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进展

2022-11-25岑红枚莫耀素邓环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支持性乙肝患者乙肝

岑红枚 莫耀素 邓环

(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贺州,5428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临床常见病症,该病是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主要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传染性肝病,近年来,慢性乙肝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球约有3.5 亿慢性乙肝患者,而中国是慢性乙肝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针对慢性乙肝临床尚无彻底根治药物,随着病情进展,严重时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患者死亡。故针对慢性乙肝患者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恢复。而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是一个终身长期的过程,而疾病传染性特点会使患者遭受社会歧视,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青少年患者,其常伴怨恨、恐惧等心理状况,严重影响其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故针对青少年慢性乙肝患者应针对其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缓解其负面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以此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3]。因此本文就青少年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日后临床护理青少年慢性乙肝患者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 青少年慢性乙肝心理状况

1.1 怨恨心理以青少年感染慢性乙肝病毒因素而言,多数患者为母婴垂直传播,极易使青少年埋怨家长;即使是经其他途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青少年患者,也会对自身产生憎恨,怨恨自己太过粗心进而感染病毒,以此使其以逃避、排斥的态度面对治疗[4]。

1.2 焦虑、抑郁心理相关研究显示,焦虑、抑郁是青少年慢性乙肝最为显著的心理障碍,对患者后续治疗产生严重影响,加之慢性乙肝病程长、治疗期间极易复发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肝硬化、肝癌等病症,增加死亡发生风险,故青少年慢性乙肝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5]。青少年患者难以控制自身情绪,社会生活中失意、挫折可使其产生强烈的不良反应,忧虑自身前途,担心疾病对恋爱、家庭生活的影响[6]。除此之外,长期与反复住院会导致患者过度担心自身病情,加剧焦虑、抑郁情绪。且慢性乙肝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青少年患者担心自身病情会传染给家属、朋友以及同学,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7]。

1.3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是多数患者自身患有疾病正常心理反应,也是一种具有威胁性、伤害性急性反应,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其处于人生最美好时期,对未来抱有较大的憧憬,在此时会使患者面临疾病带来的困扰,是一种较大的精神打击[8]。除此之外,因疾病因素,患者极易出现恶心、轻度厌食、乏力等症状,以此加重患者对慢性乙肝的恐惧心理。

2 青少年慢性乙肝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过程中重要环节,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应掌握患者关注问题,并给予正确指导,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以此加强其自我控制管理水平,避免医源性刺激[9]。心理护理干预方式:(1)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为其制定针对性、个性化心理护理。(2)以集体教育、“一对一”床边面谈相结合方式进行健康宣教。(3)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倾听患者诉求,掌握其内心世界,以亲切、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4)进行配合度健康教育,突出长期治疗重要性,强调药物使用方式等。(5)加强生活指导,使其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使其维持规律的生活起居。田荣芝、张玲[10]等人研究显示,对98 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2.2 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纠正歪曲态度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该护理干预弥补了常规护理干预中的不足,提升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使患者对慢性乙肝疾病认知程度加深,进而缓解其负面情绪,使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11]。认知行为干预方式:(1)建立患者信息档案,掌握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2)进行认知重建,利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向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等方面知识讲解。(3)进行相应的行为干预,以面对面交谈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节,协助患者形成惯性正向思维,纠正其错误认知;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强调家庭支持重要性[12]。杨秀梅[13]等人研究显示,对100 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结果显示,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2.3 支持性心理护理支持性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该护理是一种心理调节措施,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个体主观认知,提升患者对问题处理能力,缓解其负面情绪[14]。支持性心理护理方式:(1)收集患者资料,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问题采取个性化心理支持。(2)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等方面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自身状况与减轻压力等,使其积极面对生活。(3)护理人员均给予心理测量相关知识培训,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类型,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针对心态良好的患者,可采取正常交谈方式;针对心态不佳,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应针对性心理状况给予更多关心、耐心。(4)护理人员应对家属进行乙肝知识讲解,引导其从各方面帮助、关心患者,以消除其心理障碍等。孙勤[15]等人研究显示,对128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支持性心理干预,结果显示,支持性心理干预有利于重建慢性乙肝患者希望水平。

慢性乙肝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需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但因疾病、治疗等因素影响,患者极易产生多种负面情绪,降低其生活质量。特别是青少年患者,其常伴怨恨、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况,严重影响其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因此针对慢性乙肝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采取心理护理、认知行为干预以及支持性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模式,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改善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支持性乙肝患者乙肝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六个就诊误区 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
提高材料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支持性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