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2-11-25吴红芳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眼动精神分裂症障碍

吴红芳

崇左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崇左 532200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其思维不同常人,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幻听、幻视等感知障碍,同时,还会经常出现胡思乱想,而这类症状都会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形成进一步影响,继而提升睡眠障碍的发生率[1-2]。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会进一步加重患者临床症状,例如被迫害妄想,若出现此类现象,不仅会对他人人身安全形成威胁,也会对自身人身安全形成威胁。因此,对其病症治疗时,应先帮助患者解决睡眠障碍[3-4]。故本文着重分析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并展开以下综述。

1 疾病特点

20世纪70、80年学者总结关于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多存在以下几点特点:①睡眠结构被损害,处于慢波睡眠,且若为Ⅳ期,睡眠会逐渐减少;②睡眠进程出现紊乱,睡眠潜伏期随之延长,觉醒次数增加,以及觉醒时间逐渐增多,同时睡眠成片段式,其睡眠质量、维持率下降;③快眼动睡眠异常,部分患者快眼动睡眠潜伏期逐渐缩短,而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快眼动睡眠被剥夺后发生快眼动的反弹减弱,但这一现象在慢性患者中为正常;④为数不多的临床试验显示,Ⅳ期睡眠缺陷为精神分裂症的素质标志。但以上总结的疾病特点并无特异性,且不是所有患者均存在以上特征[5-6]。此外,另一项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睡眠进程紊乱、快眼动睡眠潜伏期缩短,但并未出现其他快眼动睡眠的指标异常[7]。

2 疾病表现形式

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的表现包含多种,例如睡眠较浅、睡眠规律倒置、入睡困难等,但不同表现的睡眠障碍都存在特定的临床意义;①睡眠规律倒置:部分精神懒散患者白天睡觉,晚上精神比较兴奋,因此预示疾病存在复发的可能性;②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兴许不宁,总感知有意外事件出现,可能存在被害妄想、幻听等症状,例如怀疑有人监视、疑人害己等;③多梦、早醒:日常沉默不语患者,整夜会出现辗转难眠,从而提示不愿暴露自我的精神状态[8]。

3 疾病发生的原因

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疾病、环境、个人既往睡眠习惯改变等,但心理因素占据重要部分[9]。

3.1 绝望心理

部分患者认为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为“不治之症”,同时还会担心病情会出现复发或不可在日常生活中恢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以及担心多次住院,对自身名声不好,严重时甚至认为会一辈子受到社会歧视,以及面对嘲笑、冷言冷语,会感知情绪压抑、悲观失望,自信心、勇气同样受到打击,长此以往出现不愿与人交往,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整日精神萎靡,垂头丧气等状态对睡眠形成影响,此类表现多出现在早醒或是整夜不眠状态[10]。

3.2 敏感多疑

此类情绪多见偏执、偏激型患者,会将自身敏感度提高,对周围事物存在不安全感。加之受精神状态的影响,认为他人想要陷害、跟踪他。部分结婚患者会怀疑或是坚信丈夫有外遇,整日疑神疑鬼、愁眉苦脸,从而入睡十分困难,这类表现通常会出现睡眠倒置、多梦等。

3.3 焦虑恐惧

部分患者出入医院,因不了解环境或是受生活琐碎事件影响,例如学历、家庭等方面,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情况,多数可表现为易醒、多梦等。

3.4 其他因素

①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虽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但对于伴睡眠障碍者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药物反应会对精神症状控制,尤其部分药物存在镇静作用,可一定程度对患者睡眠进行改善;但另一方面药物也可引发不良反应,令患者身心痛苦,继而导致睡眠受到影响。初入医院进入治疗时,初期会对药物剂量、时间等各方面进行调整,加之初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制力,服药后出现不适会对药物产生怀疑,继而出现严重焦虑、恐慌等消极情绪[11-12]。而无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在对剂量调整的过程中,会令患者处于兴奋、抑郁、焦虑等情绪,也就是药物本身就会令患者产生负性情绪,而在此期间出现的任何一种情绪变化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尤其长期或过于强烈的负性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睡眠障碍[13]。②性别:现代社会中,男性社会水平、家庭地位相对较高,同样所需承担责任也大,当部分其患病后角色转换较为困难,会对生活、工作行程牵挂,或是对不自由地生活不适应,而这类因素会令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睡眠。除外,部分男性自身控制欲较强,有时会对睡眠极力控制,但效果适得其反。

4 护理进展

4.1 健康心理

该病症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是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出现的,但现实治疗中,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疾病引发的并发症并不清晰,因此护理时应结合患者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特点给予心理健康指导。首先判断患者心理特征,不与患者产生争论,晓之以理,采取语言迂回、暗示等方式循序渐进,并在过程中引导患者说出内心感受,疏泄被压抑情绪,令患者从内心感受到你的关心、爱护,真实反映内心真实情感,从而针对性进入患者心理切入点,实施心理疏导。沟通疏解过程中,应和颜悦色实施语言劝慰,帮助患者对出现的异常心理进行转化。对于出现情绪压抑、悲情厌世患者,帮助对面临的矛盾、问题进行分析,并耐心对问题逐一回答。其中,对于文化水平、理解能力较高者,可对其提供健康手册、睡眠障碍等方面的资料,便于患者阅读,存在不理解处耐心接受。同时,可向其列举恢复期患者,让患者可先生说教,指导患者可在白天多活动,减少卧床,并参与健身锻炼、治疗、护理等。叮嘱夜晚禁止多交流,以及观看惊恐、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以免对睡眠形成影响。

4.2 环境护理

首先保证患者病房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灯光柔和,且晚睡前可使用温水洗脚。患者入睡后,护理人员不可大声喧哗,做到讲话轻、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合理对患者住房安全,将病房区域分类妥善,即重症、稳定、康复三个区域,依据患者病症的严重程度、睡眠障碍性质、程度实施分级管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将同类睡眠障碍的患者安排在同一间病房,以便将患者之间产生的睡眠差异的影响降低。

4.3 良好睡眠习惯

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常采用刺激控制训练法,主要包含:只在有睡意时上床,若上床10~20min不可入睡,则立即起床;无论夜间睡多久,清晨准时起床;减少不睡眠时在床上看书的时间、将日间午睡时间减少。同时,可辅助适当睡眠约束,主要是通过限制睡眠方式将睡眠的有效率提高。此外,晚饭不宜过饱,尿频者不宜多饮水,睡前禁止服用兴奋药物以及茶、咖啡、饮料等,以及不可行兴奋性娱乐活动等。

4.4 指导有效睡眠

护理人员应将夜间巡视加强,夜间平均每10~20min巡视1次,步态轻稳,耐心静听,密切对其动态观察,防止患者出现蒙头睡觉,切实对每个患者总睡眠时间进行统计,以便医生诊断以及对其治疗方案依据修改。当患者在床上出现辗转不安、难以入睡时,应采取轻声细语的言语对患者进行诱导、安慰,以便将患者自身适应能力提高,指导患者采用交替放松疗法,使其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双眼紧闭,想象辽阔天空,转移注意力,一定程度缓解焦虑。部分患者可采取计数法,从“1、2、3···10”进行重复多次默默数,令其放松情绪,减轻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随之进入睡眠状态。同时,在于患者接触时应对交流方式逐一,指导患者按时作息,保持规律睡眠,避免说些责怪语句,致使患者难以接受,且伤害自尊心而产生反感心理,对其睡眠进行影响。

5 总结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之前均存在轻重不一的睡眠障碍,但其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因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病症、家庭背景等各个方面针对其特征采取最为妥善、科学的护理服务。同时,护理时,重视心理健康指导,帮助患者从根本处解决心理矛盾及问题,进一步加快睡眠障碍者恢复正常睡眠。

猜你喜欢

眼动精神分裂症障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国外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中的眼动跟踪方法述评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