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之二十四节气开发
2022-11-25吴倩
吴倩
2022年,我们通过云端牵手巴蜀小学,巴蜀小学的基于学科,但不拘泥于单一学科的“学科+”研究,启发了我们。我们在“共同经历,彼此滋润”中创新和成长,这种以真实问题和任务驱动来展开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打破学科壁垒,我与班上授课老师从语文、科学、美术三门学科开启了“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学科+”探究,收获颇丰。
语文:诵“节气之诗”,滋养文化基因
“立春是‘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雨水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傅刘睿宇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着,潘阳同学马上高高举起手,站起来自信地说道:“我收集了资料,我还知道立夏是‘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夏至是‘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三年级(11)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或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节气诗句,或神情专注地聆听着同伴的诵读。在那个星期的周记中,沈凌晗同学这样记录道:“节气课程的那天我们小组的同学都特别兴奋,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诵古诗,但是从来没有这样系统搜集过关于某一个主题的古诗词,这特别像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环节,我们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个小选手参加一場古诗词竞赛,既兴奋又紧张。”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完美结合。“二十四节气拓展课程”引领我们把学习语文的触角由语文课延伸到丰富多彩的节气文化之中,让学生通过语文走进二十四节气,在学习中感受它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文化血脉。
春分赏花,立夏听雨,秋分赏月,立冬观雪,四时韵致,古人有着比我们更细腻的敏感和体察,为我们留了数不胜数的诗词歌赋,孩子们在吟诵诗歌的时候既感受了寒来暑往的节气温情,又传承了中国特色文化的基因。
科学:明“节气”之精准,达成审美和谐
“这个星期每天正午11点55到12点是测日影的最佳时间,我们总会准时站在太阳下测量、记录……若干天后,它可能被雨水冲走,木杆也会弯曲,但精确的数据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录表格上,这就是坚持的结果。”马浩宁同学在科学课后得出了这样的感悟。胡老师引领学生尝试自己做实验,从数据和自己的感受求证流传下来的“昼夜等长”这一事实,学生无不被二十四节气的精准所折服。二十四节气准确地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人类活动等等总结出大自然的四季更替。如何引领学生发现光阴轮转、自然变化的秘密,科学实验无疑是答疑解惑的最佳办法。
音乐:让节气诗意流淌,汇成五彩音符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唱出了四季轮回,唱出了生命返青,唱出了顺应天时和天人合一的中华命理哲学,唱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礼敬。节气课程与音乐课程融合让学生更丰富地感受到了音乐美、体验音乐美、想象音乐美。
美术:让节气跃然纸上,提高审美素养
四季更替,大自然唯美如画,孩子们在诗词里感受了节气的意境之美,在科学课上亲自体验了季节轮回;在音乐课上收获了节气的律动之音;用自己独特理解,用笔绘画出最喜欢的节气,提高了审美素养。最后孩子们用自己制作的“二十四节日作品”装扮我们的教室。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型”课程是我们进行学科融合探究的亮点,也是聚焦核心素养的关键抓手。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这为学科融合提供了更多时间和空间,更为我们传统课程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德育实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巴蜀小学教育集团学科融合的引领示范下,我们以班级为点,年级为线,学校为面,进行学科融合的教学形式的尝试,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学习了传统文化。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次创新,让学生在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领略传统文化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