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课四环”新形态“五步”教研新机制

2022-11-25张思涵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例教研工具

张思涵

巴蜀小学在2018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后,并没有停下研究和探索的脚步,而是着力于数字化、课题化、常态化探索,持续深化小学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推进成果深化研究和推广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高效扎实教研,将成果有效落地推广,巴蜀人一直在探索着。

“思涵,我们下个月梁平区县行,有一节运用‘学·教小助手两课四环新形态展示课,你愿意参与吗?那里的老师们迫切希望我们能展示一节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负提质的高效课堂。”

“唐老师,实话告诉您,我一直有一个支教梦!如果能够这样参与公益行,那真是太棒了!可是我才刚刚入职几年,这样的展示课我能担当重任吗?”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老师,我兴奋之余,不免有些忐忑。

“思涵,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经历中磨砺出来。你放心,我们会成立团队一起研究,这一次我们还是用‘五步教研机制来帮你磨课。”随后,唐老师立刻组建团队,有学术部郎艳丽老师、年级学科带头人代萍老师,还有10年共同体成员青年教师春燕、玉婷老师,我们共同完成了教研的第一步。

接着,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确定了上课内容:依据单元人文要素、语文要素、课文特点和课后习题,结合“新课标”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从教师、教材、学情的角度确定课例为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

到底用什么工具撬动学习?是我们研讨的第三步。首先有效利用课前导学单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基于学生预习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共商学习目标。然后利用课中学习工具单,运用搭建的思维模型,展开合作学习,并抓住关键词句,开展语言运用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操。最后引导学生讨论生命的价值。结课时,出示类文阅读的“课后检测工具单”。把课堂教学与课前作业单、课中学习单、课后检测单贯穿一气,做一体化设计,使“教学练评”达成一致,提高学习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团队教研充分备课只是基础,还需要真实教学呈现。可是,我一试讲就问题百出。“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问题一定是我们的教学出现了问题。”唐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不在状态是课堂的情境营造得不够,如何在小组汇报时,关注全班呢?唐老师马上指挥道:“那就找几个小组,我们就来专门试讲这个环节。”“片段磨课”是我们教研的第四步。唐老师面临不同学生各种角度的回答进行示范引导,我再上前模仿,春燕、玉婷老师随时打断补充……

就这样,在“片段磨课”中我不断反思:高效课堂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研发高质量工具时需要考虑到怎么在课堂中进行使用?面对的是一群怎样的学生?在不停的试讲和“复盘反思”中,我心中对高效课堂的理解逐渐明晰:给足学生空间,要充分唤起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站起来、动起来,兴奋起来,最终让学生发展。

“我觉得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要尽好自己的责任,生命才更有价值。”“我觉得我们不能太自私,只考虑自己,更要考虑他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赢得了听课老师热烈的掌声。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在梁平区县学生的课堂现场中,这样的场景不时上演着。

展示课后,唐老师分享道:本课例是基于“双减”和“新课标”发布双重背景下,探索用工具撬动学习的阅读教学典型课例。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构建团队”“确定内容”“讨论工具”“片段磨课”“复盘反思”五步教研的方法开展课例研究。这样的机制,点燃了每位老师的研讨热情,腾讯会议室、微信、钉钉、校园走廊、餐厅、办公室、书房都成了我们的教研场,老师们成为了工具的研发者和共创者。

巴蜀老师常说:“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在这样的研修机制下,我们共同经历、彼此滋养,不断追寻更好的自己,焕发新生的力量,为减负提質和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精神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实施路径: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融合,促进核心素养落地,达成专业精进与生命成长,同时助力学校发展,辐射学科教师,最终服务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课例教研工具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波比的工具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课例
“巧用”工具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