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喘研究进展

2022-11-25覃敏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咳喘小儿有效率

覃敏

(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21)

小儿咳喘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疾病特征以气道可逆性狭窄以及呼吸困难为主,而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以及哮鸣音等,给患儿机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危害[1-2]。若未能够尽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甚至迁移至成人阶段,使得病情更为复杂不愈。近几年,随着中医技术的迅猛发展,常规西药已经无法满足临床要求,且长时间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较多,可能增加患儿痛苦,延缓病情恢复,延长治疗周期,提升家庭经济负担[3]。而中医药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包含推拿、中药敷贴以及中药等,均在小儿咳喘上取得了较高的应用效果[4]。对此,本文展开综述,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喘的价值,为病情快速恢复提供参考。

1.推拿

中医上认为小儿咳喘的病因包含两大类,其一是肺脾肾不足,宿疾聚集在肺;其二是气候改变、寒温失衡、饮食不当、外感风邪、接触异物等。若能够给予推拿治疗,经推、揉、搓等手法作用在对应穴位,可达到调节肺脾肾功能的目的。临床经研究分析,总结其具体操作为:肺失宣降者:揉肺俞,清肺经;肾不纳气者:补肾经;脾是运化者:补脾经。另外清天河水,顺运内八卦,揉二人上马,可达到理气化痰宽胸的目的;揉一窝风、承山、涌泉、小天心,清小肠,可发挥安神利水的作用[5]。有研究选择咳喘患儿进入实验,揉脐、百会、足三里、肺俞以脾俞3min,捏脊3 次,持续治疗四周后,总有效率高达95%,有效证实推拿在治疗咳喘患儿上效果突出[6]。另有报道显示[7],依据中医五行与脏腑理念,以从脾治肺为原则,利用推拿手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结果发现其总有效率达到87%,较常规匹多莫德等常规西药的总有效率更高。除此之外,足穴推拿在小儿咳喘上也获得一定治疗效果,期间利用热水泡足,随后选择合适的揉搓法按摩全足,并依据足底反射分区对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进行刺激,确定太溪、涌泉、丰隆、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左右足交换进行点按,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咳喘症状,并提升免疫能力[8]。

2.中药敷脐

经研究发现[9],针对寒性咳喘患儿可选择细辛、干姜、白芍、麻黄、桂枝、甘草以及五味子;而热性咳喘患儿选用前胡、杏仁、生石膏、莱菔子、贝母、麻黄、贝母、桔梗、甘草、白芥子;虚性咳喘选择陈皮、五味子、半夏、苏子、党参、当归、桑白皮、前胡、白术、厚朴、川芎;痰湿咳喘选择山药、半夏、炒谷芽、太子参、白术、甘草、茯苓、陈皮、炒麦芽等,将药物粉碎后过100 目筛,添加渗透剂、凡士林、蜂蜜制备成糊膏状。常规消毒咳喘患儿脐部周边皮肤,选择合适大小敷贴将药物贴于脐部。曾有学者对此展开试验[10],选择咳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中药敷脐与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总有效率97%,显著高出常规西药组,进一步证实中药敷脐的效果显著,可显著减轻相关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3.中药

中医上认为小儿属于稚阴纯之体,加上其生理结构较为特殊,临床应谨慎用药。在选择中药治疗时,不可过寒过热,一旦过热可导致阴津受损,使得燥火灼津为痰;而过寒可能损害阳气,使得津液凝涩、气血不畅[11]。另外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脏腑较为娇嫩,行气未充,无法耐寒热,容易受到病邪侵犯,从而造成损伤。由此看出,针对小儿咳喘用药时需寒温协调,相互制约,黄芩、板蓝根、牛蒡子、知母、石膏等均过于寒凉,可联合苏子、杏仁、半夏以及旋覆花等温性药物,以此达到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另外肺气宣发与肃降可相互协作,也相互依赖,一旦宣降不利可导致咳嗽、呼吸不畅、喘息、胸闷,对此临床用药时可选择宣发以及肃降类药物,有助于其功能增强。临床针对小儿咳喘时,可将旋覆花与薄荷联用,前者平喘镇咳,并达到抗菌功效;后者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另外桔梗可与杏仁合用,前者祛痰排脓、宣肺利咽;后者润肠通便、止咳平喘。诸药联用可促进肺气宣降通畅,促进肺功能改善[12]。小儿咳喘的临床症状以表证或者里证为主,而部分患儿则以表里同病为主,经分析可能是因为患儿正气不足,肺气不调,肾虚咳喘,肌表不固,容易造成宿疾,引发表实里虚症状;另外卫气不足,可造成患儿免疫能力以及抵抗能力衰退,极易外感风邪,入侵表里,使患儿出现表里俱实症状。对此,临床认为治疗方式应以表里兼顾、双管齐下为主。黄芩、鱼腥草、知母、大青叶、板蓝根以及栀子等均可清除里热;而金银花、荆芥、防风、薄荷、连翘、紫苏可达到解除表邪的目的[13-14]。经分析发现,大青叶消肿利咽、清热解毒;鱼腥草健脾强胃、清热解毒、抗菌利尿;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金银花宣散风热、清热解毒;黄芩祛火消毒、清热解毒;栀子护肝利胆、清热泻火;紫苏解郁止呕、发汗驱寒;知母滋阴润燥、清热祛火;防风祛风解表、解痉平喘。诸药联合,可达到表解里和以及补虚扶正的目的[15]。

4.其他疗法

(1)灌肠法:研究发现肺泻痰猴枣汤灌肠治疗小儿咳喘的效果显著,其中选择桑白皮、麻黄、川贝、枇杷叶、大黄、葶苈子、地龙、猴枣散、黄芩,加水煎煮,取汁200ml,使药温维持在37 摄氏度后进行灌肠,2-3 次/d,持续三日为一疗程,经治疗后,患儿总有效率达到97%左右[16]。(2)雾化吸入:痰净喷雾剂中包含胆南星、车前草、蟾酥、桔梗、竹沥以及紫菀,通过喷雾以及吸入治疗,持续一周后,咳喘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6%左右[17]。另外射干麻麻黄汤在小儿咳喘的治疗上获得重要意义,药方中包含麻黄、射干、细辛、地龙、丹参、款冬花、紫苑、五味子、全蝎等,加水煎煮,冷却后取上层清液,滤过后放入雾化罐,利用超声雾化器开展雾化吸入治疗,15min/次,2 次/d,持续15d 后,患儿总有效率可达到90%左右[18]。(3)火罐疗法:通常选择脾俞、肺俞、肾俞穴位,通过火罐疗法可显著增强咳喘患儿的肺功能,特别是轻度咳喘患儿的效果更为明显[19]。(4)指针法:针对咳喘患儿,可确定其中脘、肺俞、合谷、气海、风门、足三里、定喘、少商穴,均指针3min,以酸麻胀痛为宜,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的效果更甚,值得推广[20]。

5.小结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咳喘患儿,以往多选择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虽然取得过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其长时间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日康复。随着中医技术的完善发展,临床发现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其中包含推拿、中药敷贴、中药汤剂、灌肠法、雾化吸入、火罐疗法以及指针法等,均可促进相关症状消失,并增强肺功能,改善患儿抵抗能力与免疫功能,必要时还可选择联合治疗,进一步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咳喘小儿有效率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
红枣治疗咳喘之古法今用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