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及儿童屈光发育状况的研究进展

2022-11-25欧雪英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屈光度散光屈光

欧雪英

(梧州市蒙山县妇幼保健院,广西梧州,546700)

人类眼球的快速发育期为0-3 岁,眼轴可从16mm 快速发育到19.5mm,是视功能发育的敏感期[3],此外,还有慢速发育期是从3-18 岁,此时的眼轴由19.5mm 逐渐发育到23-24mm,所以应对婴幼儿及儿童的眼睛进行一定的保护,并采取预防其他疾病的措施,以免造成永久性的视力障碍[4]。

1.婴幼儿及儿童的屈光状况及致异因素

婴幼儿及儿童屈光发育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导致视力视觉异常的情况发生。故婴幼儿应从出生6 个月起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视觉视力及屈光的检查,并密切观察其发育状况,及时发现视力视觉异常,从而在第一时间实施相应的治疗及干预[5]。儿童在0-2 个月,瞳孔对光反射,外斜比较常见,内斜相对少见。2-6 个月,会进行中心注视及追随运动,眼位存在正位或伴有轻度外斜,不伴内斜,出现内斜情况即为视力异常。6 个月-2 岁,会中心注视,能触及玩具、食物等,可进行准确平稳的追随运动,眼位为正位。3-5 岁时,20/40 双眼相差不超过2 行,大于5 岁时,视力20/30 双眼相差不超过2 行[6]。

雷城娟[7]曾对105 例学龄前儿童做过研究,统计儿童的屈光异常检出率,并分析统计与儿童屈光发育的相关信息,结果显示105 例儿童中,屈光不正的有13 例,异常检出率12.38%,性别分布几乎相当,但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导致屈光异常发生的因素包括长时间看电子设备、缺少户外活动、长期偏食、出生体重过低、新生儿期严重黄疸等。为规避上述不良因素,应减少使用电子设备,每天保证有2-3 小时的户外活动,均衡饮食,及时处理新生儿黄疸等。陈琳[8]对4223 名6 个月-3 岁婴幼儿的屈光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屈光分布特点和发育规律,得到一定的结果,其中4223 名婴幼儿共8446 只眼睛的屈光状态主要以远视和散光为主,并且屈光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下降。吴纲跃[9]曾对13569 名学生儿童进行屈光发育状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对学生的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握笔姿势,身高和体重等,都进行了检测和调查,结果显示,7-12 岁的近视患病率为29.5%,13-15岁的近视患病率为72.4%,尤其是15 岁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达82.4%,其中3-9 岁学生中正视的人数最多。

2.婴幼儿及儿童年龄与屈光的关系

在正常发育婴幼儿及儿童中常存在有部分的视力视觉异常问题,如近视、远视、斜视、视力参差等,这与他们这个年龄段视力视觉快速发育,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干扰而导致屈光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卞巧月[10]等人对1-7 岁的13158 名儿童进行屈光调查,并分析相应的结果,结果得到1-7 岁屈光类型为远视的有99.51%,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远视和近视检出率也不同,1 岁儿童的远视者屈光度较低,S[+0.5,+2.0],占有52.97%,随着年龄(1-3 岁)的增长逐渐降低,尤其4 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远视较高屈光度逐渐向较低屈光度转变,同时各年龄段的散光检出率较低。崔金玉[11]等人曾将6-24 个月的164 名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条栅视力评估和屈光度测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双眼条栅视力有明显的恢复情况,且视力处于平稳增长趋势,视力异常发生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3.婴幼儿及儿童屈光异常的预防

沈瑞云[12]等对4月龄-3 岁的婴幼儿342 例做过一定的研究,不仅对婴幼儿的屈光做了筛查,也对婴幼儿父母的视力及日常生活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3 岁以下婴幼儿存在疑似屈光异常,主要以远视、单纯性散光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每天看电子产品时间超过半小时,户外活动比较少是导致屈光异常的主要原因,每天的户外活动少于1 小时是婴幼儿疑似屈光异常的高危因素,儿童屈光异常发生与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呈正相关系,故及时纠正影响视力视觉发育的不良行为习惯,是预防婴幼儿屈光异常的发生的有效手段。

薛丽丽[13]等人曾对3-8 岁的视力不良儿童(13526 眼)行麻痹睫状肌后散瞳检影验光,并回顾性的分析屈光状态分布以及屈光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儿童远视的总检出率为83.9%,近视总检出率为6.2%,而学龄前3-6 岁儿童屈光仍以远视为主,视力筛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儿童视力异常而进行及时干预,杜绝低视力的发生。

郭立云[14]等曾对行1 期植入IOL 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及时尽早行手术治疗的患儿视力得到了有效的恢复,说明及时及早手术治疗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视力,可以让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获得较好的视力视觉发育的机会。李琳[15]曾对1359 名3 岁以下儿童进行研究,将其分各年龄组进行屈光筛查,并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得到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屈光异常人数逐渐降低,并建议对视力异常进行早期干预,通过对视力异常婴幼儿的及时干预和跟踪随访,可以有效促进婴幼儿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有效降低低视力的发生。

4.婴幼儿及儿童眼屈光异常发展规律的研究进展

4.1 幼儿眼部屈光异常的发展规律

位建勋等[16]对0-6 岁婴幼儿的屈光发育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在被调查的3410 名对象中,眼部屈光异常率为27.87%,屈光异常状态以散光居多,尤其是≥3 岁的儿童屈光异常情况较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异常发生率逐渐上升。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每天看动画片、手机的时间明显延长,日观看时间大多超3 小时,眼部受刺激大,且眼球睫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儿童由早期的屈光性远视,过快变化为屈光性近视。

4.2 婴幼儿及儿童眼部散光屈光度的绝对发育值规律

向棹宇等[17]对3-12 岁婴幼儿及儿童屈光度进行综合调查,发现在3-5 岁幼儿远视较低屈光度逐渐向较高屈光度增多,5岁以上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散光是主要类型,散光屈光度绝对值增大。研究人员对儿童散光增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3-12 岁幼儿基本存在习惯性揉眼动作,长期如此导致角膜受压,使散光检出率偏高。

4.3 婴幼儿及儿童的眼散光轴位发育规律

卓德义[18]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的双眼轴向散光进行分析,发现双眼散光差异小的散光儿童双眼散光轴向差异小,WTR 型散光儿童的双眼轴向差异小,斜轴散光、ATR 散光儿童的双眼散光轴向差异大。可见在婴幼儿及儿童中,散光轴会向由顺规散光向逆规散光和斜向散光发展,随着婴幼儿及儿童晶状体的不断变化,散光轴也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儿童对手机、ipad 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使得儿童视力视觉发育没有在正视化的时候停止,而是进一步发展成为近视,使得近视的发病率趋向低龄化。儿童期身体各器官均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故儿童屈光状态容易发生异常,并因为儿童期独特的特点,对于屈光状态问题,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家长和社会都要重视儿童视力视觉发育,及时发现儿童视力视觉异常,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有效干预,促进孩子的视力视觉的健康发育。

笔者总结出几点及时防治儿童视力视觉发育异常的做法:1.儿童各个成长阶段都应定期进行视力视觉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2.家长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视力视觉行为,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就医,在检查出视力视觉发育异常后,不要讳疾忌医而应积极接受专业正规治疗;3.强化并保障儿童户外活动时间,保证每天有2-3 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儿童长时间使用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鼓励孩子多远望风景;4.膳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A 的食物;5.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幼儿面部、手足等部位经常清洗保持干净,防止眼部感染疾病而导致视力视觉异常发生;6.及时处理容易影响视力视觉正常发育的眼病,如角膜病、儿童盲、白内障、青光眼、鼻泪管堵塞及倒睫、上睑下垂等等。

猜你喜欢

屈光度散光屈光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