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2-11-25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刘 建 苹

(陇东学院 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说法来自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该意识之于国家建设、民族团结和振兴,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获得都有现实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依托于有形的物质、无形的精神来体现和实现,而民族传统体育就是民族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质载体。

一、民族传统体育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诠释

(一)民族传统体育

1.含义。所谓民族传统体育,其本质仍是指体育活动,这里代表的是在中华民族整个历史区间中所出现的,流传、继承于一个或多个民族内的所有的体育活动。具体来说,这些体育活动包括各民族中流行的各种传统习武、娱乐、健身等活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趣味性强,活动项目多且规则简单,易懂等多个特点[1]。

2.属性。首先是体育属性:民族传统体育中所涉及的不同种类运动、活动项目都带有体育运动特质,能够起到锻炼身体,保持人体机能健康运转的作用。在开展相关活动、运动时,人的计划性、目的性较明显,所以它们都在明确的社会规则下进行。其次是民族属性:民族传统体育是依托于各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底蕴而形成的,所以民族性突出。这具体表现为:各项活动、运动中都蕴含着特定民族的民俗习惯、文化特点等,有着对应民族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民族群众的欢迎。最后是传统属性:民族传统体育依靠代际传承,所以传统属性明显。其中的各项活动、运动的发生、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民族历史文化环境,并且在时间的洗礼下不断摒弃糟粕,获得升级发展,走向成熟,这些活动、运动已成为具有传统民族风格与气派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3.功能。其一,健身功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多,例如武术、田径、舞戏、球戏、冰雪戏、水戏、棋戏、秋千、拔河等,还包括各种健身养身类运动。这些运动都能够对人体起到保健、保养、锻炼的作用。其二,教育功能。民族传统体育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健身知识,能够对参与学习者、训练者起到教育作用,有助于经典文化的传承。其三,娱乐功能。武术、舟戏、棋戏等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一些社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元素之一,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其四,交往功能。人们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交往的媒介,在各类型活动平台上实现交往、交流的目的。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无论哪种共同体,其根本上都要归因于利益相关性。其中,利益所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可指向经济、文化方面,也可指向政治、心理(精神)等方面。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即让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全体人民,在广泛的利益共识、联结背景下,越发凝聚出民族合力,共创历史辉煌。我们从唯物主义角度看,所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我国在共同体总的建设过程中的一种主观层面的产物。基于此,中华民族所有成员会形成更强的凝聚力,以及集体性的认同感、归属感。可以说,意识在共同体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形成普遍性的认同感。而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去解读和探究思路。当然,我们想要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也需弄清兼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它之间的关系。

二、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身体民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性发展,急需一种能够支撑其发展的精神内核来指导其发展[3]。在强调时代意味的今天,我们谈及民族传统体育,不能单一地着眼于其竞技性发展路径抑或传统的代际传承,而应该基于时代特色来为其构建新的精神内核、精神支撑;因此,既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引领其时代性发展,还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支撑;因此,既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引领其时代性发展,还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支撑,用全新的意识形态来引领其时代性发展。由此,我们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正好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精神养分。

(一)政治层面:民族传统体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了思想保证

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华民族实现体育强国,民族复兴的建设征程中使命重大[4]。作为拥有五十多个民族的“大家庭”,我国需要维持内部民族之间的平衡、团结,从而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基础,而多民族的现实也恰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够形成的基本条件。多民族间文化各异、民风互异,决定了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所包含的内容繁多,且各自拥有特定的民族性。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已经作为民族成员间,以及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互通的媒介,维系着民族的平稳发展与团结一致,从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下政治层面基础。例如,我国许多省市会定期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这类运动会是各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一展风姿、进行多元活动同台竞技的绝佳机会,更成为各民族进行精神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的大平台,且在活动开展的背后,是以不同民族政治基础的稳固作为前提的。这些活动互动也将最终夯实各民族群众的政治心理,各民族群众用自身的独特体育运动来与其他民族群众同台互动,促进了族际间融通,让各民族群众都增强了在各异的文化氛围中的社会适应性,彼此间更加强了理解和认识,更趋于团结一致。

(二)经济层面:民族传统体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了物质保证

如今,社会经济的整体繁荣促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且变化了的社会矛盾在差异化的民族地区间表现明显。不同的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并不平衡,一定程度上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制造了负面影响,容易加深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国家层面上非常关注优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鼓励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体的文化资源挖掘和整理,所以带来了相关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为投资者关注,且近年来的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活动、赛事增加。实际上,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也是在参考竞技体育活动的举办模式,想要以赛事为主框架,其中融合休闲、旅游、招商引资等多元化的内容,来为地区发展添砖加瓦。例如,中国的传统武术既神秘,又有欣赏、传承等价值,一直是我国各类型世锦赛、全运会等赛事活动中的广受期待的内容,甚至很多大学生锦标赛上,也有传统武术的身影。民族传统体育学由武术学拓展而成[5]。所以,这些带有武林风格的武术比赛,是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向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剂,能够带动一系列的经济效应,衍生系列的产业链条。可以说,一场民族体育赛事,其性质不单单是体育活动,还是经济活动,会通过其民族文化精神、竞技娱乐精神等积极的号召、组织作用,来为当地的营商体系创造发展机遇,促进经济发展。最终经济的发展会正面引导人们更加热衷于相关体育赛事的举办,进一步推进民族共同体建设。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将通过其经济方面的功能发挥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做出物质保证。

(三)文化层面:民族传统体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了价值指引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家园[6]。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而言,文化是体育交流的纽带[7]。民族传统体育有进行文化传播的功能。任何一个民族想要其血脉传承不息,需要优质的文化传播、传承作为依托。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夯实民族共同体厚重文化自信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举措[8]。民族传统体育所蕴藏着的文化底蕴,不仅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它之所以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价值指引,体现在: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的各项活动、运动是对民族文化的外化,属于是民族物质文化本身。民族传统体育集结了各民族群众的优秀思想和智慧,还包蕴着他们的劳动哲学,是随着历史推演、劳动积累自然形成的一种物质文化,反映着各族群众的生存、生活需要(生活规律、代际繁衍、运动需要等),以及社会需要(为生产发展、战争而进行的训练,经济交流等)。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自然因各族群众的常态生活而形成,也自然存在于各族群众之间,对他们的精神文化有着天然的指引作用,所以也会在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过程中自然起作用。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也是对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的影射,是其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精神文化内涵不是民族传统体育天然具备的,是后天被民族群众赋予的,且随着历史的推演、文化的积淀,其内涵越加丰韵,所体现出的文化内容越加优质。例如,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人们信奉“尊师重道”的思想,也在各种运动动作中折射出“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些精神文化层面的内涵都是后天出现的,反映着我国各族群众的集体价值观念。民族传统体育能够透过文化传播功能,自然地营造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氛围,从而规制他们的风俗、举止,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说,民族传统体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价值指引的作用。

(四)社会层面:民族传统体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社会基础

这主要体现在:其一,民族传统体育整合了多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中的文化因素,包括民族群众的劳动、运动智慧,以及民族信仰、价值观念等。其二,民族传统体育通过丰富且活跃的形式,将多民族群众有效聚集起来,促进他们之间的融通,强化他们之间的联系,成了一道无形的沟通桥梁。其三,民族传统体育所彰显出的精神文化是含蓄的、自省的,并不过分凸显张扬的个性,这有助于引导民族群众的自省、内敛,对民族社会以及中国社会整体的稳定性保持有特别的社会意义。其四,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充当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一种媒介,促进民族社会文化、风俗的继承及发展。而且,民族传统体育获得大力发展、弘扬,即是在推动其承载的文化的发展,这会让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影响越发变大,社会功能获得彰显。总地来说,民族传统体育基于其各项社会功能及影响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社会基础。

三、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一)开发和举办多样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形式,多进行交流平台供给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与夯实,依靠的是多民族进行频繁、和谐的交往、交流以及交融(可参照2010年由胡锦涛提出的民族“三交”理念)。多民族的大团结和集体繁荣,可通过构建民族互嵌式的生活环境来打造基础依托,进而逐渐形成文化、观念等方面的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为各民族创造有利于“三交”的环境氛围,就是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站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并以其为铸牢相关意识的路径的角度来看,国家及各地方积极开发、举办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或可成为非常合适的民族间“三交”的平台与纽带。

当前的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赛事活动过于局限,有的地方每隔几年举办一场综合性运动会抑或针对少数民族的运动会,但是运动会上的具体项目名目繁多,并不单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导致很多民族特色项目被淹没,无法彰显特色,也没能吸引到更多的群众参与和关注。为此,各地不妨开发和举办属于本地民族特色的单项运动赛事,让每场赛事都能够主题特色突出,从而集中吸引一大批民族群众参与,也便于进行特色传统文化交流、传播。久而久之,各地就会以多样的单项赛事为基础,构建起庞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民族交流平台。

(二)给予民族传统体育为核心的产业以发展支持,带动民族地区经济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民族群众拥有拥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基础。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地区间的基本平衡,也就保证了民族群众之间的真正的平等,让他们的幸福感来源更加稳定。可以说,民族经济健康发展、平稳上升,有助于民族间关系的维系。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各地存在经济增长上的不平衡,最终将会影响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受到重视后,能够带动相关的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经济体系,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走上新时代产业化道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新价值[9]。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虽然越加受到关注,但其相关联的产业发展还不完整、不成熟,抑或规模太小无影响力,抑或链条残缺,融资及营商范围局限。因此,我国各地政府需大力给予这些相关产业以发展支持,在政策上进行动态化调整。民族传统体育应该发挥其作为健身,养生,休闲娱乐的主体功能[10]。一方面,各地可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实况来研究制定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对应产业发展的内容方案,细化内容类别,提高未来各项支持举措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国家可鼓励与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旅游行业发展,让其围绕各项赛事来打旅游业发展的组合拳。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等特点,但总体上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市场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11]。赛事相关旅游休闲项目能够给举办赛事的地方经济增添助力,也能为引导各地民族群众进行深入交流、和谐社会氛围营造创造良好的机会。如图1,我国近年来的体育用品市场发展迅猛,且在线上有了大规模市场扩充。这能给民族传统体育相关链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此外,各地也应该围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构建起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市、地级别的多层管理体系,组建对应的管理协会。相关管理协会可具体负责关于体育发展改革政策的执行、监督落实,让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获得切实的引导、指导、管理,真正实体化。

图1 2014-2021年中国线上体育用品市场规模(包含部分预测数据)来源:艾媒数据

(三)深入开发及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引导集体价值观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传统的体育文化,对于少数民族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价值[12]。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之深厚,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去挖掘、发现、发扬。这些深厚的民族文化瑰宝有助于帮助现代中国社会塑造优质的、和谐的文化环境。而且,这些民族文化中有着各民族群众根植于内心的忠诚的信仰,恰好能够引导群众集体的价值观念。为此,各民族地区基于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刻认知,有意识地开发、发扬其内的民族文化,是尤其必要的,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

一方面,各民族地区可综合性地对其民族传统体育所涉及的物质、精神、心理、行为、制度等方面文化展开挖掘。这些分类清晰,整合性较强的文化挖掘行动有助于厘清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文化的概念,让其社会功能、社会价值有效地显现出来。各地可鼓励前沿领域学者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来,以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价值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石。另一方面,各地应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物质、精神、心理、行为、制度等方面文化展开广泛的社会宣传。各地可依托于书刊、网络平台等形式来综合化地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尤其要注意主旨价值观的突显,以逐渐营造中华民族共同价值体系的发展环境。

(四)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享模式,整合文化成果以促进时代性发展

民族复兴的实现肩负着推进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时代使命[13]。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14]。时代的变化,使民族群众对文化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来自各渠道的媒体信息向他们灌输着不同的价值理念,输出不同的文化元素或成果,都会对他们的文化结构造成影响。因此,国家和地方应该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文化的时代性发展,以及对其文化成果进行适时地整合,借助文化共享的多元模式,来促进民族文化新发展,让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动力。

一方面,各地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共享发展理念,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不陷入僵局,能够不断突破创新,从而带动相关文化成果获得共享,再在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关契机引导下形成整体性共享局面;另一方面,各地可有意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模式创新,例如,鼓励发展体验式民族传统体育,以促进文化传播,助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果成功转变为经济效益。其中,新模式下,各地要充分结合新时代下的多元媒体渠道,进行线下实体+线上媒体的综合性宣传展示,让民族传统文化氛围越加浓郁,让民族群众及时受到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洗礼,凝聚起向心力。此外,民族传统体育也要在共享中“走出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应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精神[15]。

(五)给予民族传统体育以制度支持,促进社会治理完善并维系稳定团结

基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新发展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辟路径,归根结底是一项社会事业,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所以一定少不了完善的制度的维系。制度建设与民族社会的稳定、团结、昌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我们让民族传统体育彰显其社会功能,将是一个可控、可预见的现实路径。

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带动下的社会治理,是以德,以礼规制人心,有助于形成民族社会整体性的和谐氛围。所以,各地区不妨大力鼓励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社会治理融合,以形成民族社会的“德治”“礼治”局面。这其中,能突出党和政府的领导。党员干部思想上更加清醒,行动上更加自觉,制度上更加完善[16]。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仪式象征与生命隐喻,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为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提供依据[17]。各地区党和政府应力图营造民族传统体育的仪式感。仪式感能够通过人的规范性的实践活动(体育运动等)来组建起隐喻性符号,传递隐喻信息,让人的情感在无形中受到感召,以获得深刻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帮助人们表现出、认识到自身潜意识下的社会认知结构,从而找到“德治”与“礼治”的切入点,进而不断探索出适合各民族地区的制度建设方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为新时代下的国家发展与稳定团结助力,而民族传统体育的新发展则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助力。人们要深刻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政治、经济等多领域的作用,通过赛事方面、产业发展方面、文化价值挖掘方面、文化成果共享方面以及社会治理方面的多重举措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支撑,以促进我国多民族社会的大繁荣。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