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新进展

2022-11-25罗碧波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裂孔玻璃体体位

罗碧波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致盲性眼病,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中常见且病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指由慢性进行性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眼底病变,分为增值性及非增值性两种类型,可造成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1]。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其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其首选治疗方式为玻璃体切割术,通过手术切除浑浊或血性玻璃体,起到解除纤维增殖膜对视网膜牵拉,使视网膜恢复解剖复位,抑制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发生与发展的作用,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视力[2]。由于手术难度较大,易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创伤,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患者,需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起到良好的改善疾病预后,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本文现针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新进展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综述内容如下。

1.玻璃体切割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玻璃体切割术最早见于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一种高水准现代显微眼科手术,其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目前临床治疗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及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3]。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具有以下优点:①清除玻璃体积血、恢复屈光间质透明度,提供观察视网膜病变、变化和创造视网膜激光的机会;②分离玻璃体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膜的粘连,松解视网膜及黄斑部牵引,使脱离视网膜平复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达到改善视网膜感光和传导功能的目的[4]。临床学者研究发现[5],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术后1年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为100%,术后1个月视力提高率为49%。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微创手术治疗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玻璃体切割术也不断优化、完善,目前临床已将常规20G、微创23G、25G、27G+3D等模式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虽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仍可出现部分患者视力恢复较差现象,甚至可造成视网膜损伤[6]。目前临床有学者研制了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7],并将其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替代人手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精确度,术后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2.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健康宣教

大多数患者受到糖尿病影响,在饮食及生活方面存在较多限制,且由于大多数患者为老年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因此在面对手术治疗时存在害怕、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8]。入院后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能够充分了解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玻璃体切割术相关知识,并对患者相关信息进行了解,根据其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语言及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如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采取简单易懂的语言,宣教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疑问,针对疑问进行详细解释,必要时可通过播放健康宣教教育片来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及手术治疗的认知。

2.1.2 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针对手术方式、步骤及安全性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并通过看电视、聊天及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紧张感,必要情况下可举例院内以往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息,缓解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并给予患者鼓励,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及手术治疗[9-10]。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术中采取玻璃体腔注气或硅油者通常将裂孔处于最高处,利用气体上浮力及表面张力顶压来起到封闭视网膜裂孔,因此为保证手术效果,需根据裂开位置来选择合适体位,裂孔位于上方的患者应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后极裂孔取面朝下的头低坐位或俯卧位,两侧裂孔取相应的健侧卧位[11]。在进行体位护理时需告知患者保持该体位的意义及重要性,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由于长期保持一个体位可造成强烈的不适感,因此护理人员可定时指导患者更换体位,起到降低不适感的作用,并采取辅助器械。如面朝下坐位或俯卧位时,可在患者前额部放置柔软舒适的眼圈、气垫等,协助患者维持舒适体位的同时,减少对受压部位造成的损伤[12]。

2.2.2 并发症护理

患者术后可出现相关并发症,临床应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其对机体健康及疾病恢复的影响。①高血糖和低血糖反应:术后对患者血糖水平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降血糖药物用量,针对低血糖患者应在用餐后30min内给予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针对入睡前血糖<5.6mmol/L的患者,可在日常饮食中适当添加含糖类食物。②高眼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眼压变化,当患者在术后24~72h内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等症状时因考虑为高眼压,并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给予250ml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直至患者整张缓解,且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内。③眼内出血:每日定时对患者视力及眼底情况进行观察,患者无感觉或自述存在飞蚊症无需采取处理措施,1~2d后可自行吸收,当患者存在视力下降等症状时,需立即给予止血措施。④眼内感染:术后指导患者保持眼部及眼周清洁干燥,禁止采用手按揉眼睛,并针对伤口渗血、渗液及眼内分泌物情况进行观察,当患者出现眼睑或结膜充血、肿胀、触碰眼周时疼痛、黏液脓性分泌物增加等现象时,考虑存在眼内感染,及时给予全身和局部抗感染治疗。⑤预防再次视网膜脱落:告知患者再次视网膜脱落的影响,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碰撞或震动头部,并告知患者避免用力挤眼、揉眼、咳嗽、打喷嚏等,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检查时应动作轻柔[13]。

2.2.3 出院指导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将饮食技术打印成食谱,针对食谱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指导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并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自我监测血糖,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及正确使用胰岛素,并告知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1个月内禁止乘坐飞机,针对硅油注入患者还需告知其硅油取出前每日需保持6~8h俯卧位,并告知患者定期复查[14]。

3.小结

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首选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视力,在目前临床眼科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且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其手术放肆也在不断发展,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有效提升,但术后仍存在相关并发症,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通过术前、术后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轻松面对手术,并在术后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术后通过并发症护理可针对常见并发症采取措施,从而起到预防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目的,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作用。为提高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取良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裂孔玻璃体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裂孔在黄斑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