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相关人群心理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2022-05-08余琪柯欢韩贇胡莉莎刘雅莉张立秀

军事护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文人群护士

余琪,柯欢,韩贇,胡莉莎,刘雅莉,张立秀

(湖州师范学院 医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环境封闭、仪器设备众多、患者病情危重,给ICU患者及其家属甚至在ICU工作的护士带来一系列心理应激压力。而ICU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及患者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研究[2]表明,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为3.7%~43.73%,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情感负担。高工作强度及高压力负荷的ICU护士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甚至造成高离职意愿倾向[3]。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关于ICU相关人群心理健康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了解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计量学研究文献[4],以“心理”or“情绪”“ICU”or“危重症”or“重症”和 “psych*”“ICU”or“intensive care unit”or“intensive care”or“critical care”or“critical illness”分别为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检索的主题词,中文数据库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英文数据库选择核心合集,类别选择“article”分别进行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至2021年9月16日。共检索到文献记录383条中文文献、1599条英文文献。通过去重并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终获得中文文献156篇,英文文献260篇。

1.2 数据转换与处理 将最终纳入的中英文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由于文献数量较少,将时间分区设置为1年,阈值(Top N per slice)算法设定为“Top 50”。通过对文献的年发文量分布、国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

2 结果

2.1 年发文量情况 研究者通过统计2000—2021年每年发文数量篇数,分别描绘出近20年国内外ICU相关人群心理研究文献数量的趋势图,见图1。近20年该研究领域文献的年度发文数量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中英文文献均分两阶段:中文文献在2000-2017年为缓慢发展阶段,年发文不超过10篇,在2017年后发文量增长幅度较大;英文文献在2000-2013年为缓慢发展阶段,2013年后发文量迅速增长。

图1 近20年国内外年发文量趋势图

2.2 发文国家及机构分布 国外研究中发文国家涉及49个国家,其中发文量前5名分别为美国(86篇)、英国(25篇)、澳大利亚(24篇)、加拿大(16篇)、巴西(15篇)。CNKI数据库中发文量前5名的机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15篇),其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7篇),同济大学附属医院(6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篇),北京大学附属医院(5篇)。研究机构多是大学的附属医院,且近4年该研究领域逐渐得到重视。WOS数据库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匹兹堡大学(6篇),与加利福尼亚大学联系紧密,其次是英国伦敦大学(5篇)、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医院(5篇)和奥尔胡斯大学(5篇),跨校合作的国家主要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主。总体上合作较稀少,说明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

2.3 关键词分析

2.3.1 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章的核心概括,而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可以通过高频关键词来反映。国内外该研究领域排名前10名的高频关键词,见表1。

表1 国内外ICU相关人群心理研究高频关键词及中心性

2.3.2 关键词聚类 为了进一步归纳该领域的研究主题,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在CiteSpace中选择分析关键词,对其进行聚类。国内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为“ICU”“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心理状态”“心理护理”“心理干预”“ICU护士”“生活质量”“转出患者”“危重新生儿”和“实践”。国外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为:“adult”“anxiety relatives”“nursing”“uncertainty”“preterm infant”“family-centered care”“qualitive research”“posttaumatic stress disorder”和“intensive care units”。国内外研究热点主题涉及热点人群、负性情绪、评价指标、护理模式等。

2.3.3 关键词突现结果 为了揭示某一关键词的兴衰变化,对中英文数据库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由于2011年之前的突现词强度低,故国内外关联强度排名前10位的突现词的时间从2012年开始,见表2。

表2 排名前10位的国内外ICU相关人群心理研究突现词对比表

3 讨论

3.1 国内外ICU相关人群心理研究相关研究特点 从发文量和时间上看,近5年来国内外发文量增长较多,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可能与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的全面需求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有关,如美国国立心理健康研究所于2015年发布心理健康战略规划(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strategic plan)[5]、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6]中提出要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从发文地区上看,国内外高发文量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各地区间合作及联系的紧密性欠缺,今后应加大各个地区的ICU相关人群心理研究与合作。此外,我国的文献数量和质量同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故今后研究不仅要提高发文数量,还应注重质量改进。

3.2 ICU相关人群心理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3.2.1 ICU心理研究相关人群及研究内容 从关键词聚类结果可看出该领域研究热点人群主要为ICU患者、ICU护士和ICU患者家属,其中国外不少研究开始关注到ICU新生儿父母的情绪问题。从研究类型及内容上分析,国内研究类型主要包括描述性研究(48.7%)和干预性研究(35.3%),其中描述性研究多为横断面调查,针对ICU相关人群负性情绪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而国外多为描述性研究(52.3%),主要阐述了ICU相关人群消极情绪水平并分析其原因。研究性质方面,国外学者更加注重对ICU相关人群复杂多样的心理情绪进行质性研究,占比26.9%,而国内只有7.1%,且国外采用质性访谈对其心理状态评估的起步较早,研究内容更深入。此外,国外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可为我国对ICU相关人群心理状态的变化研究提供借鉴。

3.2.2 ICU相关人群心理健康情绪与干预措施 国内研究归于心理健康护理措施的关键词和聚类为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等;而国外研究为随访、以家庭为中心等。为解决ICU患者及其家属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升其生活质量,国外发达国家较早就设立了ICU后门诊[7]、ICU咨询服务[8]等,帮助其重返社会,但也存在缺乏资金支持、如何有效实施个性化干预等问题。Cox等[9]证实了远程电话正念疗法改善负性情绪的有效性。日记可以作为沟通工具、患者康复工具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策略[10]。目前国外开展的关于积极心理情绪的探索可给我国研究者提供新的方向,如Calhoun等[11]基于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模型制定干预措施。总体上,国内外心理干预的研究仍较少,存在样本量小、测量方法不统一、干预时间短等问题,其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3.3 文献分析对我国ICU相关人群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3.3.1 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ICU相关人群心理研究起步不晚,但上升趋势不如国外显著。近年来PTSD、PICS、PTG成为危重症护理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可见心理研究方向不仅关注负性情绪,还关注正性转变,但当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情绪的发病率、影响因素等方面[12-13]。目前国内尚未有适合我国本土的理论体系建立,需要不断探索并系统应用。林琪等[14]的研究发现,感恩和心理弹性对PTG发挥间接正向作用,建议未来可以纳入更多的变量以挖掘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与潜在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应提升ICU心理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制定出适合ICU相关人群的特异性评估量表,提高ICU心理研究专科性和实用性,构建心理介入护理和自我护理体系,提高ICU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ICU患者的临床结局。

3.3.2 加大多学科团队合作 心理健康是个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问题,经分析国内外研究中关于负性情绪的聚类和高频关键词有PTSD、焦虑、抑郁等,可见心理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发挥各自学科特色和技能手段,从而提升患者医疗服务的舒适性。Peris等[15]通过心理干预团队提供24 h床边教育干预、咨询和压力管理服务,并促进以家庭为中心的决策,结果证明其能有效降低ICU患者PTSD的发生率。目前,我国多学科诊疗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开展深层次合作,构建数量和人员配置比例合理的团队,从而为患者提供系统且规范的护理干预。

3.3.3 提升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聚类ICU护士的高频关键词、突现词为心理资本、组织支持。ICU护士的心理健康间接影响了护理服务质量,故其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目前国内外学者采用多样的干预研究证实了对ICU护士负性情绪改善的有效性。通过正念干预课程[16]、基于员工援助计划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17]、叙事护理[18]、情绪调节计划[19]、自我护理策略[20]等可以有效改善ICU护士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3]表明,可以通过降低护士抑郁、倦怠症状和提高职业生活质量来降低其离职倾向,因此应提升ICU护士的组织支持感和工作幸福感,如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构建磁性医院关爱文化等,认可和尊重护士的价值,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间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4 小结

目前我国相关研究正在不断多元化,研究内容亦紧跟当前疾病谱变化,总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国外高质量文献相比,应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提高研究质量。

猜你喜欢

发文人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