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在血液净化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进展

2022-11-25陈丽妮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性化科室素质

陈丽妮

(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001)

血液净化中心特点为工作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且伴随着近些年来国内肾脏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对临床多数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均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而血液透析治疗中,护理人员为提供服务主要群体。常规护理模式下,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照部就搬护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1]。为进一步提升血液净化中心服务质量,加强对血液中心科室管理,提高护理服务综合素质,成为保障患者护理服务质量重要前提。人性化管理侧重点“以人为本”,满足人各项基本需求,以调动积极性,提升管理水平。早期被用于企业管理,经过多年实践及改进,被用于教育、护理领域中,均发挥着显著成效[2]。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而言,整体护理服务素质水平要求偏高,人性化管理理念引进下,提供舒心、愉悦工作环境,可改善护理质量。

文章就人性化在血液净化科护理管理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人性化管理理念

人性化管理侧重点为“以人为本”,对科室管理过程中,注重人性因素,充分将每一位工作人员才能挖掘出来。人性化管理过程中,往往所涉及领域较多,包括依据员工特点制定人生职业规划、实现个人及企业共同发展,尊重每一位工作者,并配合适当精神文明奖励及金钱奖励等,提供员工发展及成长机会[3]。对人性化管理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方面,如情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及自我管理等。情感化管理侧重点将情感稳定性、倾向性、可塑性等多种因素结合到日常工作管理中模式,侧重点考虑员工内心情感活动,将员工工作主动性激发出来,及时帮助员工缓解消极情绪[4]。民主化管理则是每一位员工参与到日常管理及决策中,每一项管理机制与员工相关联。自我管理作为人性化管理延伸,员工结合部门发展目标,并制定出自身和部门发展规划,达到自我管理目的,将个人与部门发展目标统一结合,可提高员工集体荣誉感[5]。文化管理则是结合人性化管理,文化是指管理集体所共享行为准则、价值观和理想,促使个人行为得到集体接纳及容纳。

2.人性化管理措施制定

2.1 健全科室各项制度及管理方式护理管理中,对制度完善及执行与人性化管理之间要求维持最佳平衡。对后者而言,并不意味着人情化、宽松化管理方式,基于管理原则前提下灵活调整管理措施[6]。研究指出[7],科室各项制度及管理方式成为保证科室各项医疗操作先决条件,对各项制度完善同样作为医护人员保证自身安全及患者安全重要依据。为此,为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如何健全科室各项制度及管理方式成为领导者重要解决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护理管理并保障护理质量,维持护理安全,对科室管理制定上需遵循以下三步:制定、执行、监督。对制度制定作为基本开始,制度重在执行,监督同样成为完善重点内容,三者比例为1:2:3,加强监督,制度执行可成为每一名护理工作者习惯,可明显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成为人性化管理基础内容,同样为护理管理根本[8]。对血液净化中心而言,整体护理操作要求为专业性高,规范各项操作成为科室每一名护理人员基本要求,同样是对患者负责,统一培训、考核血液透析各项治疗操作,可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每一名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提升科室整体满意度。

2.2 合理排班,实施弹性管理制度对血液透析科室护理人员而言,对工作整体专业性要求较高,安排排班工作中需结合每一名护理人员特点,各有所长所短,依据每日患者数量、病情轻重及工作量不同,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上岗,通过合理规划工作时间,护理人员可得到充分休息,以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同时,每日安排好工作量,使得后续工作井然有序,新老护士搭配,能避免新护士差错事故发生,进而带动新护士学习动力,加速成长。研究指出[9],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下,每一名护理人员负责一项工作,参与到科室管理中,使得在每一项工作中积累经验,可加快护理人员成长,同时能感受到重视及培养,激励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护理管理水平。

2.3 加强成人关爱对管理人员而言,加强心理管理及调节,成为人性化理念核心内容。及时与科室人员沟通交流,分享日常工作内心感受,关注心理状态并满足护理人员情感需求,通过开展合理应对措施,及时解决护理人员担忧,且日常工作开展中,能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研究指出[10],对护士长而言,科室其他成员心理素质水平与工作状态关系紧密。一项调查显示[11],当护士长予以关爱,积极掌握下属不良情绪产生原因,并采取合理应对防范措施干预,帮助下属调整心理状态,对科室整体发展及护理质量高低有着显著应用。为此,当面对工作失误,可予以一定包容,及时指出错误并进行指导,改善不足,能增强和提高团队凝聚力、向心力[12]。节假日构建团建活动,缓解人员心理压力,增加放松沟通交流机会,构建每一名护理人员和谐人际关系。

2.4 全员提升素质水平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及护理服务能力成为保障科室护理质量重要前提。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道德素养、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现有专业知识,并带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成为提升素质水平重要内容[13]。管理中学会从他人角度出发,依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管理措施,合理有效完善,确保制度监督有效执行,赏罚有度,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不断提升科室凝聚力及整体护理水平[14]。研究指出[15],科室护理质量高低往往与医院整体发展关系紧密,而素质水平与个人护理能力相符合,为此,提高全员素质水平成为保证护理质量,提升科室护理满意度重要依据。通过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及风险防范意识培训,可降低血液透析高危人群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保证整体护理质量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成为保障护理质量关键,加强技能培训,尤其为专科新技术、新理论,提高沟通技巧能力,不断完善及提升全体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风险评估能力,降低各项危险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质量。

3.小结

人性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侧重点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管理制度有效执行下,以护理人员作为中心,规范流程,科学调配工作,改善环境,配合心理关爱等,以满足护理人员生理及心理需求,有效保障管理规范化、有序化,提高工作效率。日常血液净化科室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构建及其应用下,依据护理人员个人性特点,最大程度实现个性化需求,可提升护理人员工作体验及感受,激发工作积极性,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完善自身不足,提高自我素质水平,满足现阶段临床护理需求。

猜你喜欢

人性化科室素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人性化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