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研究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26罗甜甜

电脑与电信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工匠精神工匠

罗甜甜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

1 引言

“工匠精神”是对当前社会工作者职业素养的高度评价,高职院校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向社会提供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国家专精尖人才的发展摇篮。基于“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之间的精神内核耦合性,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及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工匠精神”中的内涵元素与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进行结合,能够构建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的创新模式与有效路径。

2 “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耦合性

2.1 “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产教结合战略的不断调整,工匠精神逐步发展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主要包括:一是爱岗敬业,指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工作、尽职尽责、踏实认真的职业态度。二是精益求精,要求工作者追求工作品质,对生产工作的每个步骤及所需要的技术手段都凝神聚力。三是坚定专注,指工作者内心坚定、耐心包容的职业精神。四是推陈出新,要求工作者追求创新与革新,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第一动力。五是团队合作,指工作者重视团队协作共进,攻克难关,追求个人发展与团队事业的“双赢”。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实质是社会大众所要求的道德修养和伦理精神在职业领域的集中表现。

2.2 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

职业素养是对工作者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包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合作共进等优秀品质。从这个角度而言,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在对工作者综合性评价上,具有极高的耦合性。高职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学之外,更要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据国外学者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职业素养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第一是被称为冰山之下的“隐形”品质,如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第二是作为冰山之上的“显性精神”存在的职业技能[1]。后者可以通过专业职业技能考试、学历证书等进行量化和考评,前者则属于德育内涵,必须通过全过程、全方位、持之以恒且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养成。

2.3 “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耦合性分析

“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要求学生在教学中习得较高水准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培养出以敬业、爱岗、务实、认真、合作、创新为核心的职业意识与态度。“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素养发展的新要求,它在职业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延展出了严谨务实、团结合作、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等精神品质,是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专业技术人才所必须重视的关键一环。“工匠精神”中的内涵元素与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进行结合,能够构建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的创新模式与有效路径,对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高水平职业素养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3.1 “工匠精神”有利于激发高职院校学生清晰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工作者在特定的社会、职业环境中、在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与其所择工作有关的精神理念[2]。“工匠精神”运用在实践工作中,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工作者在娴熟完成工作业务的情况下勇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品质。这种具有创新性的变革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意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度学习与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按照内心所遵循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3.2 “工匠精神”能够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看法及其表现形式,比如思考方式、工作倾向、独立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的观念[3]。“工匠精神”要求工作者对待工作要秉持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在职业选择之初就树立自我认知意识,培养学生发展自我剖析能力。与此同时,结合“工匠精神”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端正职业态度,进而提升对职业的认同感,才能获得职业发展主动权;在传授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更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敬业、爱岗、务实、专注、创新的精神态度,大大提升职业素养水平。

3.3 “工匠精神”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工作者从事社会工作所涉及的相关伦理价值、情操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和业务标准,同时又是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与义务[4]。“工匠精神”当中所包含的职业道德范畴主要是敬业爱岗、团结合作、务实严谨等伦理价值。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习得和培养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锻炼出“工匠精神”。所以,“工匠精神”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专业技能得到充分发挥。

4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水平及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真正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职业价值和道德理念,符合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水平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工作中,本次研究共计发放758份问卷,回收723份问卷,回收率95.38%,通过分析数据可知目前高校职院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现状面临以下情况。

4.1 学生缺乏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职业意识涣散

问卷中对于“是否有清晰的职业规划”,83.7%的学生选择了“否”,仅有16.3%的学生较为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在“所学专业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联性”中,超过60%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不会从事与高职教育相关的工作。从数据中可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完整的自我认知,不清楚自己所具备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欠缺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对所学的专业认知低,对所学专业涉及的相关职业范围认识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缺乏追求与规划。职业意识是职业规划的基础,只有拥有明确的职业意识,才能更有效地将所学专业技能运用到职业活动中,谋取专精尖发展。

4.2 课程教育侧重于技能教学,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发现,73.4%的学生表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于专业涉及的相关职业领域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伦理道德讲授不多,或者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实际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职业素养培养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却始终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培养方案,在教学环节中依旧更加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育,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职业素养培养出现空缺,导致部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不够,以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也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下市场对高水平职业素养人才的要求。即使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发展、自我认识等职业素质培育课程,但课程内容陈旧,教师上课拘于说课形式,难以启发学生的兴趣。

4.3 校企合作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职业态度有待提高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7.3%的学生认为专业实习学不到职场知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才选择实习。因此,在高职课堂中,关于职业发展、就业环境、社会格局、自我认识等大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学生难以切实学习体会。虽然现在高职院校都将专业实习和实训环节作为考评学生合格的关键,但并没有将目前的市场发展需求、企业内部环境等深层次因素考虑到职业素养培育的工作中,校企合作不够踏实,形式流于表面,无法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日常职业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5 “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国家提出职业教育将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为新时代培养“工匠”接班人的有力保障,同时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有着极强的推进作用。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职业人才支撑点,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一定要全面贯彻培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这一最高精神追求的目标要求,在高职院校内搭建起一个高效的培养平台,在做好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塑造出更多真正的“大国工匠”[5]。

5.1 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要想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传承“工匠精神”,必须构建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借助校园文化这一隐形的育人阵地,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高职院校应该吸取优秀的企业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品牌宣传效应的“教学实训工作室”“网红企业展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职业自豪感[6]。在技能大赛、校园活动中植入“工匠精神”细胞,通过多媒体平台,实时推送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行业领军人物的突出贡献以及校内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推崇。在教学活动中革新传统的互动形式,通过第二课堂、寝室文明建设等素质培育内容,使学生自觉养成严谨、踏实、认真、团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习惯,为提升职业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5.2 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实现教学与实践育人

从“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必然要以培养学生的理念与价值观作为基石。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所有环节,从开学入学到步入职场,让“工匠精神”浸润课程教育的全过程。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强化专业课的课程育人功能,将与专业相关的大国工匠事迹、校园典型人物事例引入课堂,“授业解惑” 与“传道”并重。94%的学生认为培养工匠精神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习得,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性,在日常实践教学中设置与市场行业标准相一致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培养学生严谨、务实、求精的职业意识,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协作共进、推陈出新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融会贯通。

5.3 重视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学队伍

“工匠精神”不仅仅要作为学生培养的指导,还应当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要求,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增大师资力量投入,巩固教师团队成果,重视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建设一支有着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素养水平高、实操经验丰富的名师工匠队伍,是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时更新教学理念、深化知识结构,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创新课堂授课方法,运用“互联网+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方式,以高质量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抓住高职学生的群体特征,设计符合高职学生情况的教学内容,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

5.4 通过竞赛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工匠精神的自我意识

“工匠精神”十分重视对专业技能本身的把握,缺少过硬专业技能的支持永远无法称得上“工匠精神”。通过技能大赛的形式,可以有效助推整个专业教育领域的水平提升,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注重参与技能大赛活动,引导专业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自觉走好专业技能创新提升的成才道路[7]。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技能大赛的重要作用,依托于技能大赛这一专业平台,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与弱项,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严谨踏实、认真求精的职业价值观。高职院校还可以在校内组织各种的技能大赛,将其作为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水平一种方式,将比赛成绩纳入到学生日常考核之中,增强学生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还应当在技能大赛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好引导工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比如不善与人沟通协作的学生,要注重引导其合作、共享思维模式,帮助其适应团队协作的工作模式,提升其沟通能力,对于粗疏大意的学生,着重引导他们去做一些细腻的技术工作,培养其耐心与细节把控能力。

5.5 加强校企之间纵向融合,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工匠精神”

要真正让学生能够接受并践行“工匠精神”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教学活动,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磨砺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加强校企间的纵向融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引入优质企业投入日常教学,使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实践实现对口对接,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让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的课后老师,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实践相结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8]。在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用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操作标准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学生在职业活动中与真实的就业环境、企业环境进行互动,在三方合作互动中感悟职业发展规律与自我能力的提升[9]。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的“最佳职员”走进课堂讲授实际的职业活动,通过实践教学把“工匠精神”引进课堂,帮助学生内化于心,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道德伦理、精神价值进行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使校企合作发挥最大成效,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6 结语

“工匠精神”在中国历史中由来已久,并在不断发展演化中吸收各种思想内容,形成现有的精神体系,是专业人才的精神内核,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一定要将做好“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精神内核深深植根于我国专业技能培训之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专精尖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工匠神形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工匠赞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