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2022-11-26梁发右曾令辉
梁发右,曾令辉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1 引言
大中小学思政课在学校育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下简称一体化建设)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核心是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以下简称教师队伍)相互协作,形成育人共同体。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论思维,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思政课教师跨学段学习交流不够、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全学段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缺乏有效衔接能力等问题。由此,推动教师队伍跨学段交流学习、提升教师对全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认识与把握能力、增强教师对前后序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能力等,就成为当前推进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2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自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体性研究”调查问卷,对广西近100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740份。样本构成中,男性占比34.2%,女性占比65.8%;学段构成中,小学学段占比30.7%,初中学段占比20.7%,高中学段占比12.4%,大学学段占比36.2%;学历构成中,大专及以下占比17.3%,本科占比47.7%,硕士研究生占比31.1%,博士研究生占比3.9%;学科背景构成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占比25.8%,教育学占比24.3%,文学占比11.4%,法学占比10.5%,哲学占比3.8%,历史学占比2.2%,社会学占比1.8%,心理学占比0.9%,其他专业占比19.3%。
调研发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面临着一些急需破解的瓶颈问题,突出体现在教师跨学段的学习交流、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全学段教学目标的总体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各学段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能力等方面。
2.1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跨学段的学习交流方面
调研显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跨学段交流学习缺少相应的平台与机会。98.6%的教师认为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进行跨学段的交流学习十分必要,但能够经常跨学段交流学习的只占24.1%。60.7%的教师只是偶尔进行跨学段交流学习,15.1%的教师从未有过跨学段交流学习的机会。当问及是否有机会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学—共研—共训”时,有近20%的教师表示没有参与过,近60%只是偶尔参与,究其原因主要是交流学习平台的缺失。当问及所在地区是否有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基地时,49.7%的教师表示所在地区没有研修基地。
调研显示,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3.5%的教师表示自己未能了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绝大多数教师不了解或不清楚一体化建设的内涵,这导致在具体教学中存在“单打独斗”现象。没有意识到要与其他学段的教师进行跨学段的交流与学习,自然也就不了解或不熟悉其他学段的教学,更难以推进一体化建设。调查还显示,20.2%的教师所在学校领导对一体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近70%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组织过与其他学段教师进行跨学段的交流学习活动。
2.2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全学段教学目标的总体认识与把握方面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导向。思政课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认识、理解、把握与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度、目标的达成度。因此,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共同体,要求各学段教师对全学段教学总目标形成共识,并能将教学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然而,调查发现,当前部分教师对全学段教学目标存在不够关注、不了解或不够重视运用等问题。
调查显示,部分教师尚未了解与掌握大中小学全学段思政课教学总目标。只有9.7%的教师能够“非常了解”,33.9%的教师只是“比较了解”,38.9%的教师只是“有一些了解”, 17.4%的教师则表示“不了解”或“非常不了解”。调查显示,部分教师对于相邻的前后序学段教学目标也存在不够关注和理解的问题。59.2%的教师只会“偶尔关注”,7.8%的教师“从未关注”。调查还显示,25%的教师对前后序学段教学目标未能“有效理解”,近六成的教师即便对于教学目标有一些了解,但理解不够深刻。
2.3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全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方面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是推动教师队伍相互协同、融合的关键要素,是联系教师教学行为一体化的中介。因此,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共同体,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内容的衔接合理性和循序渐进性。然而,调查发现,当前部分教师对前后序教学内容缺乏了解与认识。
调研显示,大部分教师缺乏对前后序学段教学内容了解和把握的主动性。61.6%的教师偶尔会“主动了解”,5.4%的教师从未“主动了解”,22.1%的教师“不了解”或“非常不了解”。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缺乏对相邻学段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的意识。54.6%的教师只是偶尔“有意识”,4.2%的教师“从未有意识”。调查还显示,51%的教师也只是偶尔对后序学段教学内容进行衔接,5.4%的教师从未让学生对后序学段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可见,大部分教师对前后序学段教学内容缺乏主动对接和衔接,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在本学段教学中讲授的重复性和断层性。
3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需要采取有效策略,其中,推动教师队伍跨学段的交流学习、提升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整体认识与把握的能力、增强教师对前后序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能力等显得尤为重要。
3.1 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跨学段交流学习平台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跨学段学习交流是推进育人共同体形成的有效路径。要破解教师学段间交流学习的意识不强、路径堵塞、平台缺乏等问题,应从强化意识、搭建平台、打通路径、完善学习制度等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意识、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跨学段交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队伍跨学段交流学习是推动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根本策略。只有进行跨学段的交流学习,教师才能对其他学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推进教师主动与前后学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当前,部分教师对于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深,缺乏跨学段交流学习的思维意识。推进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求教师深刻把握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实质,不断加深对一体化建设整体育人的认识,切实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到推进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
第二,搭建平台、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跨学段交流学习提供有效路径。当前,由于教师队伍跨学段交流学习平台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师跨学段交流学习的路径堵塞。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协同大中小学校探索建立一体化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基地,为教师队伍的跨学段交流学习提供平台、打通路径,以有效推进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相互协同与融合。
第三,建立机制、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跨学段交流学习的稳定性与实效性。教师跨学段交流学习常态化机制是推进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跨学段交流学习常态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和运作起来。近年来,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先后建立起了推进教师一体化的制度措施,但在学校层面上,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的壁垒尚未完全打通,尤其是各学段教师跨学段交流学习难以开展,缺乏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打通不同学段教师交流学习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跨学段交流学习的稳定性和实效性。
3.2 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与把握能力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重教学内容、轻教学目标,重学段教学目标、轻全学段教学总目标,重教学知识目标、轻育人目标”等现象。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认识和把握能力不强,是制约教师队伍形成育人共同体的重要因素。
第一,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思政课全学段育人目标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提高教师对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认识,能确保思政课全学段育人不偏离立德树人的目标,为思政课各学段教学提供根本遵循。董静认为:“要以共同性的目标指向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3]实质上是要提升教师对思政课全学段育人目标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一是要深化教师理论学习,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政课第一要务,通过专题学习、集体备课、跨学段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二是要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总目标落实在思政课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年级每一个课程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
第二,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前后序学段思政课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和衔接能力。大中小学思政课全学段课程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尤其遵循学生认知“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教师在全面了解本学段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进一步弄明白本学段课程教学目标与前序学段教学目标衔接的关系,也要弄清楚本学段教学目标与后序学段教学目标对接的关系。一是要主动与前序学段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对接,积极与前序学段授课教师交流,明确其教学特点和要求。同时要主动深入到前序学段课程的教学第一线,全面了解其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及其达成度,在本学段课程目标设计时主动与其教学目标衔接,防止学段之间教学目标出现断层的现象。二是要主动为后序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提供、推送本学段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积极与其授课教师交流,使其了解本学段教学特点和要求。同时也要主动深入到后序学段课程的教学第一线,全面了解其教学目标及其需求情况,一方面及时调整或修正本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另一方面提供对接本学段课程的教学目标参考。
3.3 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前后序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能力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存在相邻学段教学内容难以有效衔接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相邻学段之间的教学内容要么出现重复、要么出现断层,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连续性与发展性。教师缺乏对前后序学段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能力,是制约教师队伍形成育人共同体的重要因素。
第一,进一步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前后序学段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把握能力。石书臣认为:“要解决思政课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必须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增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相互了解,充分认识并增强思政课内容的递进性。”[4]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时常关注和深入了解前后序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来选择确定全学段教学内容的,并依据学生各个学段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来设计与选择确定各学段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因此,各学段的教学内容都是全学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按照由低学段向高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来设计与选择的。教师在全面把握本学段教学内容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关注和了解前后序学段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本学段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深刻认识和把握前后序学段的教学内容。
第二,进一步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前后序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衔接能力。李鑫等人认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着力点在于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课程教学领导力的提升,主要体现为思政课教师对各学段教材体系的理解力、教学内容转化的执行力以及课程衔接的胜任力。”[5]教师在全面了解本学段教学内容的同时,要进一步弄明白本学段教学内容与前序学段教学内容如何衔接,也要弄清楚本学段教学内容与后序学段教学内容如何对接。一是要主动与前序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对接。积极与前序教师交流,进一步明确其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同时要主动深入到前序学段的教学第一线,全面了解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开展本学段教学内容设计时主动与其教学内容衔接,防止出现学段之间教学内容的断层现象。二是主动为后序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有效服务。积极与教师交流,为后序学段教学内容提示本学段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同时也要主动深入到后序学段的教学第一线,全面了解其教学内容与需求,一方面依据后序学段教学内容和要求及时调整或修正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有计划地为后序学段提供有效对接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