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研究进展

2022-11-25农东海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阻塞性肺部穴位

农东海

大新县中医医院 广西 崇左 532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气流持续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患者肺部气流呈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会累及肺部,引发肺外器官损伤。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以及喘息气短等问题,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可逐步加重。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遭到病毒、细菌感染而引发可使得气道炎症逐步加剧,随着炎症刺激,患者会出现支气管黏膜肿胀、功能亢进、粘液腺增生,进而诱发咳嗽、喘促等问题[1]。急性加重期为患者病情恶化重要原因,随着反复加重可引发肺心病以及呼吸衰竭等问题。近年随着环境变化疾病发病率呈逐步提升趋势,为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便需选取有效治疗方式,现即对各种中医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

慢性阻塞性肺卫“肺胀”范畴,首次见于《皇帝内经》,《灵枢》提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清代医家于《医法圆通》内提出:“因痰湿水饮而致者,由太阳之气化偶乖”分析认为此种疾病和痰湿水饮相关。关于肺胀引发疾病的论述有较多医学典籍提出,其中《诸病源候论》提出:“肺本虚,气不为组,复为外邪所乘”也有研究提出风火挟水饮而乘于肺[2]。中医研究认为,肺胀具体成因较多,首要原因为肺脏亏虚,肺气宣降功能减弱进而使得津液失司,日久则痰浊潴留,填于肺内使得清气无法进入肺部,浊气难以有效排出,留存于肺部[3]。肺主全身之气,可通调水道,也可有效起到行血助心得效果,与肾、脾、心关系密切,患病日久则累及三脏。外邪侵袭则会使得肺部气机壅滞,症状逐步加重,患病日久则阴阳亏虚。通过对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之后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主要发病原因为机体久病,虚弱成瘀,痰瘀互为因果,机体正气亏虚后易于感受风寒,可使得疾病反复发作,病情逐步恶化。

2 中药治疗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疾病治疗时主要方式为增强患者体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进而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于疾病具体病机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病机为:痰浊、阳虚水泛、痰热,急性期主证:外寒内饮、风寒束肺、痰湿阻肺、肺肾气虚、气滞血瘀。但由于此种疾病症候变化较多,因此不必拘泥一种证型,进行疾病治疗时需观其脉证,方知犯何逆。有文献研究提出,痰瘀贯穿整个发病过程,对于此种疾病主要治疗方式辩证治疗,但需坚持扶正驱邪,突出应用扶正固本的方式,通过此种方式可有效起到强主逐寇的目的[4]。

2.1 清热化痰

对于疾病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痰浊为重要病理因素,清肺化痰为疾病治疗重要原则,痰液也有痰热以及痰湿区别,因此需将其明确区分。气滞则痰聚,气顺则痰消,因此疾病治疗时首要步骤在于理气。张涛[5]研究提出清肺化痰治疗时首选药物为:瓜蒌、黄芩、桑白皮、重楼以及芦根,也可配合佛手、陈皮、枳实、厚朴等药物。夏莉[6]研究提出,采用黄芩和瓜蒌仁以及栀子等中药进行治疗时可有效提升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且通过治疗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以及血流变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刘培杰,施小山[7]研究提出可使用十味龙胆黄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通过此种方式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咳嗽、咯痰等问题,相比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2.2 化痰祛瘀治疗

《丹溪心法·咳嗽》内提出:“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近代也有医者认为:“初病在气,久病从瘀”因虚致瘀为主要病机,因此对于此种疾病需通过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主要药物为:苏子降气汤、金水六君煎、代抵当丸等药物[8]。对于此种情况进行治疗时需注意虽然急性加重期患者需进行祛瘀邪,但不可过分使用辛猛药物,进而避免损伤正气。邓虎,王国力[9]研究提出可使用平肺化瘀进行治疗,通过此种方式可有效提升总有效率,降低临床症状评分。和凤领,朱国兴[10]研究提出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时不仅可改善患者咳嗽症状,也可改善肺部功能以及气血指标。

2.3 温阳化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症治第十二》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严红美, 俞江华[11]研究对于西药、中药两种治疗方式对比时发现,使用苏子降气汤联合五苓散加减汤进行治疗时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血气功能。马媛虹,常孟然[12]研究提出使用温阳散寒以及或者温阳涤饮汤(炙麻黄、桂枝、干姜、甘草、细辛、五味子)进行治疗时不仅可有效缓解体征,也可缩短疗程,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和动脉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2.4 宣肺通腑

中医脏腑学说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腑泻下治疗时主要运用泻下以及润下药物,不仅可通导大便也可荡涤实热、消除积滞,进而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朱正辉[13]学者提出采用宣肺通腑治疗时不仅进行宣肺同时也通腑气同时进行,相辅相成使得邪气排出。元代有医家提出使用“提壶揭盖”治疗方式,此种治疗方式也充分体现宣上清下优势。周时兴[14]研究结果进行探究时发现,通过宣肺通腑治疗时相比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不仅可缓解患者咳喘、腹胀等问题,同时也可有效缩短疗程,改善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宣肺通腑治疗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时不仅可缓解患者咳嗽、气喘以及胸肋胀满等症状,同时也可提升患者肺功能。

2.5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属于呼吸科常见疾病治疗方式,此种治疗方式可使得药物直达患处,有起效快以及安全性高的优势。相比于单纯使用西药雾化吸入治疗采用中医雾化吸入治疗时不仅可提升患者排痰效果也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有利于帮助患者康复,减少不良反应[15]。但此种治疗方式使用范围较少,因此并无较多数据证实。

3 中医治疗

3.1 砭石治疗

《皇帝内经》记载提出,我国存在砭、针、灸、药4种独立医术,其中新砭石治疗时有良好逐寒祛湿以及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效果。数据证明,辩证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时联合砭石治疗不仅可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也可帮助患者改善缺氧问题,有效提升肺功能[16]。

3.2 灌肠治疗

《理瀹骈文》提出:“风寒入肺皆令人咳,肺即络大肠,又与大肠相表里,肺咳不已,往往大肠受之,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气壅塞则使得腹气不通,临床也会出现腹胀大便不通等问题”。杨洁,韦绪性[17]研究提出加味大承气汤灌肠并联合无创通气质量时不仅可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也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也有数据证明采用中医灌肠法联合口服中药进行治疗时不仅可帮助患者调整气血也和改善营养状况,提升机体免疫功能[18]。

3.3 针灸以及穴位敷贴或者按摩

穴位敷贴治疗时主要方式为中药制剂和透皮剂混合使用,进行治疗时可有效促使药物由穴位进入经脉,由表及里,通达脏腑调节气血,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进行治疗主要针刺:双侧合谷、膻中、肺俞、丰隆、足三里各穴位。中草药主要为:细辛、白芥子、延胡、麻黄共5味药物,将药物敷贴于膻中、大椎、肺俞、肾俞以及天突。穴位针灸以及中药敷贴治疗时不仅可改善患者咳喘问题,同时也可有效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也可有效预防感冒,减少过敏问题。穴位按摩治疗时主要选择穴位为定喘以及大椎、肺腧、列缺、天突、丰隆,主要采用指揉法进行按摩,配合以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4 小结

慢性阻塞性肺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提出对于此种疾病主要以辩证治疗为主,可有效突出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同时也可利用穴位敷贴和针灸等方式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也有较多问题,主要为疾病辨证分型,其疾病具体治疗效果也缺乏统一标准。治疗过程中由于中医药具体作用机理并未完全清晰,因此并无较强说服力。

猜你喜欢

阻塞性肺部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夏季穴位养心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