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

2022-11-25曾汐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2期
关键词:慧慧巴蜀决赛

曾汐

“曾老师,‘Bashu ldol要开赛了吗,我也想要报名参加。”——某天,当我巡视完孩子们的英语早读后,就被身后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吸引住了,扭头一看,原来是慧慧,一个有些腼腆的小姑娘。

“当然可以啦,这次的活动很有意思哟!”说完,我摸了摸她的头,她也开心地回到了座位。我走到讲台,对全班孩子说道:“孩子们,本届‘Bashu ldol马上要开始了,这次比赛形式非常有趣,我们要用英文来讲述、表演中国的传统故事,当然,也是人人参与初赛海选,晋级的孩子参加复赛和决赛。大家加油哦!”

“We can, we show! We are Bashu ldols!”这两句响亮的口号对咱们巴蜀孩子来说,早已耳熟能详。在巴蜀,从来不缺少精彩的学生活动,为了能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英文特长的舞台,通过活动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营造浓厚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Bashu Idol”巴蜀偶像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巴蜀英语学科最具特色的学生活动。

在若干年的发展中,“Bashu Idol”与时俱进。作为设计者的老师们也希望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活动拓展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渠道,并提高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及跨文化交流意识。

接触国际理解,巴蜀英语老师们都不是第一次。“那么,此次活动我们究竟要立足于什么样的探索点,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在前期研讨会上,学科组长刘老师抛出了这个问题。“用英语表演是一件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在英语表演中,让孩子们既能讲好英语,又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术委员何老师这样提示。

对呀,英语本来就是孩子们看世界的一个窗口,既然想要打造一个特色的国际理解活动,那就应该是充满了文化交流,应该是具有国际视野、完整而又融合的体验。

说干就干,确定主题后,我们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成语故事。为了解各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掌握情况,我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分团队进入不同年级,协同语文学科组教师梳理出了各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可供表演的成语故事。

随后,大家又与语文学科组的老师跨学科教研,合力收集、筛选了适合每个学龄段学生讲述的成语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成语故事,我们首先要对成语故事进行深层解读,这样才能对故事表演的场景和台词做初步拟定,并梳理成语故事英文化思路和方案。”刘老师这样告诉我们。参考语文学科意见和建议,参考每个年龄层次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梳理成语故事英文化思路和方案,最终,大家定稿了各年级学生成语故事选材范围(见下表),保证孩子们能够人人参与,人人上台。

和慧慧一樣期待“Bashu ldol”的孩子还有许多。当拿到老师们精心研发的校本教材《中国成语故事双语剧本集》时,大家都非常开心。

“曾老师,守株待兔是我最喜欢的成语故事啦,我准备去招募队员和我一起表演,我们一定可以将这个成语的内涵表现出来!”下课后,慧慧来到我的身边,兴高采烈地说道。

之后的准备中,慧慧带着小伙伴一起去咨询语文老师,或者是观看各种成语故事小短片来了解背后的深层含义。通过中文的讲述后,再通过自己的理解转换为英文……在这个过程里,她跟小伙伴们铆足了劲儿,越战越勇,齐心协力,从年级复赛中顺利晋级校级决赛。她也变得开朗自信。在决赛中,孩子们以优秀的英语语言素质及自信大方的舞台表演,一次次赢得台下观众、评委的热烈掌声。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有世界眼光的巴蜀孩童的独特魅力,唤起了观众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感。

决赛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刚刚进入教室,慧慧和小伙伴们就围了上来:“曾老师,谢谢你鼓励我们成为文化代言人,这次的比赛,可真有意义!”看着孩子们欢喜的脸庞,我也欣慰地笑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科组的老师们以课程为原点展开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希望孩子们都能在课程的熏陶下,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拥有“世界眼光”的巴蜀孩童。

猜你喜欢

慧慧巴蜀决赛
挺进决赛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带着残障女儿开出租,爸爸在哪儿爱在哪儿
爸爸在哪儿,爱就在哪儿
带着脑瘫女儿开出租,爸爸在哪儿爱在哪儿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宠爱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