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分析

2022-11-25刘倍雄肖巧玲程金烈曾德生

科学咨询 2022年15期
关键词:法制依法治国法律

刘倍雄,肖巧玲,程金烈,曾德生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5;2.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东莞 523960)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气,如近期出现匪夷所思的“精日派”、中国自媒体行业所谓大V为731部队的罪行做辩护、娱乐圈明星代孕生子等不正之风,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存在极大的负面影响,极其容易出现三观的扭曲。因此,如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及法制教育,端正个人态度是当务之急,国家必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工作予以重视。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中的必然要义,这也意味着我国实行的是法治化管理。公民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程度的关键。实现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加强人民法律意识,把法律作为人们的工具,我国对此开展了一系列法制教育工作。为加强人民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建立健全知法守法行为,培养良好品质,进行法制教育是根本与关键所在。与此同时,思想政治与法律规范的建设相辅相成,只有个体完善个人思想政治道德建设,才能够在观念内建立起遵纪守法的基本意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力军和生力军,加强其思想道德素养及法制教育,能够使个体内心建立起担负社会建设的坚定信念,加强使命感及责任感。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存在三观扭曲、政治信仰迷茫、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因此,人才的培养必须思想建设先行,大力推进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经之路,同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实效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1]。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效果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实效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总结近几年高校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对该部分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成长环境

家庭是个体接受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深远,包括在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开展过程中,父母对两者的重视会加强学生对两者的认可,帮助学生在幼年时期打下坚定的思想政治观念以及法律意识。但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父母在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上作用缺失,因而由高校承担两项教育工作的重任,社会更多的要求高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从而加强学生对两项工作的认可[2]。因此,考虑到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性,前期的生活经历、阅历的不同,因此个体在思想道德与法制观念上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过程中,教育的效果往往存在较大的限制。

(二)高校教育形式较为自由,知识难成体系

不同于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方式,高校教育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大学生。在原有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每日学习生活安排充分,因此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知识较为体系,对知识的学习更为扎实。但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教学时间更为宽松,无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法制教育,而思想政治素养及法制观念的建立需要在时间基础上形成,因此思想道德与法制观念两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不佳,也是由于缺乏外界时间的保障。同时,在高校生活过程中,大学生所面临的各项竞争都涉及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及法制教育相关内容。求实学风建立、各种竞赛当中涉及的诚信考试、与他人合作过程中正确处理竞争合作关系以及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各类法制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学习时间过于自由也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缺乏系统,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三)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

对国家法理而言,几千年来法制和人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相互交融与前进。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必须看到:法制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为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并不能一蹴而就,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战略出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法制课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化,课程往往处于选修或辅助类课程,存在明显的教育缺失,因此,我国大学生法律道德观念的建立仍任重而道远[3]。

(四)法制教育重视度不够

当前,我国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更为重视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对法制教育较为忽视。学校更加注重德育发展与建设,以德治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德治国同样是忽视法制建设所呈现的重点偏颇。因此,实现依法治国方略需要从根本上建立起法制教育观念。在大学,由专门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向学生普及法律常识以及法律知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法制意识的建立的重要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校中思政与法制两门课程主要依靠理论授课的形式来进行,而就当前大学生在该类课程的学习现状来看,课堂上学生基本无心听讲,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是限制思想教育及法制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大多仍采用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学生即便通过课程考试,也难以利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加强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实际效果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确保我国道德体系及法治社会的建立。就两者关系来看,法律是约束行为规范的标准,道德是约束思想规范的准则,两者缺一不可。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依法追究的目标,法律素质的提高能够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完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提高确保法治素养,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法律意识,才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实际效果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法治教育意识

高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通常较为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对法治教育更多是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未将其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开设,因此,对法制教育重视度不够,实现个人法制意识的强化,必须要加强法制教育,将其作为一门独立课程,从而实现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树立。国家及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法制教育建设,将法制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剥离出来,从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实现为实现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4]。

(二)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法制教育的开展一般是进行理论讲授,更多地局限在课堂,法律知识的讲解上缺乏实际操作性,因而在相关法律知识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的情况,学生难以对法律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因此,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将法律知识与实际案例密切结合,在课堂教学间,教师要及时将国际动态、国际关系、社会热点与学生遇到的法律问题和课本进行结合,如这几年美国制裁中兴和华为事件,使学生能够基于法律知识解决实际存在问题,这样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更为透彻,能够增强个人法律实际操作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依法处理问题的观念。其次,教师要加强法律的实践操作。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通过学生参与比赛,丰富个人法律知识,拓展个人法律常识。其次,可借鉴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的工程教育理念[5],采用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指导的教育模式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以及制作社会法制宣传栏目,让学生承担主要角色,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模拟法庭分析,从而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应用。学校可开设法制栏目,由学生担任栏目编辑、撰写,实现法律知识普及,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应用。

(三)加强授课教师,专业化培训

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知识,同时还要严格要求自身,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之责。当前大学当中的法制教育开展通常是融入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因此法制教育环节一般是由思想政治教师进行讲解,考虑到思想政治教师对法律知识的了解难以达到专业化水平,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需要法律专业教师来进行讲授。学校可通过由法学专业教师担任相关法制教育课程,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聘请校外法律人员作为学校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指导,为学生呈现实际的法律案例,从而能够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及实践上进行同时教育。与此同时,还需加强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常识与学识,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高水平的法制教育内容。

(四)加强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宣传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及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该项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大学生群体,针对大学生当前阶段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及法治问题,紧扣学生当前生活与学习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切法律问题与思想到政治问题,进行相应知识的宣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与个人实际生活的紧密相连。与此同时,国家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社会层面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宣传工作,使学生在环境中受到熏陶,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建立法律信仰。除此之外,可加强导员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引导作用,及时把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心系学生个人发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实务的处理中增强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的感染力[6]。

(五)提升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课程地位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指导下,广东省高校广泛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廉洁修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必修课程,但法制课程在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中普遍没有单独成课。从小学、中学和大学有关思政与法制的课程中,法制课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因此,在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有必要强化法制课程,提升课程主体地位,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六)强化高校班主任的引领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当中,班主任要能及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制教育课程缺失或教育效果不佳时,当社会或校园出现影响广泛的思政与法制案件时,能积极地引导与担当,使用教育专题、主题班会和典型案例分享等形式强化思政、道德与法制的精神,切实提高青年学子的思政觉悟、道德水平与法制观念,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考虑到大学生是社会接班人的特殊性,需要加紧、加快该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确保大学生能够接受到实际有效的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尽管就当前实际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教师在反思问题、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落实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的实效。

猜你喜欢

法制依法治国法律
《民主与法制》杂志1000期大事记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让人死亡的法律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