的诉求越发的强烈,因此,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或者隐藏的各类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现实背景展开的。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重要基础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要及时洞察、预判、干预、化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像中医一样“把脉问诊”,也要像西医一样运用先进的仪器技术“全面诊断”。只有在工作中做到精细、精准地施策,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准确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实际问题。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像高性能的计算机终端,对各种问题进行比对分析,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比如,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产生心理问题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以及个人因素等。如果学生因为家境贫困导致心理问题,高校可以通过资助体系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资助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励志成才教育,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

第三,坚持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员性,即全员参与和全员受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实现广泛覆盖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覆盖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分类指导是实现针对性的重要前提。广泛覆盖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类指导,分类指导是在广泛覆盖基础上的提升,实现二者的结合是新发展阶段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坚持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要把握好“时”与“势”的问题。所谓“时”,就是要把握好思想教育的时机、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日,统一开展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的教育活动。各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把握好“时”的契机,分类深入推进相关教育活动,让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所谓“势”,就是要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种形势,做到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紧密围绕时代主题开展,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比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实施之年,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普及群众关于《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知识,这既是思政课程的有效延伸,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更是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高质量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