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护士过渡期现状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2-11-26王祎雅李乐之张栩彰李宁杨小文

军事护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过渡期正念暴力

王祎雅,李乐之,张栩彰,李宁,杨小文

(1.中南大学 湘雅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2.湖南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护士流动性增加,护士短缺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大多数新入职护士(以下统称新护士),在过渡期会因适应不良而产生转型冲击、倦怠等,甚至离职[1-3]。这不仅影响患者健康结局,还会增加人才培养成本。因此,在过渡期给予新护士支持十分必要。本文从新护士过渡期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对新护士过渡期的重视,帮助其平稳过渡。

1 新护士过渡期特点

国内将新护士定义为工作时间≤1年的注册在职护士[4]。过渡是从一种状态或环境向另一种转换的过程,最终会导致自我改变[5]。新护士的过渡是在职业生涯初期对个人和职业角色进行适应、调整的过程[5]。Duchscher过渡阶段理论[5]将新护士第一年的过渡经历分为操作、生存和领悟3个阶段。第一阶段(前3~4个月):新护士满怀期待进入临床并努力完成护理工作。随后,在适应新环境、新角色的过程中,她们逐渐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差别。这种差别连同沉重的工作负担会使其产生一系列情绪,包括焦虑、自我怀疑等。此阶段往往会出现转型冲击[6]。第二阶段(4~8个月):新护士仍感到沮丧、疲惫,但会逐渐“愈合”。同时,随着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她们越来越适应护士的角色。她们渴望被“放手”,但又害怕犯错。此外,她们对原有的职业观念产生质疑的同时,也开始规划长期的职业目标。第三阶段(9~12个月):新护士褪去初学者的外壳,有能力去帮助同事。但是,大多数护士感受到“自己处于权力等级的底层”。这些护士会因不被重视而产生不满,工作动机下降,甚至产生离职想法。

2 过渡期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2.1 转型冲击 当个体由已知角色转变为陌生角色时,由于知识、责任等变化而出现怀疑、迷失及定位不明等消极体验,即为转型冲击(transition shock)[6]。转型冲击是新护士过渡期最先出现的一个阶段,会对患者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6]。转型冲击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7-9]表明,改善外部因素,如提升临床老师带教行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向新护士提供支持等,可以降低其转型冲击程度。内部因素如积极的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与转型冲击呈负相关[9-10]。心理韧性与转型冲击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11]表明,心理韧性强的新护士出现转型冲击的程度较低。另一项研究[8]表明,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间不存在相关性。但这两项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均为横断面研究且测量工具不统一,限制了结果的信度。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两者间的关联。

2.2 睡眠障碍 新护士是一类处于特殊阶段的人群,其睡眠健康也需要研究者的关注。一方面,由于知识技能不足、工作量大、工作环境陌生且复杂等,新护士在过渡期遭受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夜班导致生物节律出现紊乱。因此,新护士更易出现睡眠问题,尤其在第6周至6个月[12]。睡眠不足会影响护士的临床判断,不仅会危及自身健康和患者安全,还会增加新护士离职风险。Han等[13]研究显示,有明显睡眠问题的新护士离职率更高。因此,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应密切关注新护士的睡眠状况,提供睡眠支持。此外,新护士存在睡眠困扰的原因也需进一步研究,以促进干预的实施。

2.3 工作方面

2.3.1 工作场所暴力 工作场所暴力分为外部暴力与内部暴力,主要包括身体、言语、心理暴力及性骚扰4种类型[14]。一项研究[15]调查了312名新护士在过去1年遭受暴力的情况,结果显示,遭受语言暴力为59.6%、暴力威胁为36.9%、身体暴力为27.6%、欺凌为25.6%。邓玉泉等[16]研究发现,新护士遭受暴力比例为68.33%,言语暴力居多。暴力对受害者身心和工作造成巨大影响,如应激障碍、倦怠、离职等[15]。

2.3.2 倦怠、离职 新护士处于适应期,能力不足,面对庞大的工作量,很容易出现压力、疲惫等,进而发展为倦怠。研究[2]发现,受消极情绪、职业价值观和核心能力等因素影响,新护士表现出中等水平情感耗竭以及低水平成就感,且50%以上的新护士对目前工作状态不满意,这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和人才保留提出挑战。离职是全球护士短缺的重要原因。对新护士而言,从学校到临床的过渡充满挑战,她们可能面临更大的离职风险。研究[17]表明,6.7%的新护士有强烈的离职想法。消极的工作环境(如归属感缺失、管理层支持不足和水平暴力等)、工作量大、工作-生活失衡等与新护士离职息息相关[18]。但目前研究聚焦的倦怠、离职影响因素大多是负面的,未来需要探索积极的人格特质、领导力、工作环境等与新护士倦怠、离职的关系。

2.3.3 患者安全 新护士过渡期是一段在临床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由于知识鸿沟,经验不足,新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很容易出现不良事件,如用药错误等,对患者安全造成威胁[1]。因此,新护士与患者安全间的关系需被予以重视。李靖等[19]的研究发现,新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整体偏正向,但对不良事件上报不积极。不良事件上报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因此,需进一步研究新护士不良事件上报的促进和阻碍因素、新护士对患者安全认知或态度,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3.4 能力不足 新护士在过渡期容易出现能力不足。国内研究[20]发现,新护士批判性思维及研究能力相对较低。国外研究[21]发现:新护士具备基本实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但病理生理知识相对薄弱,缺乏高级护理技能和医疗设备操作能力等;除了“硬能力”外,这些护士还需进一步提高批判性思维、治疗性沟通、团队合作及决策能力等“软能力”。这些能力是新护士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未来的研究需要去探索这些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哪些能力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密切相关,从而为患者创造安全的护理环境。

3 过渡期干预进展

3.1 教育干预 Kenny等[22]总结并评价了130项有关过渡期培训项目的研究,包括导师项目、领导力项目等。结果显示,这些项目可以提高新护士临床知识与技能,有利于护士保留等。吴晓舟等[23]引入了国外新护士培训模式-企鹅式培育。干预内容为以新护士为中心,成立包括专业导师、学习伙伴、精神导师在内的企鹅式培育团队,分别负责新护士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及态度培训;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减少负性工作体验,形成积极融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但该研究中仅纳入手术室护士,在其他科室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魏丽娟等[24]将临床急救案例与高仿真模拟技术融合到新护士急救能力教育培训中,模拟的内容包括病情观察、配合抢救、急救设备与药物的使用等。结果显示,该培训方法有助于提升新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此外,宋娜等[25]基于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使新护士沉浸式地学习,能够提升新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专业能力。借助新科技,如人工智能、沉浸式设备等来提升新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可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3.2 心理干预

3.2.1 正念减压疗法 正念减压疗法是一种系统的正念冥想训练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等领域。朱丽娜等[26]采用正念减压疗法对新护士进行干预,干预内容包括正念饮食、呼吸等。结果显示,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降低新护士的职业倦怠,提高其心理弹性。但该研究设计不够严谨,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Morrison Wylde等[27]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正念干预,手机正念干预更能提高新护士正念能力、同情心满意度,降低倦怠。未来的研究可以在验证正念减压疗法效果的基础上,探索更有效的干预形式。

3.2.2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理论由Beck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在对应激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Sampson等[28]基于该理论设计“MINDBODYSTRONG”方案,即每周接受8次认知行为技能训练,包括关爱心灵、关爱身体、锻炼技能3个部分。结果显示,干预组心理健康程度、工作满意度及健康生活行为均明显改善。但是,该研究样本量较小,没有进行随机抽样,且组间可能存在沾染。因此,该方法的有效性及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3.2.3 积极心理干预 积极心理干预是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心理疗法,旨在提高积极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刘春慧等[29]结合新护士心理状况、职业特征和培训目标,从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层面开展为期8周的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后,明显降低新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孟召霞等[30]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对新护士进行为期5周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构建幸福联盟、发现自身优点、与压力共舞、学会感恩及规划未来等五大主题,并通过团体活动及家庭作业以培养新护士积极的情绪体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明显降低了新护士转型冲击的程度。但该研究没有进行随访,无法得知其远期效果。

3.2.4 同辈支持干预 同辈学习基于“经验、理解和知识建构在人类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理念,包括结对学习或小组学习等类型[31]。Palsson等[31]通过类实验研究,将新护士两两配对成组,每组分配一位导师,为其提供支持并参与该组的反思活动(干预时间为3个月),结果表明,同辈学习可使新护士在交流、反思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叶赟等[32]采用同辈支持网络小组,选择年龄、工作等与新护士相似的同辈给予其针对性的帮助,以缓解新护士在新工作环境中的不安情绪。但该研究干预时间短、样本量小,且不是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有待验证。

4 小结

本文总结了新护士过渡期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有关干预。该领域存在的不足如下:对新护士面临的问题关注不够;过渡期干预以培训项目为主,偏向于新护士能力的培养,而对其心理、身体健康、过渡体验等关注较少;干预性研究质量不高。建议:可通过质性访谈了解新护士过渡期的真实体验及需求;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干预性研究,寻找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重视工作场所暴力对新护士的影响,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团队氛围。

猜你喜欢

过渡期正念暴力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暴力”女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英媒称英国欲延长脱欧过渡期至2020年后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