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原则探析

2022-11-26凯,马

岭南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马克思主义

李 凯,马 忠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重新架构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人类进入网络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根源于特定的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映着特定的社会存在,在此意义上,传统意识形态已经发展演变成一种崭新的网络意识形态样态。话语权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统治权,建设话语权是新时代做好做实做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手段。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将直接决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目标指向、发展途径和效能效果,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一、科学性原则

新时代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这一原则不仅符合网络社会的新特点和新要求,还符合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坚持和完善党的科学领导,坚持和贯彻科学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科学的理论指导等。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科学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20,随后在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2]从中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所应遵循的最核心的原则,也是最大的优势。

从意识形态的本质上讲,意识形态与政党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为了维护一定阶级的利益;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思想武器,一个政党若是想获得源源不断的执政力量,其推崇、倡导的意识形态就必须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当代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要想获得话语权,都离不开其政党的科学领导。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正是在党的科学领导之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始终发挥着引领方向、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新中国成立后,宪法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意识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坚持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科学领导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坚持的一项重要的原则,是党百年历程中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

立足现实看,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对中国而言,也是当下乃至之后很长时期的一个重要国情。在信息时代,网络不仅仅意味着信息传播与获取的进步,更是当下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网络的去中心化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直接挑战着政党的舆论控制能力,过去那种威权式的意识形态灌输受到影响,数字化生存方式使人们的身份虚拟化,这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坚持党的科学领导是新时代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本原则,我们要一以贯之。

坚持和完善党的科学领导,首先要全面体现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话语内容体系、话语形式体系、话语传播体系和话语环境体系的建设上。比如,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内容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坚持和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要体现和反映出党的全面领导在我国我党发展历史、特别是意识形态发展历史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重大经验;还比如,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体系建设的操作者和管理者必须坚持和接受党的全面领导,传播体系建设的架构和设计必须体现和反映党的科学领导,传播体系的改革及其传播策略的优化等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各项方针和政策的要求;等等。

坚持和完善党的科学领导,其次要体现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各部分的各环节各层面上。坚持和完善党的科学领导,不仅体现在四大体系的每一个部分和方面,同时还要体现在每一个部分内部的各环节和各层面上。比如,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环境体系的建设中,经济环境必须是建立在党的科学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科学体现和有效互动,是公平正义和效率两者的共同体现,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两极分化;还比如,政治环境必须是党的科学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和政治制度环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等等。

坚持和完善党的科学领导,最后体现在要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不断地完善党的科学领导,不断地加强和提高党的科学领导的能力和水平。党的科学领导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原则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党的科学领导既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必须加强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既有先天性的属性,也具有后天性的属性。我们在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党的科学领导、坚持党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全方位、各方位、各层次、各环节的科学领导;同时,我们要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不断提高党的科学领导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科学领导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这不仅要求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思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还要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特别是要掌握网络技术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等。

(二)坚持和贯彻科学的发展理念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3]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和各层面,构建新发展格局。[4]7新发展理念这一科学的理念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当前霸权凌厉、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中,若没有科学的理念指导,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有旁落的危险,只有完整、准确、全面地坚持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更高质量的发展。

首先,要以创新理念激发活力,把创新摆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很多内容,既有宏观层面的四大部分的创新,也有中观层面即四大部分内部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创新,还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网络技术、传播技术、接受方式、表达方法等创新。

其次,要以协调理念汇聚合力,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协调好经济建设工作与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关系,协调好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与多元社会思潮的关系,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整体性。

再次,以绿色理念提升品质,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全过程,丰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内涵。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容体系建设中,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战略、原则、政策、要求等内容进行重视和传播,使更多人进一步知晓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绿色发展的主要要求等等,并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文明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体系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使用绿色环保的科学技术、传播工具,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环境、节能环保、防治污染、循环利用等绿色理念。

然后,以开放理念构建格局,重点推进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观念的开放、内容的开放和途径的开放。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容体系建设中,更加有效地传递党和国家全面扩大开放的新理念,使全世界和全国人民都清楚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更加有效地传递党和国家全面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使全世界和全国人民知道开放的最新举措是什么,有针对性地积极地投身到开放的新领域、新行业、新市场中大展身手;等等。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体系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要开发和运用最好最新的传播科学技术,也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科技成果的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实现科技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提高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以共享理念夯实根基,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容体系建设中,既要传播共建共治共享的先进理念,也要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管是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容体系建设中,还是传播体系、环境体系的建设中,都要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坚持和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共享理念的践行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带来强大动力,它既可以在宏观上也可以在微观上促进和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

(三)坚持和发展科学的理论指导

但凡科学技术兴盛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总会异常自由与活跃。比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电子、伦琴射线、放射性元素纷纷发现,不断突破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古典物理学传统,诱发了“物理学危机”。相伴而生的是意识形态领域唯心主义趁虚而入,认为原子是物质始基的传统唯物主义遭到挑战,“哲学危机”应时而生,一些科学家、哲学家从牛顿的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的同时,在世界观上认为“物质消失了”,否认和怀疑物质的客观存在。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过分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构造起了“经验批判主义”,吸引了不少思想家,造成国际工人运动内部大幅度思想混乱与信念动摇。在此危机关头,列宁清醒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马赫主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完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粉碎了马赫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为布尔什维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风起云涌,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网络带来了生产生活各个领域革命性的飞跃,这加剧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意识形态领域的空前活跃,社会思潮的传播扩散倍增,各种杂音难以掌控。《人民论坛》自2010年开始对国际国内重大思潮进行了梳理归纳、分析研判,发现十年来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主义、霸凌主义、反智主义、平等主义、生态主义等三十多个社会思潮发展流变,以多样化形式在大众中传播、扩散,争夺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受众,甚至不少错误的社会思潮通过消解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威胁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压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言语”“说话”交流活动的产物,话语既要有理论的基础,也要有交流的主客体对象的预设和存在。“言语”和“说话”作为活动,具有一定的过程性,“言语”和“说话”的行为过程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话语生成的过程。在话语生成的过程中,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论是话语生成的基础条件。理论是语言中的文字著作和成果,如果缺乏理论特别是专业理论知识作为话语的基础,话语势必是不成熟的,也难以形成具有强大话语权的话语体系。理论也只有转化为话语,才能进一步通达大众,推动实践的发展。同时,话语与理论在生产、传播、接受等整个流动过程中都存在区别:包含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在表达方式上侧重于静态的文献,一般是以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作为载体,传播方式更多的是单向传播,其受众也偏向于官员、知识分子等精英阶层;话语可以通过更加多样的方式进行呈现,比如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等等,在传播上更具互动性,也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其受众也更广泛,各种层次都可以照顾。可以总结为,理论的特征是静态的、单向的、精英的,话语的特征是动态的、多向的、大众的。

理论是话语的基础,坚持科学的理论,建构科学的话语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要保证话语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就是要保证话语的基础——常识和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也可以说,理论是话语权的内在本质。话语是以理论为基础的,理论以话语为具体的呈现方式,理论通过话语才能更好地通达大众,走向大众,释放强大的解释力。因而,从理论上讲,话语权的本质是话语背后的理论的影响力,理论的影响力越强,其话语就越流行,受众就越广,话语权相应地就越强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从众多思潮之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话语体系,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因为蕴含着强大解释力。马克思主义从未过时,“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5]66基于此马克思主义话语就能不断生根、开花、结果,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导话语权建设。面对当前网络社会多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只有在理论上保持清醒,毫不动摇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凝固全国人民的认同和信仰。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同各种不良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进行强有力的斗争。

二、人民性原则

人民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党的人民性原则,他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新时代,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毫不动摇遵循人民性原则。

(一)坚持为了人民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所以说,不管是党的根本宗旨,还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其都包容着一切为了人民的原则和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2]

一方面,坚持为了人民体现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意义上。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事关党、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力量源泉,从根本上说,其意义的汇合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质。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内在地包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还是热情高涨的建设时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栉风沐雨,初心从未改变,中国共产党越是长期执政,就越不会忘了人民。其次,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统一的,民富才能国强,国强保障民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价值旨归还是为了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也必然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后,人民利益不仅包含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也包含人与人关系之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之凝聚力和向心力本身就是人民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团结强大才能铸就中国人民新的辉煌。

另一方面,坚持为了人民体现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目标上。究本究源,新时代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41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为人们谋幸福的理论,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人民性始终贯穿于其中,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就是要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网络社会的话语影响力,归根到底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411。

(二)坚持依靠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有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新时代,依靠人民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讲,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现实的人”的大多数,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6]153,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另一方面,“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7]254一般来看,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决定社会历史前进方向的核心力量,因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全党全社会都要营造一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良好社会环境,让一切群众智慧的源泉充分涌流,用群众智慧建设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从中国共产党宝贵经验的角度来说,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战胜各种挑战、实现各种成绩的根本保证。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就无往而不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总结人民群众经验与智慧,不断创新理论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历史也是群众智慧充分涌流的历史。只有在坚持人民性原则的基础上依靠人民,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才能继续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建立起强大的话语权。广大的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传播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作用,从而自觉学习、运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社会也要加强引导,使人民群众自觉意识到自己就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主体,树立责任意识,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更加深入网上网下人民生活。

(三)坚持人民评判标准

坚持人民评判标准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识形态话语权评判标准在人民,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人民评判标准。

哈贝马斯曾有言:“一套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首先经过心理说服,使群众认同其理念,这是意识形态确立的首要步骤——符号化。”[9]79意识形态话语在传播过程中,人民既是主体也是受众,是积极的参与者,会对意识形态话语进行分析、归纳和选择,不能贴近人民群众,不与人民群众利益保持一致,不被人民群众心理认同的意识形态话语,人民就不会接受,也不会进一步主动传播,这样的意识形态话语就不具影响力,也就没有话语权。“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0]82任何意识形态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首先不会从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论逻辑上去思考是否认同,而是以现实利益为基础,考虑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如果在某种意识形态的指导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那么人民群众就会从心底里认同它,意识形态及其话语就具有了生命力,就会形成强大的话语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次世界性的大灾难,在这次前所未有的世界公共卫生危机面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党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国将人类整体的、长远的、共同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提出了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携手国际社会联合抗击疫情;在地球的另一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却拖欠世卫组织会费,扬言退出世卫组织,推卸国际责任,肆意践踏他国人权,污名他国抗疫成果,借疫情频频制裁他国,扬言“疫苗优先美国使用”、“是时候让世界卫生组织为此负责”。面对不同的意识形态话语,世界各国人民做出了选择,中国在全球抗疫中做出的努力得到了多国媒体的高度评价,多国也积极响应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守望相助,风雨同舟,而个别国家苦心经营的“民主”幻像却被“私利优先”的单边主义话语无情戳破。由此观之,人民是历史的“裁判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评判决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是否具备话语权。

三、辩证性原则

“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11]辩证性原则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切实遵循辩证性原则,树立辩证思维,正确认识和处理话语权建设中的一系列辩证关系,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包容性与斗争性相统一、时度效相统一。

(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坚持继承性原则就是要对原有事物中的合理部分实现接续,在否定中肯定,在克服中保留。“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6]669马克思这一经典论述告诉我们人们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创新历史,在意识形态领域,意识形态话语及话语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继承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的。泱泱中华,文明博大,承载了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子孙共同的文化基因,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只有扎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土壤,从中吸收营养,才能更好地被中国人民所接受。近代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培育和创造出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精神谱系、理想信念、时代文化等等,这些都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所要继承的伟大文化财产。立足新时代,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项赓续传承的事业,我们要坚持继承性原则,在历史中汲取优良养分,从过去拓展未来。

坚持创新性原则要求旧事物不断吸收新的要素向新事物发展。回望走过的路,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围绕中心工作进行话语创新的历史,在革命时期,围绕革命的时代主题与历史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话语体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兵民是胜利之本”“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话语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成为时下中心任务,党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对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探索,建构起了诸如“三个世界”等丰富话语;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一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干劲,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丰富发展了“中国梦”“全面小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等脍炙人口的复兴话语体系。展望未来的路,我们进入了网络智能时代,网络蕴含着巨大的变革力量,有着冲击一切旧的工业时代印记的内在冲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树立网络思维,遵循网络规律,充分利用网络精神、价值、技术、方法、机会等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实现全方位创新。

实地调查数据显示,珠三角有超七成的企业有招聘外籍员工的需求,但是这些有需求的企业当中有大部分(62%)表示招聘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外籍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这种人才紧缺的状态有可能不断加剧。由于外籍人才供不应求,珠三角企业普遍愿意支付比一般高校毕业生更高的薪酬。调查企业对应届外籍毕业生给出的起薪中位数为7 000元,而管理岗、设计岗以及技术岗的起薪则达到9 000元甚至更高。

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是相互统一的。坚持继承性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合理的取舍;坚持创新性不是离开传统另起炉灶,而是将旧事物中的合理部分发扬光大。继承是创新的源头,没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没有创新的继承是一潭死水,一株枯木。新时代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继承和创新的相互统一之中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以坚实的意识形态话语力量坚定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坚持包容性与斗争性相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意识形态领域,初级阶段的特征我们要始终牢记,既要认清当前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多种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并存的意识形态格局,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既相互对立、排斥、冲突,又相互依赖、转化、统一的辩证关系。网络时代,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空前加强,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日渐加剧,它们不断传播扩散、交流交锋、冲击对抗、融合共生,可谓河流激荡,涛涌波襄,在此境况之下,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坚持包容性与斗争性的统一。

坚持包容性原则就要承认和尊重各种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存在的合理性,反对和抵制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基础之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马克思曾有言:“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10]7这就告诉了我们精神意识多样性存在的正当性,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也是由人民创造的,它们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昭示着时代的晴雨变幻,反映着人民的社会心理,我们不能不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网络带来了信息传媒功能革命性的飞跃,在这样的条件下任何意识形态想要罢黜百家、一统天下也绝无可能。

坚持斗争性原则就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斗争方向,对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良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进行强有力的斗争。马克思曾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他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2]94毛泽东也说:“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3]230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错误意识形态、错误社会思潮斗争的历史,就是一部在斗争中不断提高话语权的历史。网络社会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这要求我们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艺术,提高斗争本领,在伟大斗争中建设话语权。马克思主义要在包容中吸收不同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先进和优秀的成分,在斗争中否定与批驳不同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落后和腐朽的成分,在包容与斗争的统一中不断提升话语权。

(三)坚持时度效相统一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4]198坚持时度效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新原则,我们要一以贯之。

所谓“时”,在宏观上指时代,在中观上指时期,在微观上指时刻,还内在地包含时势、时效、时机等内涵。“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时”的要求下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就要审时度势,宏观上从时代大局出发,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要求;中观上要切中当下时期脉搏,反映当下时期心声;在微观上抓住最佳时机,因时而动,及时发声,增强时效性。

所谓“度”,是指程度、尺度、限度、深度、分寸、火候等。若达不到度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超过度又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故而在“度”的要求下,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强调张弛有度,要不断满足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需求度,区分好对不同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的包容度与斗争力度,适度处理网络舆情,适度做好网络宣传,努力度量,尽量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防止极端化的话语表达与传播。

所谓“效”,是指效果、效益、效用等。效果最大化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效”的要求下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求务求实效,要顺应网络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适应网络受众的接受习惯,转变观念,提质增效,既切实提高话语权短期效果,又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切不可不计后果盲目建设话语权。

时、度、效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三者相互交错,互为依托,需要协同考虑,只有辩证地去把握,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追求效用,才能进一步优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路径,把具体对策精细化,从而夯实各个场域,打好组合拳,循序渐进,全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科学把握时、度、效的统一来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非常细致、艺术的工作,这对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智慧与功力是一个考验。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马克思主义
画与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陈年凡客创始人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