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湾煤业2S201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应用分析

2022-11-25高铁柱

江西煤炭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锚索锚杆顶板

高铁柱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前湾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乡宁 042103)

1 工程概况

临汾市前湾煤业S2盘区是一个全新的盘区,2S201首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初步设计仍沿用以往其他盘区的支护方案。2S201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长度935 m,运输顺槽口至回风大巷南侧长度为45 m,停采线为40 m,可回采长度850 m。2#煤层厚度2.8~3.38 m,回采巷道在掘进期间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均无断层和陷落柱等导水构造。目前,矿井回采巷道现有支护方案存在一次支护密度过大、施工效率低、掘进速度慢等问题;矿井高强度生产与工作面准备时间较长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以2S201工作面运输顺槽(以下简称运输顺槽)为工程实例,拟对其支护方案进行改进,以求在保证支护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支护成本、提高掘进速率。

2 巷道围岩强度测试

2.1 测试方法

为具体掌握运输顺槽围岩的强度、结构等方面特征,在巷道开口段对巷道围岩强度和结构进行现场实测。围岩强度测试采用钻孔测试法,其测试方法如图1(a)所示,测试地点为试验巷道内,在需要测试的岩层内施工钻孔;测试时首先将探头放入钻孔内,然后通过压力泵将高压油输送至探头内,探头由于压力作用将伸出指针,指针地伸出量可通过指示器读取;持续加大油压,直至钻孔孔壁破裂,指示器会读到一个临界值(Pm),通过相应的换算即可得到此处围岩的抗压强度。围岩结构采用钻孔窥视法进行直观的观测,其设备组成如图1(b)所示,全景钻孔窥视仪可直接得到钻孔孔壁柱状图影像[1]。

图1 围岩强度、结构测试

2.2 测试分析

测点布置在运输顺槽开口处,围岩强度测试钻孔深度为10 m,分别对顶板岩层和两帮进行测试,给出典型的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顶板岩层厚度10 m范围内可分为三个层次,浅部围岩(0~2.4 m)为泥岩,平均强度为26.72 MPa,中部围岩(2.4~6.6 m)为泥质砂岩,平均强度为41.27 MPa,深部围岩(6.6~10 m)细砂岩,平均强度93.84 MPa。通过现场窥视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岩层0~2 m范围内存在较多的裂隙,岩体较破碎、整体性较差;深度2~6 m范围内存在少数裂隙,围岩的完整性相对提高;深度6~10 m,基本没有明显的裂隙,岩层完整性良好;巷道两帮围岩深度0~1.5 m范围内裂隙较发育,深度1.5~10 m范围内裂隙数量极少。根据现场围岩强度、测试结果可知,2S201运输顺槽围岩条件良好,具备支护方案优化的条件。

图2 围岩强度测试结果

3 支护参数模拟分析

运输顺槽采用锚网索支护,其中锚杆、锚索支护密度、规格是影响围岩控制效果、掘进速度、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2-3],合理的参数设置不仅能够保障工作面正常生产的需要,同时还能降低支护成本、缩短施工时间[4]。因此,为确定2S201运输顺槽最为合理的支护参数,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与巷道地质条件相对应的力学模型,探究锚杆、锚索长度、直径、布置间距等因素对支护效果的影响。计算模型范围长300 m×宽200 m×高70 m,巷道断面尺寸宽5.5 m×高3.8 m,工作面推进长度250 m,首先模拟回采巷道的开挖支护,再进行工作面的回采,然后观察超前工作面10 m处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

对锚杆长度、锚索长度进行模拟分析。运输顺槽初始支护参数为:顶板、两帮锚杆直径22 mm、长度2.4 m,间排距1.0 m,顶板锚索直径21.6 mm,长度8 300 mm,间排距为2.0 m。采用单一因素法对顶板锚杆长度进行分析,设计锚杆长度为2.0~2.6 m,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不同锚杆长度条件下,工作面回采100 m时超前工作面5 m处围岩变形量如图3(a)所示。由图3(a)可知:当顶板锚杆长度由2.0 m增大至2.4 m,顶板下沉量减小了83 mm,煤帮变形量分别减小47 mm左右,底板底鼓量减小21 mm,说明通过提高顶板锚杆长度可提高围岩稳定性;当顶板锚杆由2.4 m增大至2.6 m,顶板下沉量减小约12 mm,两帮变形量约各减小11 mm,变形量减小幅度缩减明显,表明进一步增大顶板锚杆长度对于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不大,因此可确定顶板锚杆最佳长度为2.4 m;同理可确定顶板锚索长度为7.3 m。

图3 不同支护参数下围岩变形量

通过上述模拟分析已确定锚杆、锚索单一参数的长度合理值,为确定锚杆、锚索布置的最优方案,参考地质条件相似的回采巷道支护方案,初步设计以下5种锚杆、锚索布置方案:

方案1:顶板5根,两帮各4根,间排距1.2 m×1.2 m,锚索每排1根,排距3.6 m。

方案2:顶板6根,两帮各4根,间排距1.0 m×1.2 m,锚索每排两根,间排距2.0 m×3.6 m。

方案3:顶板6根,两帮各4根,间排距1.0 m×1.0 m,锚索每排两根,间排距2.0 m×2.0 m。

方案4:顶板7根,两帮各4根,间排距0.9 m×0.9 m,锚索每排两根,间排距2.0 m×1.8 m。

方案5:顶板7根,两帮各5根,间排距0.9 m×0.9 m,锚索每排3根,间排距1.8 m×1.8 m。

通过模拟分析得到各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量,整理得到如图3(b)所示结果,可以看出,巷道表面变形量随着支护密度的增大而表现为减小趋势,方案2条件下围岩变形量相对于方案1显著减小,而方案3、4、5条件下,巷道表面变形量减小量微小,且方案2条件下,回采巷道在工作面生产期间表面变形量已处于较低水准,因此确定最佳的支护方案为方案2。

4 支护方案优化

结合运输顺槽地质条件及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设计其支护如图4所示,具体支护参数为:顶板及煤柱帮锚杆ϕ22 mm×2 400 mm,杆体钢号BHRB500,锚杆间排距为1.0 m×1.2 m,回采帮锚杆采用ϕ20 mm×2 000 mm的圆钢锚杆,每排共支护14根锚杆,钢筋托梁采用16 mm圆钢焊制;顶板和煤柱帮采用菱形金属网,网格为50 mm×50 mm;实体煤帮网片采用矿用塑料编织成的塑料网或菱形网,顶板锚索规格为ϕ18.9-L 7 300 mm,采用“二二”布置,间排距2.0 m×3.6 m,每根锚索选用一支K2335两支Z2360锚固剂锚固。

5 应用效果

在运输顺槽掘进及服务回采期间采用十字布点法观测表面变形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掘巷期间,在距迎头约60 m处顶底板变形量开始稳定不变,距迎头约100 m处两帮变形开始稳定,掘巷期间两帮变形量及顶底板变形量微小,围岩稳定性良好;服务于工作面回采期间,直至工作面回采至测点位置,两帮移近量及顶底板移近量均小于100 mm,完全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综上可知,所设计的支护方案围岩控制效果良好。优化后的支护方案与原支护方案相比,每100 m可节省支护材料有:规格ϕ22-2400 mm的锚杆100根,规格SKP22-1/1720-7300的锚索约46根,掘进速度相交于原方案提高了约30%,同时显著降低了巷道的支护成本,对于指导后续回采巷道的支护具有现实意义。

图4 2S201运输顺槽优化支护方案

图5 矿压监测结果

6 结语

通过对2S201运输顺槽开口处围岩进行强度、结构实测,掌握了围岩的强度和裂隙发育特征,表明地质条件良好,具备对巷道支护方案优化的条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不同支护参数对于2S201运输顺槽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决定采用锚杆最佳长度2.4 m,锚索最佳长度7.3 m等参数,并确定锚杆、锚索的最优布置方案。2S201运输顺槽支护优化应用后,经矿压观测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围岩控制效果良好,与原支护方案相比,从经济、安全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可在后续工作面回采巷道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锚索锚杆顶板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初次来压期间不同顶板对工作面片帮影响研究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地下室顶板开大洞对嵌固能力的影响
浅埋长工作面非坚硬顶板见方强来压机理分析
煤矿顶板锚固体失稳模式探测仪的研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