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2-11-25王波宋卫平赵为夏刘双来邱学文邓磊曾志军

医疗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空心经皮螺钉

王波,宋卫平,赵为夏,刘双来,邱学文,邓磊,曾志军

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七病区创伤骨科 (江西南昌 330025)

踝关节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的踝关节扭伤所致,骨折后踝部疼痛明显,行走困难,影响患者日常活动[1]。踝关节骨折根据暴力方向、受伤位置可分为多种类型,再根据骨折程度及有无韧带组织损伤可分为多个亚类,临床治疗以手术效果最佳,包括切开、闭合复位内固定两种方式[2-3]。既往临床多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复位骨折,恢复踝关节功能,但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手术效果[4]。近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具有微创特点,且术后并发症较少[5]。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1 年4 月我院收治的88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4 例。试验组男29 例,女15 例;年龄22~65 岁,平均(37.59±6.04)岁;体质量42~84 kg,平均(69.31±3.04)kg;致伤原因,工地意外损伤11 例,车祸伤25 例,高处摔伤8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6 例;年龄22~66 岁,平均(37.67±6.38)岁;体质量42~83 kg,平均(69.02±3.35)kg;致伤原因,工地意外损伤10 例,车祸伤26 例,高处摔伤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踝部初次骨折,经X 线确诊;新鲜骨折;凝血功能正常;满足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或伴有精神疾病;脏器功能衰竭;陈旧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

1.2 方法

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对骨折处进行固定,视患者实际情况在踝关节外侧做一长度为10~15 cm 的纵向切口,逐层分离各组织,使骨折部位暴露,清理骨折处血肿及周围软组织,将解剖型钛板置入,对内踝骨折处进行固定,并在内侧做一长度约为5 cm 的切口,暴露骨折端后复位,对骨折处使用空心螺钉固定,术中操作需注意保护神经、血管,确保止血后缝合切口。

试验组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患者体位、麻醉方式参考对照组,于透视机下观察骨折情况,手法复位后再次进行透视观察,未见异常即可进行固定,穿入导针后拧入空心螺钉,固定顺序为外踝到内踝、后踝到胫骨,固定后使用C 型臂X 线机观察,未见异常后包扎。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1)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2)踝关节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 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6]评估,包括疼痛与活动度等,共计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踝关节功能越好。(3)并发症:记录两组钉松动、感染、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4 53.69±9.17 37.82±8.35 14.76±2.39 15.57±3.56试验组 44 39.31±6.38 13.29±4.46 10.98±1.25 11.23±1.81 t 8.839 17.188 9.296 7.208 P<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

2.2 踝关节功能

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6 个月 t P对照组 44 43.69±6.17 77.82±10.35 18.789 <0.001试验组 44 44.31±6.38 89.29±9.46 26.149 <0.001 t 0.463 5.426 P 0.644 <0.001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踝关节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可分为内踝、外踝及后踝,在日常活动或运动中易出现骨折。踝关节骨折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内翻、外翻、外旋等,若未能及时复位将形成创伤性踝关节炎,影响踝关节功能恢复,并长期伴有疼痛僵硬、行走障碍等症状[7-9]。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常用术式,可促进骨折处关节功能恢复,但创伤较大,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骨折处血运及邻近组织,诱发多种并发症,无法实现临床预期效果,亟需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踝关节骨折治疗方法[10-11]。随着微创拔术在临床的普及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因手术切口小、不会大范围损伤软组织、关节组织暴露范围小、患者痛苦轻、固定牢固等特点受到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功能恢复得更快更好。分析原因在于,闭合复位内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是在透视下进行,可准确了解骨折情况,针对具体情况合理分布螺钉位置,对骨骼、骨膜血运起到保护作用,利于软组织与骨折处愈合[12-13];另外,该术式螺钉置入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术后钉松动、钉断裂发生风险低,可更好、更快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空心经皮螺钉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侨眷帮扶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空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