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22-11-26吕庆春

理论探讨 2022年4期
关键词:方向党员干部领导

◎吕庆春

云南大学 民族政治研究院,昆明650091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以自我革新的品格不断增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现代社会既创造着繁荣,也隐含着各种重大风险,人类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中国正处于“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关键阶段,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和稳定任务艰巨而又繁重,各种风险凸显,面临着各种重大风险考验。党要领导人民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习近平指出,党经历百年锤炼仍然朝气蓬勃,“原因就在于党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1]。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2]92。这既为新时代从严治党提出了方向,也是治党的根本要求。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提出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2]48等重大党建命题,并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2]48。不仅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任务,还提出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方面。“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3]。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艰巨任务中,党的领导干部要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意识,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增强忧患意识,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习近平指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2]97。通过政治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具有更强的政治担当;促使领导干部善于把握大势和全局,能够驾驭政治局面,自觉承担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有准备之战,赢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主动。

习近平指出,百年大党仍然风华正茂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2]67。党通过政治建设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在政治建设中提升党的政治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增强党的政治活力和执政能力,增强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把准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鲜明的特征,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可靠政治保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在党的政治领导下进行,把准政治方向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大政治课题。

(一)党的政治领导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优势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16。党在政治上的集中统一领导彰显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是经受各种考验和风险挑战的最大政治优势。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5]。如果没有党的政治领导,中国就有可能出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在重大风险的考验中就可能出现灾难性后果。有了党的集中政治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就有应对重大风险的主心骨,在重大风险考验面前就能稳住阵脚,做到临危不惧、有效应对。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可靠保障。党的领导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应对任何一次风险的政治保障,也是迎接任何一场“大考”的组织保障。有了党的政治领导,各级党组织就能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广大党员干部就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形成空前的战斗力。这样,就能从容地应对重大风险考验,化险为夷。党的政治领导是各族人民应对重大风险考验的最可靠保证。

有党的政治领导就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心骨,全国各族人民就能够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考验。习近平强调,“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3]。面对改革触及深层次社会问题和风险,面对国际局势云谲波诡,要想在改革中啃下难啃的“骨头”,有效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引起的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就必须自觉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习近平深刻地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6]102。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在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行动等方面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

有了党的政治领导和集中统一,就能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当中凝聚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磅礴力量。一是在应对各种重大风险中表现出果敢的决断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有决断和快速反应,有了党的政治领导,就能形成果敢的决断和迅速的反应。二是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有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能迅速统一大家的认识,进而转化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快速行动。三是形成快速而又强大的社会动员和资源汇集能力。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应对重大风险所需的人力和物质资源,进而形成应对重大风险的排山倒海之力。四是能做到令行禁止,形成坚定的执行能力。应对重大风险需要快速的推进力,这种推动力能迅速转化为特有的政治效能。因此,党的政治领导是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考验的强大政治优势所在,是中华民族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关键所在。

(二)把准政治方向避免颠覆性错误风险

在党的领导下把准政治方向既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提出的重大政治课题,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必需。习近平告诉全党同志,“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2]93。政治方向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是第一位的。“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2]93。可见,政治方向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条件下都是第一位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避免错误的航向。习近平对政治方向做了明确的指向,“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2]93。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需要牢牢把准和坚守的政治方向,一是崇高理想。有了理想就有目标,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党领导人民就会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进。要有鲜明的旗帜和坚定的道路引领才能把准政治方向,“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6]37。因此,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二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所要实现的坚定政治目标,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有了奋斗的目标才会有前进道路上清晰的政治方向。三是坚持党的基本遵循。党的目标和宗旨是确立政治方向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基本路线是政治的生命线,只有遵循党的根本宗旨和路线,才能保证党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效应对重大风险。

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繁重的国内改革和发展任务,复杂的国际局势和重大风险的考验,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习近平对坚定和把准政治方向作出具体部署,“就是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2]93-94。一是坚定政治方向对战略和决策的导向功能。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航。偏离或者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犯了方向性错误。方向性错误会导致战略性或颠覆性错误。二是坚定政治方向对重大工作和任务的指导功能。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否则,在执行和推进这些重大工作和任务的过程中会迷失政治方向,可能酿成重大错误甚至是颠覆性错误。三是坚定政治方向对工作和行为的纠偏功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能及时校准各项工作中的偏差,及时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的各项工作和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进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只有把准政治方向,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防范化解颠覆性错误的政治风险。习近平认为,把准政治方向必须做到“三要”。一要充分发挥政治的指南针作用。要求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二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到新时代重大工作中去,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避免在方向上出现重大风险和错误。“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7]。三要加强组织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2]94。党是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考验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坚强的党性,提高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三、增强政治忧患意识防范化解精神懈怠风险

党从诞生时起就面临着重重艰难险阻,在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和风险中发展壮大,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加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国际敌对势力走向联合,时刻妄想分化党和人民,经受着各种重大风险考验挑战。必须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始终增强政治忧患意识。习近平提出,“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8]15。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各种重大风险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振奋精神,勇于迎接风险挑战,努力防范化解精神懈怠的政治风险。

(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增强忧患意识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充满着风险挑战。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不断增多,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面临着艰巨和繁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任务,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重大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习近平指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8]16。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风险防范的一以贯之,就能做到有备无患,有效化解社会重大风险。

党具有深刻的忧患和风险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遇到很多激流险滩,面临很多重大风险。正如习近平所讲,“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8]18。改革开放越是深入推进,国内的利益关系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越有可能显现,加之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党会更多地面临重大风险的考验和挑战,这就越需要全党有忧患意识。这就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9]。党的执政地位是经过百折不挠的奋斗得来的,在执政过程中同样会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在新的重大风险考验中需要党的领导干部认真吸取国外一些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始终不忘初心,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提升驾驭全局和复杂形势的能力。其中,全党要把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党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具备政治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才能体现党的领导突出的政治优势,经受重大风险考验和挑战。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一是把忧患意识提升到治党治国的重大原则高度。“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8]5。要求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二是提出忧患意识是共产党人的重要责任担当。“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8]6-7。有了强烈的忧党、忧国、忧民意识,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和担当,也才能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压实责任。三是在忧患中警觉和警醒,以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在应对风险挑战中锻炼提高”[2]188。一个为民执政的党一直保持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政治担当,这样,就能不断警醒和完善自己,形成防范重大风险的先手,增强应对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在风险社会中形成很强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10]。需要在任何情况下对意想不到的事情都要有心理防范和准备,才会降低风险,减少危险,这是治国之中的恒常之道。习近平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11]。外部是逆风逆水环境,“黑天鹅”事件难以预防,“灰犀牛”事件难以避免;国内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会出现更多的“难啃的骨头”,难以解决的矛盾,难以应对和化解的重大风险,这就需要党员干部随时有如履薄冰之感,处处保持警醒,这才不会失去对重大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应对。

(二)防范化解精神懈怠引发的政治风险

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最容易出现精神懈怠风险。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难以预料的重大风险考验挑战。在繁重的任务和复杂的形势面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迎难而上,然而,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精神懈怠现象及其风险。习近平对精神懈怠现象及其风险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一是精神世界空虚,缺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缺乏精神食粮和精神寄托。“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6]76。二是思想道德滑坡。这很可能导致思想混乱和精神溃败,丧失道德和政治底线,酿成重大政治风险。三是理想信念缺失,缺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2]。四是贪图安逸,醉心于享受或享乐,失去奋斗的精神。“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6]76。必须高度防范、认真化解这些方面出现的精神懈怠风险。

精神懈怠风险引起了全党高度警惕和重视。习近平深刻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员干部要做到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之不易,必须努力防范化解精神懈怠风险。“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2]71。这些不易既是对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治国经验的精辟总结,也是针对现实情况给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警醒。

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越是进入更新和更高的发展阶段,越要尽力防范党内出现的精神懈怠风险。在执政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干部要不断警醒自己,杜绝贪图安逸享受、奢华腐败,防止骄傲自满,始终牢记初心,做到敬终如始,这些都必须振作精神,防范化解精神懈怠风险。习近平对此作出了深刻阐述。一是党员干部防范理想信念淡漠风险。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2]49。二是党员干部要摒弃平庸或中庸。“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13]。党员干部要积极进取,不贪图安逸享受,在工作上大胆开拓创新,一刻也不能乐于平淡,安于现状。三是激发党员干部旺盛的斗志,具有政治定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14]。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很多工作需要有韧劲去啃那些难啃的“骨头”,党员干部不能缺乏斗志和工作韧劲。四是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本领。“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2]53。要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提升个人的素质,增进党性修养,提高领导能力和应对复杂局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并夯实执政之基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件浩大而又艰辛的系统工程,既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很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很多难以预料的重大风险考验,迫切需要加强政治能力建设,需要党员干部具有良好的政治操守、高尚的政治品格、很强的政治能力。同时,党植根于人民,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实现者,党的伟大事业始终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此,党在长期执政中要防范脱离人民群众的风险,始终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党才能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

(一)以政治能力建设增强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本领

政治能力是执政兴国的重要体现,是完成政治任务和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强政治建设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2]49。一是党的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才能具有政治的坚定性,才能确保对党忠诚。二是具有政治能力和觉悟才谈得上有政治担当,进而出色地完成各项具体任务。缺乏政治能力和觉悟的党员干部再想体现政治担当也难以做到,更难实现为党分忧、为党尽职和为民造福,这就无言以保持政治本色。

在面临各种风险考验的新形势下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尤其重要。这既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体现。习近平站在讲政治和提升政治能力的战略高度,从新时代的新要求对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提高政治领悟和政治把握能力。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更应该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15]。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把党中央的精神贯穿到对形势的分析和把握、工作的推进之中。只有具有政治把握能力,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住政治方面的大势,形成把控政治全局的能力。二是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政治保持能力。“增强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15]。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现象中明辨是非,有正确的政治判断力。领导干部形成了明确的政治判断力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能从根本上保持政治定力。三是提高政治驾驭和防范能力。党的领导干部既要提高驾驭政治局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驾驭全局的能力,也要具有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考验和挑战的能力,形成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政治能力。四是提高深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而是站在政治的高度去分析,能够解决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问题,把控复杂局势。

党在长期执政中要求党员干部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妥善解决各种矛盾,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忘初心,为民行使好权力,在领导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能够驾驭各种复杂局势。这些看来容易,实属不易。因此,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增长才干,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改革开放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利益关系、群体之间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矛盾日益显现。正如习近平所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2]9。这就给领导干部提出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也更加考验其政治能力和行政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也要适应和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多种趋势并存、多种可能同在、多种矛盾交织”[16]。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国内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更艰巨,国际局势变幻更难预测,各种风险挑战更大,迫切需要领导干部提高适应和引领新时代发展的执政能力。

(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夯实执政之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政权的执政之基和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党的事业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党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1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牢固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始终如一的优良传统,是党长期以来的政治优势。无论是在革命和战争的艰苦环境,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牢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个为之奋斗的初心使命。而且,党所代表的人民群众利益具有广泛性和彻底性,体现了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习近平指出,“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95。这些都体现了人民群众利益的至上性,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定要夯实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政治根基。

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应努力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防范化解其政治风险,为此,习近平作出深刻阐述,“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2]51。党植根和服务人民,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摆正自己是答卷人的位置。“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70。这就必须心系人民,一心为民,认真做好答卷并将答卷虚心地呈交给人民进行评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始终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在群众中听取人们的呼声,把人民群众的想法和要求变成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行动;从群众中了解社会的实际,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17]。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二是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工作旨归。“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8]。人民的利益与党的利益具有一致性,人民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也就意味着增进了党的利益。人民利益无小事,凡是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要坚决克服或纠正,凡是增进人民群众利益的事要尽力去争取。三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19]5。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全局工作中,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幼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围绕民心之所向这个主题,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2]95。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此防范党脱离群众的风险,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以此赢得民心。不断夯实群众基础,在应对各种重大风险的挑战和考验中得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形成化解一个又一个重大风险的磅礴力量。

五、涵养政治生态防范化解腐败风险

提升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能力,要善于从政治上去分析,其中,涵养政治生态是其重要方式。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其重要任务就是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指出,“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2]95。涵养政治生态,是为了防止出现“万物尽秋气,一室难为春”的政治局面。领导干部都掌握着权力,这是极具诱惑力的重要资源,把控不好权力的运用很容易滋生腐败。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势必给执政带来重大风险,所以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努力防范化解腐败风险。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净化政治生态

要营造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有充盈的正气,政治生态自然会好,邪气就难以滋生,即使滋生了那么一点邪气,也没有发展和败坏的土壤;反之,党内邪气横生,正气就难以弘扬,就会形成“万物尽秋气”的局面。营造和净化良好政治生态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开展长期的、基础性的政治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地指出:“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67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件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习近平深刻地意识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2]96。只有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使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个执政为民的大党,要经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和挑战,必须营造和净化出良好的政治生态。

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党员干部经常接受政治体检,进而净化政治生态。习近平指出,“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2]96。一是通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使党员干部接受政治体检。党员干部的政治肌体和人的生理肌体一样,都要经常体检才能尽早发现病变,及早治疗就能避免重大疾病。通过体检政治肌体,及早发现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精神上和作风等方面的病变,及早给予提醒、教育和纠正,才能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二是通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扫除党员干部政治上的灰尘。党员干部要在政治生活中接受思想和心灵的涤荡,使思想上的灰尘得以清扫,政治灵魂得以净化。通过严肃的政治生活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工作和行动方面的问题和错误,并及时解决和纠正。这样,就能有效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免疫力,增强政治肌体的活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是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针,提出了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体检的标准。“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20]。切实贯彻落实该准则,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才能得到有效匡正。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使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令行禁止。同时,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促进党员干部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开展,在党内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进而使政治生态得到净化。

(二)党员干部以清正廉洁作风防范化解腐败风险

通过政治建设在党内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助于防范化解腐败风险。习近平指出,“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96。古代先哲对维系国家安危提出了“四维”观,对人们进行了深刻的价值导向。“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19]4。在国家和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念,当今所要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弘扬。党员干部要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大公无私,公道正派;在作风上做到实事求是,切忌作风飘浮,华而不实;在操守方面清正廉洁,克服以权谋私,避免贪赃枉法、贪污腐化。

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做起,提高防范腐败风险的自觉性,以德为先,廉洁自律。“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2]97。一是党员干部要以德为先,自觉践行好“三德”。有了“三德”,才能很好地树立政德;立起了政德,就能更好地树立起党的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党员干部要以廉为要。要时刻做到廉洁自律,牢记党的宗旨,廉洁地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三是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中国有着古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先要修好身、齐好家,然后才能做到治国、平天下。党员干部要做清廉的模范,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在各项工作和广大群众中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很多重要的论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2]67。不断加强从严治党的力度,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厉惩治腐败。习近平坚定地指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21]。通过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扎紧了制度的篱笆,对遏制腐败现象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习近平同时告诫道:“尽管党中央三令五申,一些干部仍不收手、不收敛,心存侥幸、顶风作案。”[2]97虽然在反腐工作中一直保持高压态势,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反腐工作始终在路上,有的党员干部仍然心存侥幸,不收手,也不收敛,甚至顶风作案。如果反腐斗争稍有放松,腐败就会悄然蔓延,必须经常性地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威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坚决防范各种利益集团‘围猎’和绑架领导干部”[2]97。同时,完善纪律监察制度,坚持扎紧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

六、结语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所有的社会风险,无论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还是其他方面的,都会传导到政治中来,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所要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首。习近平对持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很多重要论述,提出了很多要求,以此增强党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的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定要做到居安思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22]。在新时代,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政治责任,体现更有作为的政治担当。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准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形成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坚强的政治领导和坚定的政治导向。习近平指出,化解重大风险要做到对症下药,出手及时和有力,力争把重大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一般的风险演化为重大风险。同时,也要有化解重大风险的高招。要防止跨社会领域的风险蔓延,不让经济领域的风险演变成政治与社会风险,不让国际政治风险轻易传递到国内,成为国内政治风险。习近平还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增强领导干部掌控全局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猜你喜欢

方向党员干部领导
党员干部新书架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位置与方向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