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022-11-25林业杰
文/林业杰
↑奥森皱弱蛛
大千世界,万物生长,生生不息,而物种的名字也是千奇百怪的。
每个物种都有不止一个名字,一般以拉丁学名作为国际通用名,同时又有各自的俗称。这些名字都承载了命名者对物种独到的理解和特殊的情感。
→古筛蛛
新物种竟在我身边
要给动物命名,首先,要有一种动物。
在许多人眼里,寻找新物种很难,其实不是!新物种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有可能被发现,它们不仅出现在那些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甚至藏在我们的房前屋后,等待着一双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在我参与发现的蜘蛛新物种中,就有两种分布在城市里,分别叫奥森皱弱蛛和北京隐掠蛛,它们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北京门头沟区淤白村被发现,均以发现地点命名。
不过,这两种蜘蛛的发现历程是截然不同的。
奥森皱弱蛛的发现历程是分类学出现以来最标准的流程,分为5 个阶段:发现、鉴定、补充标本、描述和发表。这种蜘蛛生活在石头下边或落叶层中,因此想要发现它,就要翻石头或筛落叶。2020 年9 月,我和朋友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闲逛,也想碰碰运气看能否采集到特别的物种。朋友翻开一块石头后,发现一只晶莹剔透的小蜘蛛趴在石头背面瑟瑟发抖。他根据小蜘蛛身体上反射出的微弱的紫色荧光,判断这是一种弱蛛。由于北京的弱蛛没有在城市公园中被发现的先例,他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采集到手。我们赶回实验室,由我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果然是新物种!于是我们再次前往发现地点,又采集了几对这种蜘蛛。在经历漫长的测量数据、投稿、审阅后,文章于2021 年6 月发表。这是弱蛛第一次在人类高密度活动区内被发现。为了纪念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发现地点,它就以奥森为名。
而北京隐掠蛛的发现,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科院经常会开展各种调查活动,前人的采集考察会留下许多标本。有一次,我在一批堆放在角落里毫不起眼的标本中发现了一种蜘蛛:它通体半透明,眼睛几乎消失,是少见的适应无光环境的蜘蛛。由于鉴定特征非常独特,又分布在北京,我判断这很可能是新物种,最终详细的鉴定验证了我的猜想!发现新物种的文章也于今年7月发表了。
这就是我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反复经历的过程,但无论经历多少次,在确定发现新物种的那一刻,总是那么激动人心。这代表着人类对大自然的热情和好奇心,又一次获得了回应!
取名套路深
从上到下:姜文云斑蛛、邦乔飞云斑蛛、罗琦美蒂蛛
除了以地点来命名,给新物种命名的方式和物种本身一样丰富多彩。
有的物种以真实人物或虚构人物命名。古筛蛛是一类非常珍稀的蜘蛛,称得上蜘蛛中的“大熊猫”。在2020—2021 年中国新增的13 种古筛蛛里,有11种以《西游记》里的人物命名,分别为唐僧一行五人,狮驼岭三大魔王,文殊、如来、普贤三尊。这一系列的命名有三层含义:一是古筛蛛的自然分布地包含唐僧取经起点中国陕西西安和终点印度;二是古筛蛛作为一类古老的蜘蛛,用《西游记》命名与其原始风貌相得益彰;三是中国作为唯二有分布的国家,更能使这类稀少罕见的蜘蛛代表中国。我也曾十分“任性”地用喜欢的导演、摇滚乐团名字来命名新物种,比如去年4 月发布的姜文云斑蛛、邦乔飞云斑蛛和罗琦美蒂蛛,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在吸引眼球的同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蜘蛛也可以很有趣,也应该得到保护。这样的命名也代表了我对偶像的致敬。
有的物种以其本身的特点命名,名字里可能寄托着发现者对物种的惊叹和赞美。今年,马尔代夫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美丽的隆头鱼,将其命名为玫瑰隆头鱼(学名Cirrhilabrus finifenmaa)。拉丁学名里的种加词“finifenmaa”在当地语言迪维希语中意为“玫瑰”。这也是一个绝妙的双关语,既表明这种鱼的颜色和玫瑰一样,同时这是第一种由马尔代夫科学家发现的本土鱼类,而玫瑰是马尔代夫的国花,想必发现者也在借此致敬自己的祖国。
有些物种就没那么幸运了,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被意外命名。金眶鸻(héng)(学名Charadrius dubius)是一种小型鸻科鸟类,属于候鸟,在非洲越冬,其他时候在欧洲和亚洲西部栖息繁殖。它学名里的种加词是doubtful(可疑)的拉丁化。当年命名者发现它时,觉得它可能只是剑鸻(学名Charadrius hiaticula)家族的特殊一员,因此在举棋不定之间,就用“可疑”来命名这种鸟类了。后来金眶鸻被证实为新物种,却要永远背负“可疑”的名字了。所以分类学家在命名新物种时一定要注意用词,因为学名可是要永远跟随物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