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隐患及护理进展

2022-11-25屈珍洁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危重症医护人员科室

屈珍洁

(合山市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6500)

危重症患者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1]。患者在急诊经过诊治后应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院内转运,期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2]。有文献[3]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有比平常高9.6%,且危重症患者转运风险更高[4]。为了提高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隐患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隐患因素

1.1 患者病情因素危重症患者病情多且存在着不稳定,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发生病情变化,胡宇凡[5]总结出转运途中危重患者最常见的问题是低通气.低氧和低血压,最严重的是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1.2 医护人员因素未认真评估病情,接诊医生对疾病的判断不足。转运护士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和处理,因此盲目转运或不合适宜的转运会造成转运失败[6-7]。

1.3 安全措施因素在转运出科前未吸净患者的痰液,导致在途中出现痰液堵塞气道或未检查输液管道及各引流管是否通畅,衔接处是否紧密和固定妥善。致至在搬运患者或患者躁动时出现输液针头脱出使输液中断当病人当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给药。

1.4 设备及药品因素在危重症患者转运发生的意外事件中45.9%与设备、药品有关。如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缺少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药品会使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准确的持续检测病情无法做出有效的应急处理,导致延误抢救措施。

1.5 转运风险管理目前,临床会采用转运评估用于识别风险管理,孙茜等[8]研究中,应用风险分级标签对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进行评估,对照组中选取一名当班护士或医生共同进行护送,同时按照传统方式中的评估与转运,即对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进行评估,同时会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准备对途中所需携带仪器、药物、风险进行管理;而观察组则应用转运风险标签进行转运,并在护士长、科主任的指导下,以及全体医务人员的沟通讨论中制定相应计划,分析病情变化、安全防护、潜在风险、仪器设备药物等,按照不同级别选择安全合适人员,两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急救药物不全、管理不通畅、呼吸困难、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科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往研究中,针对风险分级评估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其结果也得到类似结论。周云等[9]研究中,急诊科为重症患者内标准化转运的前后护理质量对比,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化确认单,细化转运通知、转运前准备、转运过程、转运达到、结束5 个环节,以便缩短转运时间,将转运过程中异常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同时满意率也得到了相应提升。

2 防范措施

2.1 理论、技能培训将护士专业素质进行提升,负责转运的护士应存在较强责任心、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独立处理应急问题能力。对于行接待外接工作的年轻护士,应在组长或是护士长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岗前培训。定期对护士专业能力给予考核与评估,通过对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强化,将护士人员自身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以点带面,全面升高护理业务水平。可组织护理人员分批到医院科室中的临床科室进行学习,通过短期学习指导后,采取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的评定,或是采取情境模拟还原,以便对护士人员的应急、专业能力等进行提升[10]。

2.2 规范转运制度危重症患者存在病情复杂、变化快等特点,因此转运前需充分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估,例如心血管、呼吸等系统变化以及导管脱管、固定、药物等对患者可能会造成的相应影响,这些情况作为急诊科护士人员应对其充分评估与了解。电话通知到达的相关科室,做好充足准备再行转运。规定转运时应与医护人员同行,并在转运车左右两侧以备患者出现应急反应,同时严密对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对途中可出现的意外情况发现[11]。

3 院内安全转运护理

3.1 转运前准备正确评估病人: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其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无论转运前或是转运中都要进行风险评估[12]。在转运前护士和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患者是否具备转运条件,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情况和治疗用药,由主管医生随同并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掌握较好的转运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要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在转运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13]。转运人员的要求:在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及护工等人员组成.曾有报道记载,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因为个别医务人员不熟悉患者病情而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转运途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对参与转运的护理人员应有具体、严格的要求。张萍等[14]报道,院内转运的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小组负责,运行3年成功转运各类危重患者194 例次,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仅为2.58% ,成功率为97.42% 。此法已与国际接轨并值得学习和推广。接受科室的准备:转运前10min 电话通知接收患者的相关科室,告知患者的基本信息及需要准备的特殊物品,以缩短时间,降低意外的发生[15]。转运仪器及急救物品的准备:保证转运时各种仪器设备性能良好,是保证转运成功的重要因素。费亚众等[16]强调:由于路途中无电源和气源补充,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做要充分的气源和电源准备,使用蓄电池的仪器准备一定在转运前再次检查以保证路途中正常使用。对于严重缺氧者,可携带氧气袋及呼吸机气囊,必要时用小氧气筒供养,保证充足氧气供给患者使用。根据不同病情轻重备好相关的急救药品以便途中发生病情变化时,能及时给药抢救治疗。

4 转运途中的护理

当确定转运患者时,要有业务素质较高的医护人员陪送,转运时上好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保证患者安全。按照转运流程进行操作,防治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转运中要有详细的护理计划,避免剧烈震荡,转运护士始终要站在患者头侧,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心电监护显示的各数值是否正常,有病情变化的患者及时就地抢救,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

5 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心理护理

转运时根据气候的变化注意防止患者着凉而加重患者病情。在上、下坡时要保持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保证患者的舒适。在转运的过程中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受伤或生病后往往因为疼痛或病情变化,患者及家属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使患者病情加重护患关系变得紧张,故心理护理对患者而言非常重要。

6 转运到目的地的交接

转运到达目的地后一定要加强患者安全的护理,不要忽视护理人员在最后的把关作用。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到目的地后,与接收患者的医护人员做好交接,交代患者的病情及基本情况,并妥善安置患者,双方医护人员确认无误后均在各种交接单签全名以体现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客观性、合法性。王庆玲等[17]强调进行床边交接时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交接的内容对患者产生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影响。

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不是简单的转运过程,成功转运患者的关键在于正确进行转运的决策,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证患者安全的转运到目的地的过程。首先转运前应充分对风险进行评估,与接收科室紧密衔接。其次,转运前护理人员做好相应仪器、药物准备,最后严密观察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在院内转运中应用临床路径、模式化护理、预见性护理和风险管理,均是在提高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时所面临的挑战。

猜你喜欢

危重症医护人员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