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及护理研究进展

2022-11-25王海芳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阴道镜宫颈癌宫颈

王海芳

(天等县妇幼保健院,广西崇左,532800)

最新研究数据证实,自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例数高达1929 万,另外有996 万癌症患者死亡。新增1929 万癌症病例中亚洲占据一般,996 万癌症死亡患者中亚洲占比七成[1]。近些年来,全球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宫颈癌作为女性常见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甚至可跃居首位。据统计[2],2018年宫颈癌全球新发病例占比为57 万,相应约有30 余万人死亡,而84%病例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女性癌症死亡主要原因为宫颈癌。同年,WHO 向全球发出消除宫颈癌总动员令,70 多个国家政府、国际学术机构积极相应。研究指出[3],诱发宫颈癌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人乳头瘤病毒。HPV 疫苗问世成为广大妇女福音,对宫颈癌治疗逐渐走向防治阶段,但医疗资源匮乏并阻碍医疗行业发展,早期筛查下能达到早期发现病变目的,为疫苗精准使用及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大环境。因此,本文就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及其护理情况如下阐述,具体如下。

1.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

1.1 细胞学检查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收集宫颈管内、宫颈外口脱落细胞并制备成薄层细胞涂片,染色制片固定。TCT 作为巴氏涂片继承与发展,方式更为成熟,且准确度高,临床广泛实验对比得出,以TCT 为基础宫颈癌初筛模式占据主要地位。其应用过程中,提高标本制片质量,能全面提取细胞,对标本保存更加科学,减少细胞重叠并减少客观因素影响检查结果。研究指出[4],TCT 对宫颈癌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巴氏染色法,宫颈癌分期总体检测符合率高于巴氏染色。检测:20 世纪90年代,研究者指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作为宫颈癌发生发展主要危险因素。当HPV 阳性率会伴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加剧而增加。目前筛查HPV 技术包括:杂交捕获技术、Invader 酶切信号放大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研究指出[5],相比较细胞学法,初次HPV 筛查首轮筛查中CIN3+阳性率显著偏高,共同测试试验并不增加CIN3+检出率。多项研究指出[6],HPV 检测对CIN2+和CIN3+病例有较高敏感性,漏诊率显著偏低。但HPV 检测比细胞学具有较高假阳性率,与临床过度治疗有关,对患者无益。HPV 检测并提供其他重要优势,其结果与细胞学检测比较,客观性高,且易于实施,与HPV 检测为机器处理相关,为此不需要细胞病理学家组成的庞大网络。上述优势使得HPV 检测用于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可行性更高。

1.2 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利用强光源与阴道镜配合,直接观察宫颈上皮病变或阴道病变,提升临床医师对宫颈病变判断准确性,整体操作应用范围广泛,被广泛用于外阴疾病诊断、异常新生物评估等鉴别诊断中[7]。阴道镜作为宫颈癌三阶梯筛查中一部分,被广泛用于临床之中,其准确性获得充分验证,临床数据丰富。研究指出[8],阴道镜被用于宫颈病变筛查中,准确率高达95.91%,充分分析得出,阴道镜被广泛用于临床,优点为准确性高、价格低廉及无创等,能缩放图像,摄片及长期存储,可动态观察宫颈疾病进展,成为目前筛查宫颈病变常见手段之一。研究指出[9],阴道镜联合醋白试验可提高HPV 潜伏感染等疾病,通过醋白试验或涂碘方式将宫颈病变变色,并显露出病变位置。依据阴道镜并放大、变清病变位置,观察子宫颈上皮及血管变化,辅助提高宫颈疾病及生殖器病变诊断准确率。但上述操作方式用于宫颈管内病变检查受限,对操作者而言,需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组织病理学知识掌握程度,达到满意筛查效果。

1.3 组织病理学检查宫颈早期浸润癌、癌前病变常见筛查方式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宫颈锥切术中,常见为下述两类:宫颈环切电切术、宫颈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切电切术利用高频电波形成高频电刀,能形成强大能力,促使病灶及周围组织坏死,并重建剩余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其优点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10]。缺点为临床切割过程中,会形成热凝效应,边缘碳化损伤,引起周围组织损伤,对切缘判断造成影响。同时,手术病灶切除范围不足会引起再次复发,部分患者需二次开展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应用受限,仅用于低级别宫颈病变治疗。宫颈冷刀锥切术优点为实施过程中切除范围较大、深,可保证术中完整切除病灶,并保证治疗疗效。但由于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增加宫颈机能不全、粘连等并发症。对临床医师而言,需依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保证疗效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并发症率。

2.宫颈癌的护理对策

2.1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定义:机体存在某种应激源,此时尚未发生应激反应并配合合理防范措施,有效降低应激源入侵、应激反应发生[11]。宫颈癌以及预防中,保良好生活习惯,合理摄食后,维持机体营养功能[12],是防范宫颈癌危险因素及病因。但目前对其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与宫颈癌产生关系紧密多个高危因素。针对上述高危因素可采取合理措施:(1)及时对青少年普及性教育,避免过早性行为。随着HPV 疫苗的生产及普及,可提高对该类人群宣传力度,增加接种率。(2)提倡婚前检查,一旦配偶合并淋巴、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疾病时,积极配合治疗措施开展,减轻女性威胁子宫颈健康。(3)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减少早婚、多次妊娠等高危因素影响子宫颈健康。(4)提倡卫生性生活,倡导双方生殖器清洁卫生,避免月经期、产褥期发生性行为,改变不良卫生性行为,减少上述高危因素,减轻对子宫颈危害。(5)女性饮食管理上,鼓励进食蔬菜、水果,加强自身营养、抵抗能力。(6)避免流产、早产,降低宫颈裂伤发生,减轻对阴道、会阴部损伤,防范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13]。(7)浸润性宫颈癌发生率与吸烟关系密切,削弱机体抵抗力,减少女性吸烟次数,避免女性成为二手吸烟者,减少吸烟等高危因素对女性子宫颈危害性。

2.2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机体已经存在应激反应,此时配合合理措施干预,治疗上遵循早发现、早诊断原则[14]。对尚未出现特异性症状女性患者,配合对应治疗措施干预,可及时发展、治疗高危人群。对女性人群积极开展防宫颈癌普查是宫颈二级预防主要内容。对宫颈癌患者而言,缺乏早期表现,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宫颈癌病死率[15]。目前有关宫颈癌普查筛选上,包括高危人群筛查、普通女性人群筛查。若第一次性交年龄小于18 岁、拥有多个性伴侣、伴有性传播疾病等,作为宫颈癌发病高危人群。普通人群为25 岁以上已婚妇女,高发地区普查为1年一次,低发地区为3~5年普查1 次。

2.3 三级预防宫颈癌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确诊宫颈癌患者开展合理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早期恢复健康,常见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化疗相结合,并定期对患者随访,进一步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率。

3.小结

临床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为宫颈癌,目前诱发因素较多,如病毒感染、分娩次数及性行为等,早期不及时治疗会威胁患者健康,并威胁生命安全。当前临床对各恶性肿瘤治疗情况得出,宫颈癌作为唯一病因明确,经筛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可阻止进一步恶化肿瘤。因此,预防宫颈癌治疗前需做好筛查准备工作,采取相应筛查手段并积极干预。目前常见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等,均是筛查常见方式,针对不同筛查方法而言,具有不同特点及优势,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及不足。如何选择有效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尤为重要,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保证女性群体健康。目前对宫颈癌疾病护理干预研究较多,多数认为宫颈癌疾病予以护理干预,从三个预防干预,积极做好防范,降低疾病患病率。

猜你喜欢

阴道镜宫颈癌宫颈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