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果推广中探索着,成长着……
2022-11-25张莉颖
张莉颖
“莉颖,5月26日学科组将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你作为志愿者,也是英语学科组‘学科+成果应用推广组的成员,我想请你来上一节研究展示课。这堂课会全国直播,我还请了学术组小兰老师、组长邓心馨老师,还有建国、张灵老师来支持你,赶快组建团队,商讨展示事宜。”
“啊?陈校,全国展示课,我才入职几年,恐怕难以胜任吧!”
“莉颖,相信自己,这是一次学科组‘学科+阶段成果展示的机会,也是一个你的成长的平台,做好准备,全力以赴。”
接下这个“挑战”,我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回顾着进入巴蜀的点点滴滴:入职那年,恰逢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作为新教师的我参与学习,还成为了学科组“学科+”成果“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应用推广的志愿者。入职的第一年,也是我“学科+”成果学习运用的第一年,我站稳课堂,融入学生。后来,在学科组的带领下,我们仔细研读课标,提升备课站位;认真读懂教材,厘清单元前缘后续;以 “学·教小助手”平台主题单元备课为契机,以阳光杯赛课为抓手,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力。而我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应用,在应用中推广。回想着第一次走进课堂,第一次参与阳光杯赛课,第一次参加渝中区新入职教师赛课,第一次进行挂牌课展示……每一次上课,都渗透着巴蜀小学对成果的研究与应用。
“亮出自己,成果代言,没问题的。”我告诉自己。
在巴蜀,我们常说:所有的探索都从追问开始;所有的追问都以实践回应。在追问中厘清价值,是巴蜀人研究的常态。在“重要他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信心十足,确定了本次执教内容是PEP人教版六年级下Unit 4 Then and now第六课时Changes in life。基于“学科+”研究成果,我要明晰:本单元的大观念和本课时的子主题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基于巴蜀小学“化联跨展”之“联”策略,将课文语言知识点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相融合?一方面在真实情景中引入新的语言结构,另一方面还要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整体规划单元育人蓝圖,开展育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带着这些疑问,我试讲,研讨,修改,再试讲,再研讨,终于厘清了教学设计:将内容分成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层层递进,师生共创,达成教学目标。读前活动展示班级学生一年级照片与现在对比,找到自己和同学的变化,激活学生的旧知和已有认知经验。读中活动以任务型教学途径为指导,以“Changes”为主线,采用“语境带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分区学习”“工具撬动”(借助“学·教小助手”)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参与、实践、 探究、合作的英语学习氛围中“用英语做事”。读后活动利用师生共创的思维导图,进行复述。学生既能通过复述达到基本的语用输出,又能通过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地理解、记忆、掌握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同时,链接实际生活,学生表达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让课堂具有一定开放性,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月26日,我在英语学科组“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中,成功执教了研究课例,线上线下近3000人参与。
这次展示让我对如何秉持素养导向、学科实践和综合育人的理念,采用语境带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技术赋能、资源助力等策略积极实践师生共创的“学·教工作坊”教学新形态,积极探索英语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由此,打造学思结合、学创结合的英语课堂,凸显“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念在我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曾经看见这样一句话:其实天才和人才一样,天才只是比人才多了个“一”。这个“一”是什么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我对“一”的理解是:一点灵感;一直学习;一份坚持!这三个“一”,是我的教育座右铭,指引我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研究推广道路上,一直探索着、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