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2-11-26李尤勤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偏瘫学者

李尤勤

(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广西 北海,536100)

据报道,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人数可高达200 万人,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可超过150 万人,脑卒中存活着仅仅只有600-700 万人[1]。在部分存活患者中,伴有残疾情况的约有75-80%,其中约有40%患者存在中度残疾,极少数患者可在2-5年内存在复发现象。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脑卒中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已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沉重负担[2]。如何帮助患者减轻功能障碍,促进其功能恢复,将其生活质量提高,是临床医疗学者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3]。近年来,临床诸多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何种有效的康复护理展开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对患者在病情早期采取适宜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患者功能康复,促使其重返社会[4]。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实施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逐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后期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早期最佳康复时间

临床诸多研究证实[5],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肢体受损程度,改善残疾程度,将其生活质量提高。为防止过早开展主动活动加重原发的神经病学疾患,影响受损功能恢复,临床一般建议在患者原发神经病学疾患得到改善或无加重迹象,生命体征稳定两天后开展康复治疗。另有学者表示[6],在患者被确诊为脑卒中后的3d 内均可被认作为是早期康复。临床虽未对该疾病患者制定统一的早期康复时间标准,但目前临床将患者神经学症状不再得到进展后的2-3d 内,以及生命体征平稳后认作是其最佳康复护理实践。

2 康复措施

2.1 物理疗法 临床护理疗法主要包括运动疗法(运动疗法、Bobath 技术)和物理疗法(冷热疗法、电疗等)[7]。有学者通过研究证实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有效帮助上肢偏瘫患者改善功能恢复[8]。此外,为患者采取合适的良肢位摆放和选用中频治疗,同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而将热刺激疗法结合其他物理疗法能够快速帮助患者提高肢体功能恢复程度。临床研究通过实践操作表明[9],神经诱发运动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偏瘫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其效果要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对该类研究报道较多,但目前尚未明确最佳的治疗方式[10]。对此,临床还需开展进一步的循证医学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以便提供实际证据与线索。

2.2 作业疗法 作业治疗是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一部分,其应用目标在于确保患者能够独立开展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此提高患者日常活动以及工作中的独立能力。有学者表示[11],作业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病情恶化风险。与此同时,作业疗法应用的实际效果已获得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统一认可,但该方式应用的最佳时间以及具体标准仍未得到统一结论[12]。

2.3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对缓解痴呆症状、降低血压、失眠、焦虑均有着良好效果。随着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音乐疗法已被逐渐应用于康复护理中[13]。有学者通过研究表明[14],音乐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是切实可行的,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听觉运动神经网络,患者在采用音乐支持疗法后,其听觉运动中枢网络连通活跃度明显增加,对患者认知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着明确疗效。临床越来越多研究者重点关注脑卒中患者应用音乐疗法的实际效果,但该疗法诸多方面仍尚未成熟,如音乐选择、方法评价无统一标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还需临床做进一步探讨与研究[15]。

3 小结

国内外诸多学者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恢复阶段所采用的康复护理做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均能够证实脑卒中患者尽早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早期康复护理作为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一部分,需为患者采取适宜的康复护理措施,遵循规范的治疗模式,把握好恰当的治疗时机,以此确保患者获得最大限度地利益。但临床在护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争议或问题,如最佳康复时间、康复护理内容、明确机理以及疗效评估、持续时间等客观标准。临床学者应当在后期研究中重点考虑上述问题,尽可能地为患者建立规范化、完整的康复体系。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偏瘫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PACU 音乐疗法对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麻醉后恢复的影响
学者介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